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礼村”地名由来

 

鲁地儒风礼义邦,隋祸殃民人思唐。国魂人道师孔孟,耿王应是明礼庄。...



“明礼村”地名由来
现在的明礼村,位于邹平县长山镇驻地西南二里多路的地方。唐以前,耿、王两姓,是该村两大旺族,所以就叫“耿王庄”。

耿家祖上喜武,王家祖上乐文,耿家出了不少能征善战的将领,王家则颇有几位孝廉人物。

隋末唐初的一天,从长山县城方向,来了一支引入注目的御林军,鼓乐开道,直奔耿王庄。长山县令早于庄头摆设香案,乡绅和百姓静跪于香案前,恭候这支队伍的到来。

原来,这支队伍是奉晋王李克敬之命,来给耿王庄送御赐庄名的金匾。

此匾长七尺,宽四尺,木色金字,左上方竖书正楷“钦赐”二字,中间横书斗大三字“明礼庄”。

那么,皇上因何赐庄名呢?原来李克敬是唐王李世民的至亲族系,此人十分骁勇,能征善战。帐下十二亲子,又认一义子李寸孝,号称十三太保。他们父子,为巩固唐室江山征战无数,屡立汗马功劳。

李克敬尚未封王时,在一次率军激战中受了伤。主帅负伤,全军溃败。敌军穷追不放,至耿王庄处,暗伏的村丁壮勇,让过唐兵,巧借沟崖地利,以强弓利弩掩护,阻击敌军。敌将以为中了李克敬的埋伏,急急溃逃。十三太保见状回兵追杀,大获全胜。

再说李克敬身负重伤,人困马乏,逃至耿王庄头,见一老太婆在井旁汲水,急步上前,伏上便喝,老太婆却一脚把水罐踢翻了。

李克敬是统帅千军万马的人物,哪里受过这等侮辱,怒问老太婆:“你为什么把水泼了?”老太婆微微一笑施礼答道:“看你这位将军人困马乏,身尚有伤,如暴饮冷水,那还了得?将军试想,我庄耿王二族长,得知将军因伤致败,急聚庄民村勇,为将军拒敌解围,命都不顾,何惜杯水?二族长早有吩咐,户户熬汤,家家备饼,虽粗茶淡饭,可略振王师士气,请将军屈驾庄内,歇足去罢。”

克敬闻言,连忙施礼说:“老人家,克敬乃一介武夫,适才不恭之处还望海涵!贵庄老少盛情,使克敬终生难忘。您老人家言之在理,真克敬之良母也。”说罢又深深参拜老人。这时,围立四周的唐营兵将,以及拒敌归来的庄民村勇,皆为此景此情所感动。

事有凑巧,李克敬夜染暴疾,生命危在旦夕。大雨夜,本庄无良医,耿族长和儿子以椅代轿,抬着克敬,由八岁孙子挑灯带路,送克敬去西村看病。

一路上,克敬见耿孙急缓有度,叩门有节,求医有礼,报病有序。心巾暗想:此庄庄民,老少妇孺皆仁人也,非礼仪之邦焉能如此!

服药后病痊愈,晋王把西村改名“药灵村”(现在的乐礼村)。回村的路旁,有数坟靠道,坟头长的棘针挂破李克敬的袍服,克敬训斥棘针因何不顺着长?那几个坟头上的棘针果然听话顺着长。后人称顺王棘。

克敬因病在耿王庄住了五六天,无事闲踱,他见庄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庄里男女老少喜文乐武,勤于耕织,人心向善,妇孺皆礼。在他率兵将离耿王庄时,挥笔留诗,以示答谢。

诗曰:
鲁地儒风礼义邦,隋祸殃民人思唐。
国魂人道师孔孟,耿王应是明礼庄。


后来,李克敬官封晋王,仍念此情,上言朝廷,唐王听后,慨叹不已,亲书匾额,以示圣恩。这才出现了上述送匾的场面。

唐帝又诏令於陵县令拨款督工,在明礼村北头修建晋王庙。此庙正殿五间,晋王居中,十三子分立,金碧辉煌,煞是威风,唐帝亲书庙门章联。

上联是:
十三太保安天下
下联是:
百万雄师镇沙沱
此联自唐延用至今,明礼村知书达礼的风气也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齐国参杯”长山地名故事有奖征集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

齐国参杯”长山地名故事有奖征集活动启动啦!期待大家的热情参与哦!

详情请点击这里→长山地名故事征集
往期发布


“长山”地名由来



“苑城”地名由来



“孝妇河”的传说



“任马村”和“买湖村”地名由来



“弥勒村”地名由来



“石羊村”地名由来



“丁公村”地名由来



“永池村”地名由来



“东绳村”地名由来



“茶棚村”地名由来



“麻寨村”地名由来


    关注 邹平长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