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故事地图》---041

 

做产品的一些方法x0a通过梳理全局故事脉络x0a洞察每个环节的需求...



做产品,做的是什么呢?

我现在的答案是:解决用户的某个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做产品,能提出问题是先决条件。

这本《用户故事地图》,是通过拆解用户做事情的步骤,寻求每个步骤中的需求点,提出问题并形成对应的解决方案。

书里介绍的方法比较有用,因为很多时候,新拿到一个项目,因为对项目缺乏经验和了解,一开始往往没有头绪,或者感觉要考虑的内容太多,有点无从下手。

而很多事情的做法都是有章可循的,简单的说,就是有套路的,按照套路来,基本也能做个八九不离十。

这段时间,我们刚好有机会做新项目,于是就顺便用了用户故事地图的一些方法。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下应用用户故事地图方法的整体思路和进展。

项目背景:我们公司打算做一个微信公众号,现在需要为公众号找一个方向。公司手上有充话费、充流量的渠道资源,以及一家疫苗公司的合作资源。我们打算试下疫苗的方向,并计划一周内提交项目方案。

我们接到项目后,首先分析了本次的目标,并制定了每天的工作计划以及分工。以下是工作计划情况:

第1天:熟悉项目,制定工作计划。

第2天:熟悉宝宝接种疫苗的全流程,跟现有的家长同事进行访谈。

第3天:提炼流程中的用户需求和不足之处,并形成产品需求功能点。

第4天:去医院现场体验宝宝接种疫苗的流程。同时调研竞品情况,了解目前市场的需求满足情况。

第5天:组织讨论产品的整体方案书,含产品功能、运营计划、所需资源、风险点、投入产出,并形成整体的项目计划书。

在整个环节中,用到用户故事地图的是第2天和第3天,我们需要了解清楚疫苗接种的全过程。目前我们负责项目的同事都还没有宝宝,可以说对疫苗毫无了解。因此,我们采用了跟家长同事请教的方式。

我们是这么做的,首先内部梳理了需要跟家长请教的问题,第一个是能跟我们讲下你带宝宝去医院接种的每个过程吗,第二个是目前的接种流程,你有哪些不满的地方或者觉得不方便的地方吗,第三是针对这些不满,你有哪些建议解决方案吗。

其次,分别邀请了4位家长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我们基本了解了疫苗接种的全过程。

第一步是获得接种证,家长需要到门诊登记,并取得疫苗接种证。

第二步是接种前准备工作,家长需根据接种证上面的时间安排,定期去门诊给宝宝接种疫苗。

第三步是去医院接种过程,这个环节主要是家长到达门诊完成宝宝接种的过程,包括取号、预约登记、缴费、接种。

第四步是接种完后续观察,接种后需要在门诊观察30分钟,以便出现异常反应时能及时处理,回家后也需要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以上流程,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用户故事,基本涵盖了所有的环节。

最后,就是挖掘整个故事链条中,每个步骤下面的完整流程。比如第一步获得接种证,就需要以下的步骤:

第1步:寻找家附近的门诊。

第2步:准备好出生证明。

第3步:前往门诊。

第5步:找到门诊的接种证制作处。

第6步:将家长信息及出生证明提交给门诊。

第7步:家长获得接种证。

这样,用户故事地图就丰富和完善起来了,等把所有的环节都整理结束后,一个完整的用户故事地图就出来了。

我们做产品,有时候会仅仅切入和解决其中很小的一个环节,比如在整个疫苗接种环节中,我们可以去解决在线预约、在线支付、疫苗真伪查询、疫苗价格查询等某个小功能。

一个产品的价值,体现在帮用户解决了多大的问题。用户使用产品时出现的相关问题,会在整个流程中体现出来,如果不使用用户故事地图的方法,而采用发散式的思考,那很可能会遗漏一些关键环节,导致问题思考的不全面。

比如,在做项目前,我认为“疫苗真伪查询”这个功能可以作为主打,但是通过用户故事地图的方法开展分析后,我发现这个功能使用场景太小。

用户在整个打疫苗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去查询疫苗真伪的实际场景,因为只有在宝宝接种前1分钟,医生才从冰箱里拿出来疫苗。

而这时,宝宝基本已经开始哭闹,家长需要给宝宝脱衣服,安抚宝宝的情绪,再者,都是正规的医院门诊,家长基本也不会对疫苗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在这时让家长去查疫苗真伪基本不可能,除非是出现了较大的疫苗事故。

用户故事地图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通过它让团队成员理解项目的全貌,并对项目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同时,也方便确定项目优先级别,哪些是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功能,是必须要优先完成的,哪些是锦上添花的功能,可以放到后期去优化和实现。

总体而言,用户故事的方法可以让产品以用户为核心,不偏离做产品的初衷。


    关注 红楼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