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价格暴涨 为什么不是因为资源稀缺?

 

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真正顶级的艺术家不超过100位,真正值得珍藏,并流通国际市场的画作不超过1000...



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真正顶级的艺术家不超过100位,真正值得珍藏,并流通国际市场的画作不超过1000幅。” 物依稀为贵,当代艺术作为稀缺资源,被抢购而价格暴涨似乎成为必然。

可是资源稀缺就一定形成抢购吗?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比如,我们都梦想有一套豪华的别墅,然而我只看到人们都在抢购经济适用房,没有人听说排长队抢别墅的。艺术市场也不例外,在荣宝斋门前,有人蜂拥购买廉价高仿品,而在北京保利的夜场,就不会人满为患。

所以,在艺术市场导致抢购的不是稀缺而是短缺。当代知名画家张晓刚的亲身案例,生动的说明了这个微妙的关系。

在1990时,当代艺术品于开始年步入中国艺术市场,刚开始被很多传统的艺术家所排斥,很少有收藏家去投资当代艺术品。

记得在1997年,张晓刚在“美院画廊”展出10几幅新画,每幅画标价1万美元,其中《大家庭》大部分仅售几千美元 ,最贵不超过2万美元。这么便宜却也一幅都没有卖出。然后陈逸飞用传统技法完成的《浔阳余韵》却拍出100多万港元。张晓刚为了谋生,把这些当代艺术作品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国外。

后来本来并不短缺的当代艺术品,在2003年变得活跃,2005年变得短缺了。

就像大家看到的,当代艺术市场天价迭出,张晓刚于1998年2000美元卖出的《血缘.同志120号》2006年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97.9万美元。同年10月,他的《大家庭系列第15号》拍出874万美元。
张晓刚的画作被市场迅速捧热,同时当代艺术市场全面爆发。价格与日俱增,拍品成交价格比估价高出数倍的情况比比皆是。

可是当代艺术品市场为什么会突然短缺,从而遭到藏友们的热烈抢购而爆红呢?

其一:中国富豪大量抢购当代艺术品,借以提升身份以及地位。

其二,他们喜欢当艺术品带来的高额回报。在市场短缺的促动下,大量的投资者涌入,精品藏品的价格扶摇直上。
不过,随着当代艺术价格的泡沫越吹越大,投资者的风险也在逐渐提高。

既然当代艺术不是因为资源稀缺而价格暴涨,那么未来的价格暴涨会是哪个艺术品种呢?

我们不妨参考下美国人史蒂芬的观点:他在《领导者准则》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新意的概念,短缺心态与富足心态。短缺心态认为资源有限,必须去争夺。相反,富足这心态认为世界上有很多机会和资源。

所以,对于有远见的投资者而言,那些在未来可能被制造的成“短缺”的艺术,就是值得今天发掘的价值洼地。

(备注:华夏捡漏app是收藏品行业最专业的古玩文玩交流拍卖平台,集社交、晒宝、拍卖、鉴定估价为一体。)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下载捡漏APP!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捡漏APP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