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菲:教会孩子接纳不完美

 

教会孩子接纳不完美,训练孩子客观分析目标和结果之间落差的真实原因,这些会帮助孩子在长期的学习成长中一张一弛、厚积薄发。而这些,首先需要父母自己有能力觉察自己的观念、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盲目比较,不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做好自己,才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感谢您关注大山亲子教育的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大山亲子教育”关注我们 !

咨询中遇到一些让我很心痛的案例,家长也都很痛苦迷茫:为什么那么优秀的孩子突然之间就这样了呢?!

  案例一:一个初一的小女生,小学成绩很好,初一考进一个不错的学校住校。妈妈反映:开学不到一个月,哭着闹着不要住校,在家的时候半夜失眠、或者身上哪儿哪儿不舒服一趟一趟去看医生,可是每每去检查了也没有什么问题。哄着去了学校后,整个人情绪又很平和,在学校表现也好,同学关系处的也好,可为什么一回家就各种哭闹折腾爸妈呢?

   案例二:一个初二的男生,成绩优异又是班长,个人志向也很大。某一次爸爸和孩子聊天,随口问:你快乐吗?儿子一愣,突然哭了:我一直都不快乐!爸爸吓的不行,不知道孩子怎么了。后来又有几次,儿子在家因为什么事大喊大叫,烦躁异常。爸爸直担心:孩子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了?

案例三:一个高三的女生,成绩一直很优秀,但是在高考前五个月,突然不去上课了,也不去考试,妈妈急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母女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细细探究起来,过于追求完美、太在乎老师或者父母的标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自尊心强、比较敏感等......这些很微妙的细节,在潜意识中左右着孩子的神经。在这根弦绷得太紧的时候,问题就爆发了。
问题一:成绩好是不是一白遮三丑?

很多家长来咨询,往往会说:孩子以前挺乖的,学习也可好,怎么突然之间成这样了?!(成绩下滑、玩手机上网、早恋倾向、不想上学.....)

其实,不是孩子“突然成这样了”,而是大多数家长觉得,成绩不差,又不调皮捣蛋不惹事,那就是挺乖挺好的,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那都不是事儿,都可以包容。

成绩只是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之一,孩子的人格培养等其他方面是隐性存在的,孩子遇到一些问题自己想不通或者心里郁闷难受的时候,并没有及时了解或者正确处理,等到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时候,家长才意识到。

而家长看到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等到家长觉得难办的时候(矛盾激化的时候),问题可能已经堆积很深了。

问题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工是什么?

孩子成长离不开三个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单来说,文化课的教育可以简单归纳为知识教育,80%由学校教育承担,家庭教育占20%,家长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而为了促进知识教育的其他方面,比如:早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规则意识、性格、情绪、人际交往等,80%是在家庭这所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习得的,学校教育的影响占20%。


这一比例不做严格的科学研究,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

1、家长在知识教育方面用力过猛的表现:各种陪读、看着孩子写作业、关注孩子太多、一天到晚和孩子说的话大部分都和学习有关系、抱着只要孩子学习好自己再苦再累都愿意的牺牲精神....时间久了,孩子一定会感到厌烦有压力,对爸妈有情绪,对学习也会有情绪。

2、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生活上的独立能力、教会孩子爱父母爱长辈、养成一些好习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氛围温馨有爱,这些都是对孩子无形的滋养。如果非要说对学习的辅助作用:爱看书的孩子对语文学习肯定有帮助,理解能力强对读懂题目也有好处,学习习惯基本上都是从生活习惯中延伸而来的,学习习惯不好生活习惯也一定有某些方面不好,时间观念、条理性等等,都是首先在生活习惯上训练出来的.....

问题三:报喜不报忧好吗?

