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真的做好“平权”的准备了吗?

 

No,itx26#39;s hard to do it....



从前2012年的春晚开始,到“赫敏”艾玛·沃森的联合国演讲,再到希拉里选举总统时的发言,“女权”这个词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线。无数公众号以毒辣的眼光一下子抓住了这个话题,将它加入浓浓鸡血,炖成一锅热血沸腾的鸡汤,泼向那些及其容易被煽动的女性。于是,很多女性到处唱着权利远大于义务的宣言,“名正言顺”地既不做家务也不赚钱,她们一边享受着她们性别带给她们的红利,又一边躲避着红利带来的歧视。

于是,女权变了味,无数男生唾弃地称呼她们为“中华田园女权”,更多渴望真正平等的女孩被扣上了污名,前路更加渺茫。女权哪有那么容易啊!要争取这份权利,就要承受背后带来的沉重的责任,尤其是当你去争取一直被忽视的权利时,你要付出更多去证明自己。这份付出与责任,足以让很多人放弃



实际上,这张宣传女权的海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在美国出现,然而,这掀起的“女权运动”很快不了了之。因为要享受一样的权利与工薪待遇,那么就要放弃偏向女性红利条例,女性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因为力气小),要放弃当时的妇女劳工保护法(因为偏向女性),还要面临着产假与生理期补贴的消失。这一切背后权利与义务的博弈,远不是一句“we can do it”就能解决的。

“女权”也被称为“平权”,也就是女性与男性要享受一样的权利,相应的,女性也要与男性承担一样的责任,随着男生享受的权利被分走一般,男生肩上的重担也将被减去一半并转移到女生身上。加上生育贡献,女生的家庭经济贡献与内务贡献要与男生齐平;户口本要写上女生的名字的话,女生也要承担一半的房贷;在工作上,产假与孕期落下的工作,要玩命去补,甚至为了达到与男性一样的工作量还要放弃产假;就算是甜蜜的恋爱,也不能一切开销都靠男朋友,人家送你YSL,你就要考虑送男票一套“魔法少女”皮肤。

这是争取“平权”女生至少要付出的精力与工作,更别提为了证明自己,女生往往要付出比男生更多的努力去证明自己,而这些,是令很多人都望而却步的。

因此,真正了解“平权”的男人往往都在欢迎平权,因为这意味着社会加在他们身上的重担能被减轻一半,他们不会再被“男人就要承担家庭经济”与“买房是男人的事”压得喘不过气来;

因此,真正了解“平权”的女生往往都在它面前退缩,因为这意味着社会一半的重担都会压在她们肩膀上,不能继续把自己的全部工资都花在吃穿打扮上,把家庭收入与房贷完全交给男人去承担。

社会上对女生的经济要求就是“养活自己就好”,对男生的要求是“要养活一家人才行”,所以知乎上
那些每天用自己全部工资健身打扮号称独立自主的优秀新时代女性的“女神们”,在刨去性别红利,放入男人的标准评比后,只能算是普通人而已,连”负责都称不上“,毕竟”优秀的男人“不但要做到用工资养活自己,还要养活整个家庭。

所以,“平权”根本不是女性权利的乌托邦,那是一个肩负着重大责任的东西,那些天天要女权的同学们,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关注 一条鱼的奇妙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