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从「根」抓起

 

从徐根宝和海派足球的模式看,体校模式早就终结了,但新的青训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那探索新的选拨、训练、竞赛和输送人才的体系时,不妨借鉴一下从前的经验。...



昨日,中国U22国家队第三期集训名单公布,有6人来自海外联赛,武汉卓尔4人入围。32人名单正印中锋只有张玉宁一人,在U22国家队集训同时,荷甲联赛也在进行,目前张玉宁还有伤在身,能否如期回国要打上问号。这也折射出本土前锋稀缺的问题,进而联系国青队伍成绩惨淡,不免又要谈论青训的建设。

在几天前进行的世预赛中国对阵卡塔尔的比赛中,登场球员武磊、姜至鹏、张琳芃、颜骏凌、曹赟定以及替补球员蔡慧康均出自徐根宝的上海东亚青训基地,他们中有多人表现出色,这是是徐根宝和海派足球的胜利,也为中国足球培养了大批人才。

何为海派足球?用范志毅的话说,“海派就是上海的派头,上海的派头就是喝咖啡的,不是吃大蒜头的。 什么意思?这两者都不可或缺,但咖啡精致,大蒜头粗犷,上海人在社交场合中从来只喝咖啡不吃大蒜头的,为啥?因为咖啡香、精致,而且内涵浓郁,上海足球也是这样,精致的技术就是特点。”

精致技术是海派的特点,但不是全部,范志毅自己是以领袖气质和强悍体格著称,他的球风是有勇有谋的带头大哥,不是潇洒的艺术大师。海派足球诞生自上海,而上海的发展得益于开埠,得益于汇聚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路人材,海派诞生在这样的文化熔炉里,肯定来源多样,内涵丰富。徐根宝的崇明岛也是足球摇篮,他靠一己之力保留了海派足球的血脉,这才是海派足球的魂。



那就有个问题,在被徐根宝看中前,小球员是怎么开始接触足球的?有没有接受过专业教练的指导?这其中就包括职业联赛的影响、上海足球的地域特色还有业余体校模式的影子。

海派足球有特有的氛围,比如弄堂足球,可惜这个弄堂足球和陈毅杯一样,都是今不如昔,现在弄堂拆了好多,陈毅杯一度停办,复办后没有了当年的盛况——当年第三届陈毅杯,参赛队达到了2300支;其次,从小学开始接受专业训练,是间接受益于业余体校模式。

上海是少年体校的诞生地之一,1955年9月,上海市第一少年业余体校成立,招收中小学生,用课余时间进行系统训练。1956年的全国训练工作会议肯定了上海的经验,决定向全国推广。1964年的全国足球训练工作会议上,三级业余训练网向全国推广。

这个三级训练网,或者叫业余体校模式,是一个支配海量资源的庞然大物。上海足球的教父徐根宝就是出自体校,他中学就读于静安区的新群中学,打羽毛球时被静安少体校的王沛教练发现,王沛把他招入静安少体校的排球队,打二传,训练间歇时徐根宝跟人踢足球,又被同校的足球教练林跃清看中,从而进入足球队,1961年入选南京部队队,然后进入国家队,乃至成为教练。

目前上海仍有业余体校,但里面早就没有足球了,有的话比重也很低,消失的标志是1999年上海市青少年体校的足球班停止招生,历史上它培养了好多足球人才,40年里输送了23名国脚。李毓毅主编的《上海足球运动半世纪》一书,将消亡归因为民办足球学校的冲击,甲A成立后,出于球员高收入的诱惑,大批民办足球学校开办起来,“一些民营足校和俱乐部以盈利为目的,生源、师资良莠不齐,破坏了人才培养环境,随之而来的,是上海青少年后备人才青黄不接,数量和质量都大不如从前。”

除了民办足校的冲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职业联赛带来了球员的流动,1998年加盟申花的区楚良是申花的第一位非上海籍球员,此后上海的职业球队中外地球员越来越多,那留给上海本地球员的位置就少了。

当培养足球人才的三级体校模式开始解体,幸好在基层的中小学还有许多老师和教练坚持下来,让有天赋的小球员能够接受到专业指导,进而成为职业球员。

体校模式似乎有优势,出自体校的朱广沪曾说,自己很怀念从前的少体校:“那个时候我们真的是在踢快乐足球,每天除了文化学习就是开心地踢足球,训练是种游戏。”孙继海也在自传提到过体校,说“在当时,少体校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有它的弊病,但是我觉得他也有优点,少体校的老师总是寻找各种机会去发现人才,然后精心加以培养。实际上,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都是经由少体校这个途径进入足球界的。”

体校模式早就终结了,但新的青训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那探索新的选拨、训练、竞赛和输送人才的体系时,不妨借鉴一下从前的经验。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