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把文明当成一种自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老祖宗给我们划定的一条文明的底线,而生活中一些人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根底线的存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老祖宗给我们划定的一条文明的底线,而生活中一些人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根底线的存在。

文丨刘凤敏 

“不酒后驾车”“不随意横穿马路”“绿色出行首选公交”“有序排队不插队”……近日,在石家庄市中华大街上,首面市民行为规范公益广告墙正式亮相。和以往的公益广告墙不同的是,这组近400米长的公益广告首次使用了以石家庄名字命名的卡通形象“佳佳、壮壮”。作为两个文明小使者,“佳佳”和“壮壮”分别从文明出行、文明开车、文明社区、文明礼貌、文明交往等5个方面为市民“讲解”行为规范。(2016年11月5日《河北日报》)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一座城市的文明,既和城市规划及道路、公园、广场等硬件建设有关,也与城市日常管理、市民素质等软件建设密不可分。以城市交通行为为例,交通行为的文明程度来自于每位市民行为方式的叠加,交通是否通畅、有序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关系着整个交通乃至整座城市的大环境。这次石家庄推出的首面市民行为规范公益广告墙的内容多是与交通出行有关的内容,很有现实针对性。生活中,我们常常耳闻目睹一些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骑车占用机动车道、酒驾,机动车超速、闯红灯、路口不减速、不礼让行人、不按规定变道、乱使用远光灯,甚至还有路怒族、开斗气车等各种交通不文明现象,而且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背后总是跟着一些五花八门的借口,就是理由再充足,还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的呢?说到底,不文明行为频出,且不做自我深刻剖析,就是缺少文明自觉的直接体现,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文明重在养成,这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行为自觉,不仅仅表现在其外在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待人接物上,更在其内在的品格和修养,这是文明的深层内涵。今年夏天,我去某市出差,感觉和印象里的面貌大不一样了,通过文明城市创建,街道变得干净了,车辆乱摆乱放的少了,占道经营的小摊消失了,大街小巷的“牛皮鲜”不见了,公交车上下车有序,银行、医院办理业务排队有序……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心里的真实感受上,都觉得给整个城市环境带来了一份舒适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适宜人居吧。不过,这种文明创城效果能保持多久?能常态化坚持吗?一位开大排档的老板说:“等上边检查验收呢,完事后,还是要摆到路边的,那样更方便。”实际上,这也正是我的担心,如果文明不能形成一种自觉,一些积弊陋习迟早是要死灰复燃的,诸如这种占道经营虽然方便了自己,却给行人带来不便,这显然是与文明城市创建初衷相去甚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老祖宗给我们划定的一条文明的底线,而生活中一些人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根底线的存在。随手乱丢垃圾,是否想到会给环卫工人增加多大的工作压力?随地吐痰,是否会想到痰中有害细菌的传播会使他人致病?公共场所吸烟,是否会想到导致周围人们被动吸烟危害健康?……根本就没有想到,所以才有了这样那样的不文明现象。生活中,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不文明的陋习,一边却在 “随波逐流”,成为陋习群体中的一分子。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文明的典范,成为高道德标准的模范,但至少我们每个人都要坚守文明底线,积极响应类似于“佳佳”和“壮壮”倡导的文明出行、文明开车、文明社区、文明礼貌、文明交往等市民行为规范,从“我”做起,痛改陋习,共树新风,让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见于行,真正让文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不可否认,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把这项创建工作单纯当成了一项任务来完成,只是为了达到创建考评体系要求就完事大吉了,而没有深刻认识到文明城市创建的目的和意义,这也就会导致人们被迫性地接受,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思想没有触动,文明养成、文明自觉也就只能沦为空谈。实际上,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大意义,就是让人们摈弃生活陋习,养成一种文明自觉。这次石家庄卡通“文明小使者”的亮相,就是要通过“佳佳、壮壮”直接向市民喊话,呼吁大家主动遵守市民行为规范,养成一种良好的文明自觉意识,文明出行、文明礼让,让文明的生活情景随处可见,推动城市文明的整体提升。



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一个城市的文明与市民的文明相生相长,其文明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市民的文明素质,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中吃喝拉撒睡的诸多细节上。“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习惯也应随之提高。文明行为是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准许的外在表现,个人的素质不高,就达不到文明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水准,不文明的行为就会时而体现出来。因此,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才会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自觉,也让城市文明成为一种社会自觉,形成一种强大的文明力量,推动城市发展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既要靠市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也离不开法治规则的约束惩戒。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当初“酒驾入刑”时,社会上关注度非常高,根深蒂固的酒文化和人们日常以酒为媒的社交方式,决定了治理酒驾、醉驾的难度,让人们纷纷发出质疑。但从目前来看,“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文明风气已经蔚然成风。从这一点来看,文明自觉的养成在市民增强个体内在提高意识的同时,外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也不可忽视,正如电影《老炮儿》中六爷所说,“你记着,咱虽然是小老百姓,但有些事,咱还得办,有些规矩,还得守!”



编辑:昌璘 编审:春兰




    关注 网信崇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