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鸭汤

 

再不喝鸭汤就要喝孟婆汤了。...



几天前,我看到一篇微信推送,它的前两段是这样的:

给艰难的你:

这几天不好过吧?又遇到挫折了吧?我看不到(你)的眼神,但从你的语气我就知道,你肯定不开心。

我一开始还很担心,但后面想了想,谁没有过艰难的时刻呢。

原本以为她会和我一样,对这样的把软肋取出来博君一笑或一哭的文章嗤之以鼻。

“这也太他妈矫情了。”我以为扣子会这么回复。

但我收到的却是:

“我这两天在想着辞职”

“人生从来没有那么不快乐过”

路过某家店,看到店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

“你只有更加努力,
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的时候,我和朋友都忍不住吐槽,并且嘲笑将这些话奉为信条的人该有多弱鸡。

不管是看到那些伤春悲秋的文字,还是那些激励自我的正能量句子,我都忍不住在心里草拟出对他们的口诛笔伐来,可能因为自己曾经就是这样一个写些矫情的内心话的人,所以才会尤其排斥吧。加上我们这一代,都是在极尽矫情的青春文学的滋养下成长,伴随着心智的渐渐成熟,又赶上阅读习惯的转型,才终于发现这些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的忧伤其实幼稚又可笑。

也许在和朋友的交谈中,这些都可以被理解被体谅被宽慰,但是苦痛诉诸网络,就像是走在众人狂欢的舞池中央开始演一出苦情戏一样,伤疤被围观,获取同情也获取唾弃,一如我们唾弃别的伤痛文字一样。而煲心灵鸡汤,则更像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自带圣母光环向大家苦口婆心说教,更令人不快。

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写下的话往往是自嘲或是批判,只有自嘲才能获得最切实的盔甲,只有嘲讽与批判别人才得以将自己带至思想与道德的高地,就算是发朋友圈发微博,也要带上几个锐利的表情来表明作者不以为意,观者也不必有心。

有人讲自嘲自己作为985、211的学生其实迷茫又自卑,有人批判他们价值观有问题也没有看清自己的局限。也有人说,再也不会点开标题里带着这两个标签的文章。一步一步地踏上去,让鸡汤都去死吧。

不过那些被排挤的泛滥的情绪,如果不在朋友圈、微博散播,又会去哪里呢?

不妨去看看网易云音乐的民谣歌曲评论区。好像是一种约定俗成,我们对“伤痛”的宽容度,在音乐中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就像我现在耳机里唱着的,是“生活越来越压抑,你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你知道你最近爱上了旅行,我知道你也只是想逃避,逃避现实和过去”。

说到底,或许我们只是不喜欢在这个狂奔的网络时代里,让自己的心情变成炮灰供人消遣,我们看到泡沫幻灭的时候,只有保持嬉笑怒骂或是理性冷淡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只有对苦难侃侃而谈才能证明自己境界高深且云淡风轻。比如在同一个难题面前,无所谓甚至还能说几个段子的人总是比诉说自己的无力无助的人更有安全感,鄙夷心灵鸡汤煲着毒鸡汤的人也总是比转发着网络鸡汤的人看起来更坚强一些。

有一天我看到《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篇推送,深受感动与鼓舞,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转发分享,究其原因可能只是我不想让别人觉得我也要靠鸡汤获取能量吧。(其实内容很棒,只是标题被说烂了)但毕竟我们还只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还是会常常迷失在自我的矛盾中。可能最近过得很废,只是和朋友闹了小小别扭;可能心情阴郁找不到出口,只是因为看到周围的人都拿了奖学金;可能非常不快乐,只是因为在社团里没找到归属感;可能闷闷的不想讲话,只是因为今天天气阴,降温了有点冷。这些说起来轻描淡写的“只是”,对我们来说却常常是严重的负面情绪的来源。

在过得很不好的这一段日子里,心情一直跌在谷底的日子里,请原谅他多愁善感又矫情,他或许寂寞得要死,天天喝鸡汤才勉强收获一点能量,告诉自己说脆弱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于是他翻遍了好友列表在气温骤降的秋风里向你诉说感悟。

然后站在人生巅峰的你说:
嗨,矫不矫情啊你。


    关注 高度近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