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五来,和86岁老教授聊聊……

 

据说,暨南园有位这样的老教授……86岁高龄,从教63年,伴随暨大33年……...

据说,

暨南园有位这样的老教授……

86岁高龄,

从教63年,

伴随暨大33年……
詹伯慧教授是谁?
1931年7月生,广东饶平人。1985年任暨大复办后首任文学院院长。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兼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名誉教授。詹教授从教63年来在汉语方言、汉语辞书、汉语应用和汉语规范等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早年参编袁家骅主编《汉语方言概要》,曾任《汉语大字典》编委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汉语方言分支副主编。已刊著作逾40部,发表论文逾400篇。2006年暨南大学授予其“终身贡献奖”。先后受聘到日本东京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等著名学术机构讲学。现正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学大型辞书编纂的理论研究与数字化建设”的工作。
值暨南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

小编有幸邀请到詹教授做采访,

唠唠人生,谈谈工作,聊聊未来,

开心~~~
唠唠人生


小编


詹教授,您好。第一次见您是在新生见面会上。当知道您今年已经86岁并且还承担着一个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时候,觉得您真了不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和时间的竞赛中您已经胜利了。请问您长寿、健康的秘诀是什么?
教授


没有什么秘诀啊,身体自然啊。(笑)主要是你这个心态要好。不要老想着自己老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生理的年龄自己不能决定,心理、心态的年龄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有这个心态了,还得保持健康。不过健康的问题,也跟心态有关。现在很多人嘞,没病当有病,小病当大病,我要反过来,到我这个年龄,要大病当小病,小病当没病。你说是不是?除此之外就是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注意运动。
小编
您在做研究、访问以及讲学的过程中,应该到过全世界很多地方吧?您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是哪里?
教授


那不能这样说,非洲大陆就没有去过。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是我们祖国。无论到哪里去,到了再好的地方,最后的结论还是我们祖国好。
谈谈工作


小编
有句话说,身体的有力和美是青春的利益,至于智慧的美则是老年的特有财产。您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人生智慧或者说人生感悟吗?
教授


人生感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要与时俱进。不要怕病,不要怕死,不要怕累。我坐飞机十几个小时,中午回来,下午就能上班了,没有什么“时差”。
小编
您说的与时俱进具体指哪方面的?
张辛欣


人的认识水平要与时俱进,不要老想到过去的东西好就抵触新事物。这年纪大了,脑子里就有很多老的东西。但是不要让这些老的东西占满了,要留点空间,放新的东西。让老的新的在里头一炉共熔,你这样活着才有意思。我现在用电脑,有些人就说了不起啊。我觉得,既然我要活下来,今天这个世界,不会用手机,不会用电脑,就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跟人家打交道啊。
小编
有些非语言学的人会觉疑惑,说搞语言或者方言到底有什么用啊?语言有什么好研究的,就算不研究我们也会说话的呀?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教授


他们这样说是因为不懂、不了解,而不是语言研究没有用。

现在国家很重视语言保护工作,每一个省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语言保护。为什么要保护呢?就怕它丧失。好多人学会普通话就把方言丢了。很多文化的东西在方言里头。

粤剧是用粤语唱的,你叫红线女用普通话来唱看行不行?当然推广普通话是非要不可的,但推广普通话不是推广一种消灭其他各种,而是推广一种保留多种。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留住方言留住根》,语言是活化石,方言里头有很多是古代的东西——这些东西没能保留在普通话里。广州话有,上海话有,福建话有,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许多不保留在其他方言里面的古代语言因素。
聊聊未来


小编
您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希望?
教授


当今暨大非当日暨大可比了,现在暨大的前景是奔向世界著名大学。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师生横下一条心,朝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干,以期早日加入到世界著名大学的行列中来。
小编
您对学子有什么寄语吗?
教授


要有幸福感,要有使命感。首先你感到能够进入这个学校读书,是一种幸福。然后在幸福中也要为这个学校的发展尽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搞了一辈子方言,63年,过去的话,我要是想搞个(像方言学大辞典这样的)大东西出来,谁理你啊,不要说给你立项了。我从来没想过有今天,我们这种小学科冷门学科能有这样的大出息。所以说,不要怕苦怕累,要意识到,学科无论大小,只要你有作为,你做出东西来,都一定会为我们整个学术做贡献的。
在交谈过程中,
詹教授的毅力和开朗心态给小编印象很深,
对工作的热爱和使命感让小编感动,
对未来的希望更是振奋人心。
86岁高龄的詹教授都还奋战在学术研究的最前线,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勇拼搏呢?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图文 | 高韦坤

排版 | 曾曼薇

责任编辑 | 宋婉贞

微信号:jnugsu


    关注 暨南研究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