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介】所谓伊人  其美如玉——韩玉美作品赏析

 

太和书画院韩玉美,女,1964年2月出生安徽太和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妇女书法...



太和书画院




韩玉美,女,1964年2月出生安徽太和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妇女书法家协会会员。

所谓伊人其美如玉
张   震   甲午清秋于青帘斋

好多年以来,我心中一直佩服着一个女子。伊人姓韩名玉美,安徽省青年书法家、诗人,酷爱诗书,醉心翰墨,在当今书法、诗词界刚刚崭露头角,小有名气。

我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她相识的。1991年夏,为庆祝党的70诞辰,太和县宣传部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号召县直各单位积极报名参赛。我那时担任县计划委员会主任,正年轻,好学习,爱热闹,亲自带着两位同事参加比赛。我们准备得很充分,小组赛一路顺风,以明显优势进入决赛。决赛开始我们依然一直保持着领先势头,但在进入抢答阶段,局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转。县供销社队中一位原不惊人的女队员,凭着她机敏的反应、灵利的口齿、沉着的答对屡屡抢答加分,眼看就要超越我们。我作为一队之长,一时乱了方寸,指示负责按铃的队员不要迟疑,务必抢先在前。哪知急中生错,他竟未等题目读完就按响铃声,反被倒扣分数,就这样活生生地被一位小女子挤下擂台,好不窝囊!当时有人告诉我她叫韩玉美,我恨恨地记下了这个名字。



时过境迁,这件小事和韩玉美这个名字我早已忘得无影无踪。凑巧的是,十几年后,大概是2008年重阳节前的某一天下午,阜阳市在文峰公园举办了一次重阳节咏菊诗词朗诵会,我以太和县诗词学会会长的身份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朗诵会举办的相当壮观,朗诵台上和两厢彩屏上张挂着十几幅吟咏菊花的古诗,都是阜阳市书法家们亲笔书写的精美的书法真迹。我十分热爱古诗词,又十分热爱书法艺术,朗诵会结束,我余兴不尽,挨个仔细地欣赏着每一幅书法作品。有一幅四尺对开条幅写的真好,闲雅清淡,从容自得,没有老一代人的老气横秋之感,明显是青年人的作品,但又没有一丝一毫时下青年书家中普遍存在的故作张扬,卖弄姿态的流行风气。笔画沉着、使转娴熟,变化随意,姿态雍容,气意贯通,不浮不滞,写得好,写得真好!于是不由自主地寻看下款,豁然入目的竟然是韩玉美书。不会是她吧!我正在惊疑之际,忽听身旁有人喊张老师你好!蓦然回首,竟然真的是她,正是当年我恨恨记住的那个韩玉美!



已经这么多年啦,过去的一时之忿早已烟消云散,何况当初我恨恨记下她的名字时,心里本来就溶解着对她的敬佩。寒暄几句后,我询问起她这些年来的工作生活,原来她已经随丈夫调到阜阳市,工作以外便积极参与阜阳市的文化活动,难怪她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如此水准却在家乡太和无声无息,以至于连我曾经当了18年太和县书法协会主席,却对这位书法人才竟一无所知。晚上朗诵会主办单位举办了宴会,我邀她坐在了同一个宴桌。宴会中她向我讲述了学习书法的经历和感受,使我感觉到她对于书法艺术是一位追求者,探索者,辛劳者,享受者。谈话中她又很郑重的提出打算学习古体诗词,并且诚恳地请求,希望能得到我的帮助。太和县书画事业很兴隆,诗词事业也很兴隆。此时我刚刚担当太和县诗词学会会长不久,而且因此辞去了太和县书法协会主席职务。我从发展太和诗词事业的目的出发,对她的请求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嘱咐她学诗一定要踏踏实实,并建议她买一本王力著《诗词格律》看一看,从此以后我们开始了诗词方面的交往。她的聪颖确实远远超过常人,她能在一两个月之内熟练掌握诗词格律,并能写出词句通顺、颇有意境的的绝句。她写的诗时常用手机短信发给我,我也按照自己的理解尽力而为地为她批改。不久,她的诗作开始在太和诗词学会主编的《友声诗刊》上不断发表,她也不断参与太和县诗词界举办的各种活动。《太和诗词》q群建立后,她又时常在q群中和太和诗友们开心写意,对诗联句,出手不俗,往往一鸣惊人。这里不妨试举两首与大家共飨。
对菊
秋气渐清凉,疏篱绽菊黄。
临风持酒盏,尽饮满园香。
短短20字,秋之气,菊之色,人之闲,情之豪,耀然纸上,谁能相信这是初学者之作呢!
月梅
琼色仙姿不染尘,高标相慕接芳邻。
推窗月与香同入,各自清明一样真。
琼色,月也;仙姿,梅也;推窗者,人也,爱清爱真,相慕相亲,人即是物,物即是人。这诗深雅多矣。如此老道的表现技法,想是受到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高法的启迪吧!





近年来,玉美诗作颇丰,题材日益广泛,形式日趋多样,不仅写一些绝句、律诗,还不时见到他填词、度曲,每首都颇有意味,技巧也日臻成熟,她的进步实在让我感到惊异。

尤其使我感到惊异的是,一次家乡文人聚会,宴会后大家乘醉涂鸦,或写或画,无拘无束。她却能乘兴画了一幅墨竹,落落大方,蛮有章法,赢得大家一片掌声。但她坚持说明自己从未画过画,只是一时胡乱涂抹。果真如其所说从未画过画吗?若果真如此,是她天分过人,不学自成吗?苏子“书者诗之余,画者书之余”之说果非谬论也!





这期间,她与太和家乡的文人的交往日渐广泛,我们对她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她对书法、诗词真可谓情真意笃,一心一意投入到书法、诗词的创作之中,自身也饱尝到书法和诗词所带来的愉悦。其实她是一个十分刻苦的人。她学习书法是拜著名书法家王金泉为师。她对老师毕恭毕敬,埋头学习,鞠躬尽瘁,倾心听取老师传道授业,每过一段时间她总要带着自己的近期作品请老师当面指教。此外,她还四海求教,凡是听到有名师讲课,哪怕百里千里,不惜劳苦,亲赴课堂聆听。她临帖习墨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里有她的一首小诗为证:
“冷案孤灯小室寒,风停窗静月中天。
池墨已干情未倦,欲醮蟾光书彩笺”。


可见其学习用心之苦,也就难怪她的书艺日新月异啦。
这么好的账号不能一人独享,推荐给你的朋友吧,希望喜欢
【太和书画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关注 太和书画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