我们的传统习惯是报喜不报忧,一是出于孝顺父母不让父母担心的心意,二是担心父母知道了教育啰嗦自己,所以干脆不说或少说、轻描淡写的说。其实问题还是存在的。

一个孩子学会独立、学习自我成长是好的,但是这和年龄阶段有关系,14岁的孩子和24岁的孩子是不同的,14岁的孩子不和父母说自己的苦恼你得担心亲子沟通的问题,24岁的孩子自己没主见遇事都给父母说更得担心孩子是否独立的问题。

一方面,孩子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了自己心思,如果亲子关系状态一般,互相不能理解信任,孩子慢慢地很多问题不再给父母说。开头的三个案例,或者说基本上所有的问题矛盾激化的时候,都是因为初期亲子关系出问题,沟通不畅,孩子不信任父母就不愿意说出真实问题真实想法,而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具体遇到了什么问题,不知道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就无法给孩子有效的帮助。最终家长会很震惊:孩子怎么突然这样了?!

另一方面,成年人自己也会有“报喜不报忧”的想法,自己默默承担压力,隐忍不发,实际上负面情绪是在长期积累的。大人处理压力、排解负面情绪的方式,会无形中成为孩子的范本。
加上大人普遍希望孩子更好、比自己强的想法,这种高期望值也会无形中给孩子加上紧箍咒,孩子把父母期望当做自己的目标和标准,一旦达不到会产生自我否定或者焦虑情绪。

孩子的某些观念在潜意识里制约着自己。比如开头的几个案例,都是成绩特别好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容易自尊心强,习惯了自己一直表现好,不能接受自己失败;习惯了做老师、同学、大人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力求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用功学习保持好成绩、花很多时间精力准备演讲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等等,哪怕自己背地里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某些时候要挤时间完成功课,这些压力有正面作用,也会在某些时候积累多了让孩子很有压力;也有的孩子为了处好关系,特别真诚的对待别人,甚至会某种程度上迎合别人委屈自己,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教会孩子接纳不完美,训练孩子客观分析目标和结果之间落差的真实原因,这些会帮助孩子在长期的学习成长中一张一弛、厚积薄发。而这些,首先需要父母自己有能力觉察自己的观念、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盲目比较,不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做好自己,才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笑笑老师系列文章16之《教会孩子接纳不完美》

大山亲子教育老师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张笑菲老师:博瑞智家庭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河南省教育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师从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著名教育家董进宇博士,在她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八年中,通过电话和面对面咨询家长学生约2万余人次, 一对一跟踪咨询辅导家庭300余例 ,培训家长学生约200余场。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让张笑菲成为了河南大山教育集团的金牌讲师,为了让更多的家长学习到专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自本周起,大山亲子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将在周六定期更新张笑菲老师的专业亲子教育文章,敬请大家连续关注,共同学习、成长!



阅读更多
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查看原文
张笑菲:孩子“不听话”,家长如何巧用“选择题

张笑菲: 我为什么需要健身教练?——论健身和学习的奇妙关系

张笑菲:如何引导孩子有目标、有梦想?

张笑菲:放松是对心灵最好的滋养

张笑菲: 我为什么需要健身教练?——论健身和学习的奇妙关系

“中国亲子教育第一人”董进宇博士说,家长这个职业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职业,如果家长不掌握科学的教子常识,常常会违反“规律”,将孩子培养成你不想要的样子!而 2016年11月26日—28日由董进宇博士主讲的《铸造子女成功未来——优秀家长训练营》将要在郑州举办,在该训练营上董博士将全面的分析亲子教育问题、两性相处问题以及沟通问题。如果你想咨询教育问题或者了解课程信息,请关注大山亲子教育的官方微信“dashan—brz”留下“家长姓名+电话+孩子姓名+年龄”或者拨打400—800—3956进行咨询。
公众号ID:dashanqinzi—brz
大山亲子教育
不仅是最权威的教育咨询

还有最贴切的教育方法

更会陪您共同学习、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董进宇博士开设的训练营课程详情


    关注 大山亲子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