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的毛毛熊,孩子的恋物行为

 

孩子的恋物行为...





木木有一个毛毛熊,是外婆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木木很喜欢这个毛毛熊,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它,即使这个毛毛熊脏了、破了,木木还是舍不得扔掉……

琪琪有一条小花毯,每天上幼儿园,她都会把小花毯放进自己的书包里,把小花毯带到幼儿园,放学回家后,还要抱着小花毯吃饭、睡觉……



作为大人,我们似乎永远不明白那只玩具小熊,那条小花毯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能让宝贝们如此爱不释手,天天都要见得到,摸得着。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世界里,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恋物行为,尤其是那些柔软舒适,摸起来很舒服的物品更受宝贝喜爱。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心头好的魔力
恋物,源于对同伴的渴望

在孩子看来,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不管是一只玩具熊,还是一条小毯子,孩子都把这些东西当成了自己的亲密朋友,尤其对于一些交际范围较小的孩子,毛毛熊、小毯子就承担了更重要的角色。在孩子和这些物品接触时,心理得到放松,再加上这些物品是表现得如此“顺从听话”,因此,自然被孩子当成了亲密朋友,被他们所依恋。

恋物,源于没有被满足的安全感

很多时候,当孩子感到孤独、焦虑或恐惧时,就会紧紧地抓住所依恋的物品,这就说明这些物品是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的。

一般情况下,孩子从6个月起就出现了依恋需求,而父母如果因为工作繁忙,无法满足孩子的这种依恋需求,那么,孩子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就会转移注意力:既然不能时时刻刻恋着“人”,那就退而求其次,恋上“物”。

恋物,源于“皮肤饥渴”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制作了两个假的母猴,一个由金属丝构成,另一个是由圆筒及其外面一层柔软的毛巾组成。结果发现小猴子与布母猴产生了依恋关系,而金属母猴却没有得到小猴子的依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身体接触是否舒适决定着孩子是否产生依恋。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也能看到:动物也需要舒适的身体接触。而人呢,更是存在着这种身体接触的需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触摸可使幼儿身体充满活力,大脑兴奋和抑制协调,并能减少、解除幼儿对某些可怕事物的紧张感。

所以,孩子们所“恋”之物都是那些比较柔软的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戒除恋物习惯
在父母看来,要拿走孩子的玩具熊,扔掉他们的小毯子,那可真是一件艰巨的工程。稍不如意,就会换来宝贝的哭闹。那么,究竟该如何改掉孩子恋物的习惯呢?

宽容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家长不必表现得那么严苛,不妨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偶尔的或短时间的倾向,而给他下定义,甚至嘲笑或责骂,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以宽容的心态,也为宝宝戒掉恋物习惯制订计划,按部就班执行。

拥抱

拥抱和抚摸不是奖赏,不要等孩子画出一幅好画或弹出一首钢琴曲时才去拥抱和抚摸他。经常被父母拥抱的孩子,极少会将小毯子或玩具熊当作“精神保险带”。而对于较小的婴幼儿来说,更应每天抱抱他、亲亲他,并且定时用手轻轻抚摸孩子身体的头部、颈部、背部以及四肢;对于较大的孩子,则可以通过和孩子玩身体接触的游戏,相互搂抱、嬉戏等,间接地达到触摸他身体的目的。

陪伴

孩子有恋物倾向,也代表一种需要父母更多关爱的信号。家长平时应当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自己能够替孩子做的事不要推给别人;适时将对孩子的爱说出来,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当亲子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的恋物行为就会自然消失。

交际

孩子也有交际的需求。家长就要想办法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这是与成人之间的交往不能代替的,孩子的同伴交往欲望满足了,才有可能把注意力从假想的玩伴转移开。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文章题目即可阅读)

让孩子心甘情愿写作业,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做法吗?

心痛!5岁男孩再也不叫爸爸,原因竟是…

咆哮妈妈,终将失去这个家!

期中试卷这样分析,成绩才能涨得快~




    关注 河北智慧家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