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偏旁部首探源解读-序

 

写在前面(序)汉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个中国人,从来就没有离...



写在前面(序)

汉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个中国人,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汉字。从近处讲,衣食住行、交流学习、接人待物等方面离不开;从远处看,三皇五帝的远古传说,殷商甲骨的幽玄记忆,先秦百家的诸子文化,后世经史子集的编纂记载,无不向世人默默地展示悠久灿烂的文明传承。


河南安阳殷墟  甲骨文  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历史上历经动荡和磨难。但无论是内乱,还是外族入侵,中华文明从未出现过毁灭性的灾难。这说明其中蕴含着强大且无法毁灭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这种生命力的根,就是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的体现方式,就是汉文字。


商周青铜器  铭文及拓片  图片来自网络

汉字既是中华文明的记载者,又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正因为有了汉字,我们才得以知悉中华五千年;也正是因为有了汉字,汉民族才得以有了凝聚力和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


先秦 小篆  图片来自网络

汉字的识读与习练在传统教育中被称为‘小学’。在此基础之上,才有被称为‘大学’的修、齐、治、平等理想与抱负。现在我们看到和使用的汉字,已经成为标准符号性质的简化字,其演变历程有些已无法准确识别,因此才需要这种穿针引线式的衔接。


汉简  隶书  图片来自网络

1、本文中的偏旁部首,来自于通行版《新华字典》。对偏旁部首进行通俗释读,使人们了解其形成及演化过程,对于汉语言文字的学习、掌握、普及以及运用,应该有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此读物可作为《新华字典》及《现代汉语词典》配套参考普及读物。

2、《说文解字》提出创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首创部首检字法,很有见地。前两种造字方法产生于早(初)期文字的形成阶段,以‘象形造字法’为主;随后两种造字方法为文字发展应用阶段产生的造字法,以‘形声造字法’为主;最后两种是文字使用过程中的变通方法。

3、六种造字方法中有两种方法具备共同点:‘象形’与‘形声’-都有一个‘形’字。象形即:依类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拙。也就是我们今天俗语中的‘比着葫芦画瓢’,此造字法所造字体也即‘文字’中的‘文’。‘文’就是:‘纹路’、‘轮廓’、‘线条’。万物形象的线条,像绘画中的‘素描’,把事物的轮廓、形状摹画下来。因此,早期的文字具有描绘所述物体形象的特点,这也是中国汉字被称为‘象形字’及‘书画同源’的缘由。后来汉字不断发展,数量不断增加,汉字创造者便采取了‘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的形声造字法。具体为:‘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也即:取半部表示所造字体的‘归属类别’,另取半部表示所造字体的‘读音’。也就是俗称的‘汉字读半边’。而这表示‘归属类别’的半部即为汉字的‘部首’,绝大多数为早期汉字形态,其中又以象形字为主要。采取形声法所新造的字体被称为‘字’,‘字’有:孽乳、繁衍的含义。与象形的‘文’合称‘文字’。形声字约占现代汉字数量的90%左右。

4、汉字的发展过程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汉字已是标准化的符号,也即标准字体。印刷术的发展使知识的广为扩散成为很轻松的事情。但同时标准化的过程也容易使汉文字及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前面说到的形声字里的‘形’,就是《说文解字》中的部首,现在则部分成为现代汉字中的‘偏旁部首’,部分归入‘难检字’,失去了象形字的生动形象。书籍市场经常可以看到各种解读汉字的‘大部头’,解读偏旁部首的书籍却极少。了解并读懂偏旁部首,是学习及掌握汉文字的必由之路,并且可以收到‘踏进门槛、登堂入室’的学习效果。

5、伟大民族必然有其独立的文字系统,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秦始皇帝把‘书同文’作为国策之一,对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汉文字是中华民族悠久璀璨、博大精深文化的‘活化石’。

6、这份普及读物适用于汉字教学者,文字学习者,书法爱好者,古典文化爱好者,汉文化外籍学习者。茶余饭后,信手拈来,读之有趣,开卷有益,是笔者最大的欣慰。

7、笔者不是专业汉字研究者,在此向学业师长及同仁真诚表达崇敬的心意。另笔者学识有限,遗漏及错误在所难免,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8、现代版本‘字、词’典籍中建议加入对偏旁部首的简本解读。

参阅书目罗列如下。尽量做到整理齐全,但不是全部。

《新华字典》 商务印书馆 1998年修订本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2年增订本

《说文解字》 (汉)许慎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一版

《说文解字》今注 苏宝荣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年3月第一版

《释名》语源疏证 王国珍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年8月第一版

《汉字文化解读》 何金松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一版

《汉字密码》(上下册) 唐汉 学林出版社 2002年3月第一版

《甲骨文字典》 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9年5月第一版



部分参阅书目

《汉字王国》 (瑞典)林西莉 李之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一版

《古代汉语词典》 迟铎 白玉林(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2月第一版

《篆刻字典》(日本)中西庚南(编)潘国彦(整理)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8年7月第一版

《篆书篆刻字典》 邓贺先(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3年5月第一版

《常见通假字字典》 欧绍华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第一版

《尔雅 文词的渊海》 徐莉莉 詹鄞鑫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7月第一版

《金石大字典》(上下册) (清)汪仁寿(纂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2年8月第一版

《甲金篆隶大字典》 徐无闻(主编)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1年7月第一版

《篆字汇》 (清)闵齐伋(辑)毕宏述(篆订)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年1月第一版

《隶字汇》 (清)翟云升(辑)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年1月第一版

《康熙字典》 电子网络影印版

《中华大字典》(上下册) 徐元诰 欧阳溥存(编)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一版

感谢为汉文字传承做出贡献的人们,敬佩为华夏民族强盛做出奉献的人们,他们也是摇船翁学习的榜样,激励摇船翁不断努力。同时感谢给摇船翁鼓励和支持的家人和朋友们。

摇船翁(添加公众号:man yao de chuan 123;或轻点上方蓝字‘慢摇的船’免费关注)认为,现在我们能够看到几千年前的文字,并能进行识读,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汉文字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根源和血脉,是记录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历史进程的‘活化石’,应精研、珍惜、传承。


找寻汉文字内在逻辑  为分享点赞!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欢迎批评指正!   联系邮箱:13064010791@163.com.     微信:jiang pai gu 1203

原创文字是一个个用手指敲出来,另有查资料、做剪辑。有时也觉得半百的年龄头晕眼花,不过还是认为这是个有意义的事情。微友们觉得不错,动动手指转发到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就是对摇船翁最好的赞赏!


    关注 慢摇的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