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到底是谁在垄断中国电影市场

 

微信号:idzhipianren『与影视产业同行共勉』虽然冯小刚导演那篇充满了江湖气、不文不白、颠三倒四的“...

微信号:idzhipianren
『与影视产业同行共勉』


来源:巴塞电影( MovieBase)

作者:乙菽

虽然冯小刚导演那篇充满了江湖气、不文不白、颠三倒四的“公开信”并没有多大意义,虽然王思聪慌忙之中把“竞业协议”写成了“敬业协议”——固然这个错别字是一个拍砖的好切入点,可怜冯导也没有看出来,接着“敬业”唠嗑,真成了没什么文化一身江湖气的“胡同六爷”。



无论这次的“开撕”是预先设计好的炒作还是万达对于叶宁离职的报复,有一点不言而喻:冯导的卖弄风骚,装着楚楚可怜,不过是为了多几场排片的苦情戏。诚然,冯导的性格并不会让其下跪,但作为全中国最大的院线,万达对《我不是潘金莲》的“缺乏支持”,也的确让冯导吓出了一身冷汗。

叶宁
万达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能量,连冯小刚这种向来肆无忌惮就开炮的导演都要隐忍三分,用潘金莲的身份指桑骂槐,是因为“垄断”使然。万达在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的全国票房占比中,达到了13%多,超过了二三名的总和。万达不支持《潘金莲》,对于华谊而言,是一个很不小的灾难。先不论影片水准如何,再不论冯导和范冰冰专业素养如何,仅仅就万达在排片中的表现来说,这决不错误,毕竟这是一个市场,万达是一个私企,即便一场不排,也合情合理。不过,相比较叶宁跳槽到华谊之前,万达对于华谊的排片来看,这一次,万达也的确有一些店大欺人的任性。



华谊影片 全国/万达 排片:
《栀子花开》:全国排片32.42%,万达排片率达32.22%;
《前任2:备胎反击战》:全国排片28.58%,万达排片率达25.25%;
《老炮儿》:全国排片22.99%,万达排片率达21.1%



那么,万达这种垄断,对于中国电影,有没有好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在任何领域里,垄断都会让一个行业陷入危机。虽然万达在今日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并没有“一票否决权”,但是这个巨无霸已经形成,并让一直心直口快的冯导,送上了充满了谄媚之情的公开信。其实,万达的路数,好莱坞已经走过了一遍。



1948年之前,以派拉蒙为首的好莱坞大型制片厂几乎垄断了整个好莱坞的明星、电影制片与放映的环节。这些制片厂拥有自己的院线或者是合作伙伴拥有院线,来放映自己的影片。大片厂雇用编剧、导演、制片人和演员作为其员工,持有影片,制作海报广告,通过自己的影院进行发行放映:换句话说,大片厂利用其对整个流程的垂直垄断,制造事实上的供不应求的市场情况进行谋利。

这就造成了小规模的制片厂无法大规模地上映自己的影片——尤其是小成本的文艺片和独立电影。这些影片的生存空间被大型电影制片厂挤兑到了边缘。于是,一些不愿意坐以待毙的独立电影人在1938年对于派拉蒙的垄断提起了诉讼。经过十年的资料收集和拉锯式的审判,派拉蒙败诉。电影制作、电影发行和电影放映被分割开来。



法院对派拉蒙案的判决波及到大部分电影生产和发行公司,派拉蒙被强制出售其连锁影院。越来越多的独立制片人和片厂不再受大片厂的影响,自由制作自己的电影。旧好莱坞大片厂制和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终结。1948年最高法院对大制片厂的裁决,给好莱坞片厂以致命打击,终结了旧影院模式。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派拉蒙法案”。

相比较1890年就开始对电影市场的垄断进行调查,但直到1948年才最终判决的好莱坞,在中国电影市场这个草创的市场上,垄断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行政直接干预,显然不符合市场化的规律;而动用法律,现在又缺少土壤和对象——毕竟万达这一次仅仅只是在一部电影的排片占比上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远远未到托拉斯的地步,而在这个市场环境里,万达方面对于排片的计划,也是按照预售票房来安排的,在商言商,这一切都是合理的。



只不过,万达拥有自己的制片公司、发行公司以及庞大的院线,垂直的产业构架实际已经形成。而且,众多滥竽充数的大片对于文艺小片和文艺片影迷所造成的伤害,也已经实际存在了。这并不是一个光明而伟岸的信号,也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垄断所造成的“一家独大”、缺乏竞争最终伤害的是整个产业,以及热爱电影的观众——包括最顶端的各大影展的获奖片,也包括仅为逗您开心商业片。



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个“万达法案”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尚不需要;假以时日,垄断真的形成了,“反垄断”或许又会太漫长、太难过、太痛苦。制播一体已经被好莱坞证明了是一个失败的制度,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效仿呢?2015年,中国影市拿下了64.7亿美元的票房,占全球总票房的16.8%。这个数字虽然令人骄傲,但是其背后的隐忧又不得不令人重视起来。相比较于万达和华谊这两个公司之间的误解和恩怨,市场会给一个答复。那么对于国家级别的“垄断”,我们又要如何面对?



在全球第二的市场量级之下,我们并没有在电影输出上做到全球第二。相反,我们更加固步自封,国家级别的“不引进”、“不作为”和“国产片保护月”,是“垄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万达减少排片这种小伎俩相比,国家和政府所主导的垄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杀器。因为这种行为所伤害的并不是电影市场,还损坏了市场规律、破坏了契约精神。就好像冯导的公开信一样,字字句句都表现的想一个怨妇,一身江湖恩怨,唯独没有一丁点局气。在这么一个不适合“老炮儿”生存的年代里,冯导或许应该多向王校长多学一点“契约精神”。
- END -
广告&商务合作

QQ:2935025080

微信:zhipianren


    关注 制片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