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汇】 旅行中的“亲子约定”

 

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带着孩子去旅行吧。”在铺天盖地的微信公众号里,我时常能看到这句话。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在儿子还未出...






“带着孩子去旅行吧。”在铺天盖地的微信公众号里,我时常能看到这句话。

在儿子还未出生前,我有时也会在脑中虚构这样一个场景:暖风吹拂中,一双小手捏着我的食指,我们一起踩在柔软的沙地上,面向大海,将另一只手举在眉间,欣赏落日余晖。然而现实很快击溃了我的幻想。孩子完全不受控制的乱爬、不合时宜的喊叫、不期而遇的病痛、不可理喻的幼稚,瞬间浇灭了我出门旅行的热情。

一直到儿子满3周岁,经不住朋友的一再“怂恿”,我终于鼓起勇气规划了第一次带娃出行。临行前,我在网上搜了一大堆相关的攻略,包括要带什么、住宿有什么讲究、饭馆的选择,等等。自以为准备比较充分,然而事实只能用糟糕来形容。这趟的目的地是台湾,坐飞机差不多就花了1个半小时。儿子除了吃飞机餐的半个多小时很安静外,其余时间大都为“坐立不安”,一直嚷嚷“怎么还没到”。5天的行程里,常常不肯走了要抱,但凡我们想找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他必定不依不挠地拉我们起来。即便是到了我原本以为孩子都爱的海滩边,哪料到这小子居然勾着脚怎么都不肯下海。最终,我们草草结束行程回家,全家都累瘫。

我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没道理别人家的孩子能好好出门玩耍而我们家的就不行。再次仔细研究了一番“网络前辈们”的忠告,我针对儿子好动、缺乏耐心的特点,在第二趟青岛行的前夕,煞有介事地和他约定了4件事:不能乱跑、好好吃饭、不发脾气、说话算话。此时,他已满3岁半,点点头,很郑重地答应了。
为了让他能在旅途中安静下来,这一次,我还提前恶补了一把青岛历史,“搜罗”了不少关于青岛的小故事,比如崂山道士的传说、青岛建筑的特色、海底世界的构成等,并把这些信息用儿子能听明白的语言编成了一个个小故事。

果然,在飞机晚点的等待中,以及一趟趟出发去景点的途中,儿子意料之中地败在耐心面前。这时,我一边提醒他我们之间的4项约定,一边搬出自编的小故事:“一会我们要去崂山,你知道崂山顶上住着谁吗?你觉得是道士还是老神仙?”我故意神神秘秘地问他。他一向对神话故事特别感兴趣,于是睁大眼睛看我,迫不及待要我讲下去。就这样,在我绘声绘色地描述前,满场乱跑的皮小子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眨巴着眼睛听,时不时还会对我讲的故事提出几个问题。
而在一个个故事的倾听中,他也能依稀了解到青岛这座城市的由来、特色、气候、美食等,甚至在游玩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就像那次在青岛海军博物馆里,他看着各式各样的军舰、坦克、导弹,忽然问我:“妈妈,这些军舰看上去好厉害啊,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而是在旅游结束后,替他到图书馆借来了一本《船舰模型制作指南》,任他沉浸在军事的海洋里。

因着这4项约定,相比台湾行,青岛行中的儿子明显“规矩”了很多。而在不久前的苏州行中,儿子已能主动对我说:“妈妈,我会遵守约定的。”特别是外出吃饭时,他常常第一个吃完,与初次外出根本坐不住椅子相比,如今的他已能在吃完后还待在原地,与我们说说话。我们也会替他在杯子里略添点果汁饮料,作为他“好好吃饭”的奖励。
尽管,他有时仍然会忍不住乱跑或是发脾气,需要我时不时提醒他那4项约定,但已经开始接受并懂得了一些规则。我想,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吧,在行走中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孩子学会了解,尝试体验。

而我,也在一趟趟亲子旅行中不断学习,不断感悟,明白旅行前的准备并非简单的衣物整理,如何做足功课让孩子对即将要达到的旅行目的地充满兴趣,生发出探究它的好奇心;如何在孩子面对陌生事物不知所措时加以引导;如何在一次次出发与归来的过程中启迪他的心智,才是我最需要去准备的素材。
朝着青草更青处慢溯吧,我期待并相信,下一趟亲子旅行会更加精彩。

作者系昊昊妈


    关注 晚上八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