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你真实的“十三郎”

 

撰稿人:朱朱...

南海十三郎原名江誉镠,不止一位朋友问起“镠”字的读音。“镠”者,形声字,从“翏”(liù)音,意为“成色很好的金子”。


以“镠”入名,一定不是狭隘的拜金主义者——江家已然很富有;也不是简单的以字排辈。而是将一种纯洁、美好、不被外界污染的高尚品质寄以期望。
十三郎恃才傲物、善恶分明、拒不妥协的性格恰应了这种期许,如雪山白凤凰一般与世独立、纤尘不染,也因此造就了最后的悲剧命运。


出身望族 无忧愁

【江太史府今已不复存,家具装饰系数重现在南海北园】


十三郎于1909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县的一个封建大家庭。祖父为大茶商,经商有道,为家族积累下大笔财富。父亲是清末翰林,为人豪爽、侠义,以食结缘,广交三教九流:上如政界人物,与廖仲恺、孙中山等人交好,广州起义失败后,曾力担风险,协助革命党人将七十二烈士葬于黄花岗下如山贼流寇,作为广东清乡督办,不但不去剿匪,反而与草莽英雄在觥筹交错之间成为莫逆之交。
【梅兰芳先生在游园惊梦里的扮相】
当然,梨园名角也是江太史府的座上客,梅兰芳先生曾入住太史府,粤剧名伶薛觉先、白驹荣等常登门拜访。这不仅为十三郎接触并喜欢戏曲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为十三郎踏入梨园开了一张通行证。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江太史开明、任性、不拘一格的性格,为十三郎从事戏曲编剧工作扫清家庭障碍。须知在那个年代,“唱戏”是被贱视的,戏子、开戏师爷都不是登得大雅之堂的职业。一个名门子弟,偶尔插足梨园,是为佳话,而真正从事此种“贱业”,却要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和世俗阻力。

胞姐江畹徵对十三郎的影响也颇大。江家在珠海戏院长期包了第四行中央四个座位,在河南戏院也有包厢,江畹徵是薛觉先的铁杆粉丝,每有薛的演出,必去捧场,十三郎时有同去;畹徵自己房中也备有留声机,时常放戏自娱,十三郎有时终日躲在里面听戏,对戏曲的热爱更甚。
左:江畹徵  右:十三郎


相传,十三郎为薛觉先编写的《女儿香》等多部剧作都出自江畹徵之手,出于闺阁身份而假借十三郎之名。对于此种说法,历来便有争论。

十三郎侄女江献珠女士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此说殊为无稽”,“姊弟二人互相研究戏曲则有之,若说起捉刀,根本谈不上”。


年少得意 样样红

粤剧《心声泪影》剧照


三十年代,十三郎以一出《心声泪影》名噪剧坛,至四十年代初期,先后为薛觉先领导的觉先声剧团编写《血染凤仙花》、《女儿香》、《花落春归去》、《燕归人未归》、《寒江钓雪》等剧目,成为驰名广东、香港的优秀编剧家。
薛觉先《清宫恨史》剧照


这一时期是十三郎编剧生涯中最意气风发的时期,艺术天分得以尽情发挥,善恶美丑,全从笔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况有识马伯乐——薛觉先对十三郎极为器重,不仅不挑剔十三郎的剧本,且每次上演十三郎编写的剧作时,在广告上把十三郎的名字和自己的名衔并排,这在重角而不重编剧的戏曲界,是一段美谈。
电影《南海十三郎》中徒弟正在记录台词


十三郎才华卓绝,可以同时构思几个剧本,口授台词,由几个“马仔”分头记录,往往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独自撰写时,则右手执笔、左手拍板、口中不停哼唱,通宵达旦地写,不出一两天便能完工。

十三郎深谙舞台规律,所撰写之曲适合场上搬演;亦熟知演员的秉性,能根据演员特点为其量体裁衣。


炮火声中 好梦碎



抗日战争将歌舞升平的繁华美梦打碎,十三郎爱国之情高涨,用文字为武器,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抗战前夕,十三郎经漫画家林擒介绍,加入时代剧团,参演曹禺《雷雨》等话剧。并编写借古讽今的剧本,如《莫负少年头》,以岳飞抗金的故事,鼓吹抗敌救亡;为增加雄壮激昂的气氛,在结尾中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1938年广东沦陷】


1938年广州沦陷,江家举家逃难到香港,在艰苦的环境下,十三郎坚持创作抗日救亡粤剧。

1940年,受李汉魂将军邀请,十三郎转辗至韶关抗敌,效力于李将军麾下。后与关德兴组建救亡粤剧团,撰写过《郑成功》、《南宋忠烈转》等作品,抗敌救亡激情溢于言表。

这一时期,全国上下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雄浑激壮是时代主旋律。同仇敌忾的情绪让十三郎觉得这是份光荣的事业,然而矛盾正在酝酿。

十三郎仍把戏曲作为“移风易俗”、“教化人心”的手段,而经受战乱的人们却要求轻松、易懂的艺术形式和新鲜、刺激的内容。

这种矛盾首先体现在十三郎和任护花的对抗上。随着矛盾的日益凸显,十三郎执拗、不肯与世妥协的悲剧性格也愈发清晰。这个本质上不是谁与谁、谁与时代的较量,而是自己与自己的抗战,妥协or不妥协,这是一个问题。


夕阳晚照 疯人院

电影《南海十三郎》中疯癫后的十三郎


1946-1947年之间,穷困潦倒的十三郎在乘火车经过石龙镇的石滩桥时坠车伤及脑部。
从此后开始时而疯癫、时而清醒的流浪生活,直至1984年死于青山精神病院。
【粤剧名伶白雪仙】


清醒时,十三郎仍念念不忘粤剧。1959年-1962年之间,十三郎精神正常,在一次与粤剧名伶白雪仙的茶叙上,谈及粤剧创作的现状。

被问及粤剧是否应该向话剧学习时,他说粤剧注重唱功与舞蹈,话剧注重台词与演技,如果强要粤剧话剧化,那是不大合时宜的。
这是一个名编剧所存不多的(也许是唯一的)编剧理念,对于当下的戏曲创作仍有指导意义:
1.不要遗弃历史精华,反古趋今,却把历史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写出来。

2.形式统一,粤剧固有的舞蹈形式应要保存,可参加改良民族舞蹈,却不可加插西洋舞蹈,弄成不中不西。

3.词曲雅洁,对词曲的选用,不可过于俚俗,即是诙谐歌曲,亦须庄谐兼备,有意义的幽默讽刺,适合观众胃口,无理取闹的曲词是不受观众欢迎的。

4.剧情合理,许多人认为粤剧桥段不妨传奇性一点,却不知传奇事实许多不合理,只重曲折奇巧,失却真实性。历史反映现实,无须故弄玄虚,令观众失望。


    关注 有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