新西兰的第一份工作,来之不易,得之我幸。

 

新西兰技术移民新政一石激起千层浪,EOI自动入选分数从140提高到160,到底该作何准备才能在毕业的时候就顺利找到工作,维维分享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是的,维维找到工作了,在离毕业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我收到了雇主的邮件,她很高兴提供Marketing Manager的工作机会给我,让我帮她一起拓展中国的市场。坦白讲,我没有特别兴奋,貌似她不招我的话我也不会特别失落一样,但是我特别感谢她,还有之前碰到过的所有人,每一个都给了我或多或少的正能量,让我坚持到今天,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这份工作来得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



在39岁的时候决定出国读书怕是很多人都不敢想的事情吧,我想了,然后就去做了,因为我觉得自己跟19岁的小姑娘没什么区别,除了脸蛋,身材和智商以外我还比她们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耐得住寂寞的心。嗯,这个很重要,尤其是在新西兰这个偏僻又荒凉的大农村,多少男男女女为了一纸PR投怀送抱,功成名就的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也有,我没有发言权,我只告诉你正确的路该怎么走。



放弃北京年薪百万的工作(吹嘘一下,其实还差那么一点点),卖掉北京二环四环的房子(听说最近几个月帝都的房子又暴涨了,我装不知道),离开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街头小巷和沙尘雾霾,我只用了一秒钟的时间就决定了,没有丝毫的犹豫。记得台湾的一位作家在育儿书里写过这么一句话,“做错了又怎么样我可以重头再来”。是的,我还可以回来,还可以再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还可以再买一处差不多的房子,还可以再交到差不多的朋友,人的欲望无止境,差不多才是刚刚好。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生活,绝对是治愈系的,因为要把空闲时间填满,所以没时间伤感。我跟Homestay的老夫妇聊天,去教堂做义工,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赶场似的听一个又一个Workshop,和Kiwi一起家庭聚会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我上网搜房源然后走路去看Open Home,找律师找会计师研究新西兰的买房流程和政策法规, 申请IRD税号,参加拍卖会买到心仪的房子,逛家具家居店,学习游泳池清理和花园修理,组装各种书桌和柜子,尽快适应这里的日常生活;我熬夜查资料写作业,开设新的微博帐号分享在新西兰生活的所见所闻,给所有认识不认识的人代购保健品,总结出80多份学习生活旅游和买房的攻略......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做完所有这些事情,虽然没有赚到一分钱,但是我有了自己的订阅号——维维的家。



在之后的时间里,我可以专注于学习,练口语练写作练听力,虽然研究生课程没什么含金量,但只要你想,就有的可学,与其花时间吐槽还不如想想什么人更适合来学,然后把课程介绍给他们;生活不只有读书还有远行,课余时间我也开车四处去玩儿,然后拿了景点介绍回家研究更经济的玩儿法和更合理的路线,去的地方多了发现的小众景点也就多了,自然能规划出风格不同的旅行线路给国内的驴友们;看到好的生意我愿意分享给更多的人,我不要好处费也没想过拿提成,不只一个人质疑我为什么这么做,我想说对大家都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我从不吝啬自己的圈子,朋友客户同学租客只要能搭上的关系我都乐意互相介绍认识,我的人脉成为你的人脉才是成功的吧,就算真的有人过河拆桥又如何,我的朋友还在,而你将不再是我的朋友。



临近毕业,我迟迟没有着手写简历找工作,而是全力以赴去完成实习项目的调研报告----通过微信推广怀卡托大学的中国市场,听起来有点眼熟吧,是的,给我发工作offer的公司就是一家新西兰的本土中介,他们也需要一个懂中国市场和社交平台的人去做同样的事情,于是我幸运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到今天我都还有些恍惚,好像我才踏上新西兰的土地,一转眼我就又坐回电脑跟前给客户发邮件。



所以关于在新西兰找工作,我想班门弄斧地说两句:

1. 想做什么就去做,思前想后的结果就是你一直在思前想后;

2. 有了目标还要有计划,千万记得冲动是魔鬼,不做功课就贸然前行只能踩雷,这次技术移民的政策调整就是例子;

3.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自己,离开中国就要放下身段,谦卑和卑微不一样;

4. 做事归做事,不能没有做人的底线,因果报应我还是信的;

5. 不管干什么请一定100%做好,很多时候99%和零没什么区别;

6. 在索取之前请先算算你付出了多少。

7. 功利心可以有,但记得藏的严实点儿,老外也不傻,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8. 心态很重要,吃亏的事儿多干点也不少胳膊少腿儿的,就不要计较了;

9. 最后请做好你自己。



由衷地希望,那些被我忽悠来留学的亲们,在毕业的时候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关注 维维的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