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课之十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李白《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

李白《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是李白为友人送行而写的诗,友人为谁?诗中没有交代,但从诗歌的意思不难揣测,这位友人入蜀,实则是政治失意,或许更可能是官职贬黜而入蜀。诗题不说明具体人物,也应该与这位友人在当时政治上比较敏感有关吧。

读这首诗,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它实际上与李白的《蜀道难》构成了一种互文性。《蜀道难》是李白的名篇:“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开篇便以震撼的气势来写入蜀之难,以及秦蜀由于地理而长期无法交通。所以这首《送友人入蜀》,不妨视作《蜀道难》的律诗版本。

再者,李白是蜀地人,诗人在写这首诗时,自然带有了更多个人经历的色彩。所以,当诗人听说友人要去蜀地,就从个人出蜀感受写起,四句一气盘旋。
蚕丛,是古代蜀国国王,这里代指蜀地。诗人说:听说你要入蜀,唉,那道路崎岖难行啊!到底有多难行呢?高山从人的脸前腾起,云依傍着马头而生。这两句之妙,必得山行体验才能感受。前一句写大山之间的行路,高山迭出,横在面前,而心生绝望之情;后一句写人在高山之上行走,云漂浮在马头,马背上的人更在白云之上,其绝高险峻可知。

俞陛云《诗境浅说》评价这两句:“蜀中之栈道峡江,雄奇甲海内,惟李、杜椽笔足以举之。李诗上句,言拔地高峰,忽当人而言,见山之奇也。万山环合,处处生云,马前数尺,即不辨径途,见云之近也。……以雄奇之笔,状雄奇之景,是足凌驾有唐矣。”

这两句写得如此奇崛,后人无不发出赞叹,但这不是写美景,而是友人要面临的艰难旅程,徐增《而庵说唐诗》说:“蜀中奇险,太白生于其间,与之相习。尚畏行之难,今送友人入蜀,即以‘崎岖’相告,‘山从’二句,是承上‘崎岖不易行’五字,勿作好景看。”这一解释是很到位的。
在《蜀道难》中,诗人把蜀道难行,通过层层描写,不断加大气势,推向高潮,古体篇幅自由,不受字数限制,自然境界翻新。律诗不同,律诗要受篇幅限制,要在有限篇幅表达足够多的内容和感情,不得不做出尽可能的经营。

因此,有了前两联的书写之后,诗人笔锋忽然一转:“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词语秾纤,境界别开。

从诗的上下文看,前两联写路途险峻难行,有了这四句,正如《蜀道难》所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是劝人不要入蜀的,但本诗中的友人似乎不得不入蜀,因此蜀道虽难,仍要鼓励友人前行,而这鼓励便以蜀城为乐土。

第三联即由此变幻笔意,增加友人入蜀的信心:秦栈是秦蜀交通的栈道,指在山崖上凿石架木修成的通道,《蜀道难》所谓“天梯石栈相钩连”者,即便如此,那里也笼罩着芳树。穿过蜀道,到达蜀城,正是春水绕城而流的好时节。《蜀道难》说“锦城虽云乐”,一旦到达,自然乐在其中了。

诗的第四联是承接生活在蜀城之后而写的,但是意思再次发生转折:人生的升沉已经命定了,你就不要去找严君平问卜了。

胡应麟说:“结句更精,亦真亦幻。”这是模糊了历史与现实。《汉书》记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在成都卖卦为生。据说严君平占卜精准,因此名闻天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锦城乐土,你自可在那里安享,实则是要劝慰友人,政治上的不得志已成定局,问卜又有何用呢?而这两句恰好又回到了送行赠言的主题上,诗人希望有人宽心于眼前的命运。
李白这首诗为历来评家所激赏,如方回说:“太白此诗,虽陈、杜、沈、宋不能加。”这是说李白此诗,是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都无法超越的。

纪昀则称赞:“一片神骨,而锋芒不露。”锋芒不露,是指诗歌蕴藉含蓄。诗人与他的友人,自然都因为政治失意而有满腹牢骚,可诗人隐而未发,只是劝慰友人不要问卜,这既是世事感慨,更是诗歌书写的妙笔。
END
(图片为小岩拍摄)
更多唐诗课
唐诗课 | 砍树/不砍树:松楸远近千官冢的歧义
唐诗课 | 汉家城阙疑天上的拍马屁境界
唐诗课 |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唐诗课 | 诗人为官的寂寞与自足
唐诗课 | 匈奴犹未灭:大唐的决心
唐诗课 | 陇月向人圆的禅意
唐诗课 | 《新安吏》为何引发争议?
唐诗课 | 地形学文本的金陵: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
唐诗课 | 已携孤剑事离程
原创文章,欢喜分享
稿约请联系:dilthey@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小岩杂俎


    关注 小岩杂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