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新教育”之“新”在何处

 

简单地说,“新教育”之“新”,不是“除旧更新”之“新”,而是“推陈出新”之“新”。...

简单地说,“新教育”之“新”,不是“除旧更新”之“新”,而是“推陈出新”之“新”。

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正风起云涌。“新教育实验”为了表述方便,通常简称“新教育”。正是这三个字,往往引起不了解“新教育”的人的误解:你是“新教育”,我们搞的就是“旧教育”了?你究竟“新”在何处?

其实“新教育”并不“新”——真的,它一点儿都不“新”。

如果追根溯源,“新教育”算是舶来品。作为一项教育改革运动,“新教育”最初发端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因此也称“新学校运动”。这场“新教育(学校)运动”影响整个世界,成了美国进步主义思潮的一个起点,并且对中国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伟大学校,如尼尔的夏山学校、小林宗作的巴学园、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等,以及近百年来教育史上许多著名教育家,从罗素到佩西·能,从蒙台梭利、皮亚杰,到怀特海、杜威,再到陶行知、陈鹤琴等,也都深受新教育思潮的影响。最早把“新教育”引入中国的是陶行知、蔡元培和陈鹤琴等老一代教育家。

当代中国的“新教育”,与历史上的“新教育”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旨在对现实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都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与自由,都试图对当下的教育和社会进行创新和改良,都是民间草根的自发行动,等等。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天的“新教育”是历史上“新教育”的一段新的“链接”和“延续”。哪里有什么“新”呢?

而且,从“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理念来看,也了无“新”意:“营造书香校园”新吗?“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新吗?“尊重学生的个性”新吗?“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新吗?等等,都不新,都是中外教育家说过的。因此,“新教育”的理念其实并不新,它是古今中外经过无数教育家们倡导过甚至实践过的真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已经不需要“实验”,只是因为从国家级课题管理的角度,它被叫做“实验”罢了。

因此,新教育人认为,就教育理念而言,关于“新教育”之“新”,并不是前所未有的“横空出世”,而是归真返朴和与时俱进,也就是说,今天所进行的“新教育实验”,是让教育回到起点,将过去无数教育家所憧憬的教育理想变成现实。

朱永新教授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重又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少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现在如果有人穿旗袍,我们会说,哟,你今天穿了一件新款式的衣服,可实际上旗袍在中国古已有之,只是多年没人穿了,今天有人根据当下审美观进行了创造性加工,一穿出来便成了“新”的。同样,读书有益于人的成长,这个理念新吗?当然不新,但许多人不做,而我们做起来了,而且拓展了更丰富的阅读内容和方式,这就是“新”!

因此,今天的“新教育实验”不是把过去的完全推翻而创造新的,而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创造更符合时代的教育。简单地说,“新教育”之“新”,不是“除旧更新”之“新”,而是“推陈出新”之“新”。
在这里,读懂教育!

微信ID:hunanjiaoyu2014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关注 镇西茶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