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驱动世界

 

能够消除孤独的人是有品位的人,能够直面孤独的人是牛人。两者都不能说孰优孰劣。...





弗洛伊德有一个学生叫弗洛姆,他曾经提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问题:“如果我们西方文化中的电影、广播、电视、体育赛事和报纸停办四周,这些人们面对真实自我的主要逃避途径被切断,对于被抛回到必须依靠自身力量的状态的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停办四周会如何呢?转换成我们现在的处境,假如今天没有网络,没有qq,大片和游戏会怎么样呢?弗洛姆的回答是“我坚信即使在这一短时间内,也会发生成千上万的精神崩溃事件,很多人会陷入极端焦虑的状态,与被临床医学诊断为‘精神病’的症状没有什么两样。”(石勇,《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P69)。

这真的惊世骇俗,因为这就意味着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是精神病的潜在患者,只要时机恰当精神崩溃的症状就会爆发;又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撒旦一样的幽灵跟随着,如影相随,一刻不停。我们不停做不同的事情,打发时间,分散注意力,就是怕面对它的真面目,一旦我们直面它的尊容,就像“中邪”一样——“疯了”。这“幽灵”为什么驱使着人们如此“一刻不敢停”的活着?它究竟又是何等模样,让我们直面它的时候就会崩溃,就像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看一眼就会变成石头?这真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

其实,这“幽灵”就是孤独。正是孤独伴随你一生,如影相随,但你却不敢直面它。婴儿含着手指;幼儿离开妈妈的大哭;青春期的孤单和叛逆;甚至恋爱寻求的伴;或者失恋的痛苦;中年逾觉得知己难求;还有老年的孤单……,都不必细表,你一定在生活中有所体会,所谓“人生难得一知己”,定是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沧桑才得出的至理名言。多少人在落寞的发呆里会反复拈着那句“不知我者,谓我心忧;知我者,谓我何求?”。多少次,你徘徊在“讲出来显得矫情,不讲出来又感觉憋屈”的情绪里。还有,拿起来的手机里翻着电话本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看看满地铁里塞着耳机一脸落寞的人;看看网上冲浪的上班族,一会微信群,一会朋友圈,一会qq聊天……,反反复复;或者看看三三两两的抽烟的人们,一语道破天机“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又或者大声探讨着伦敦奥运会上夺得的金牌数,体操,女排,游泳和110米栏……;还有各国的政治,军事和政要的评头论足,以及巴菲特,福布斯,马云,任正非的发家史;还有娱乐圈的八卦,粉丝,潜规则,分分合合……。所有这一切,你总逃不过一两样,每天关注着,吸引着注意力。关注这些有什么用?为什么关注?答曰:人总要有点事情做,否则岂不是很无聊。

我们这个社会90%以上的所谓的现代文明都是由孤独驱动而来,正是孤独驱动我们世界的发展。比如:宗教、社团、协会、党派、政治,甚至婚姻、友谊、亲情;比如音乐会、体育赛事、娱乐圈,比如网络、电话、邮件、电脑游戏、手机软件。这些当然有其实际用途,但最终我们利用的大部分功能,只是驱除孤独罢了。学生时代的课本中所谓的“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需要本质上就是驱除孤独的需要。比如,iphone卖的这么火爆,你敢说买了ihpone只是为了打个电话、发个短信,而不是某种占有欲在作怪?拿到手机后一个月的兴奋期,不停的摆弄,贴上各种饰物,安装各种软件,终于你有事情可以做了。

况且,就算仅仅是为了打电话发短信,这个功能的本身也是跟各种不在身边的人建立联系,也是为了从远方的人那里获得安全感罢了。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能面对孤独的自己,像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即使老死不相往来,都会怡然自得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请问,还会有iphone这东西吗,请问还会有体育赛事、娱乐圈的大批观众吗?假使如是,那么整个社会将会诞生一个新的伦理,我们认为的好,我们认为的坏,我们认为的不正常都将不一样。

记得有一个电影叫《机器人总动员》,机器人Wall.E跟一只小强哈尔孤独的活在地球上,每天枯燥的处理着满地球的垃圾,终于有一天见到来地球人的机器人Eve。难得见到活物的Wall.E终于无与伦比的爱上了Eve,发生了众多感人的故事,这爱真的让人感动稀里哗啦。但反过来讲,如果Wall.E原先没有那么孤独,有一堆志同道合的朋友做着喜欢做的事情呢,还有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吗?我想应该不会吧。世俗所谓的爱情终究是孤独的产物,正如远离家人的女孩子容易答应异性的表白。小刚的《寂寞沙洲冷》里说:“有花儿伴着蝴蝶,孤烟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眼睛头也不敢回”。正是别人的成双成对才更衬托了自己的形单影只,才更想起当年的好。“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就是而今的孤独与彼时拥有的对比吧。

提起孤独,我们满心是恐惧,我们怕死了孤独。于是,孤独就成了最常用的惩罚不喜欢的人工具。古时候有流放、水牢、冷宫,总之先关起来再说。而今有拘留、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其实,我们集体惩罚个体的时候无非有三种形式,肉体的痛苦、孤独和死亡,肉体的痛苦现在用的少了,死刑很多国家也禁止了,就算没有取消,用的也少,毕竟十恶不赦的罪行少,监禁用的最多最多。)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想想看,这15年有吃、有喝,生活规律,还可以健身,没有身体的痛楚,没有各种社会的压力,没有来自生活的烦恼,甚至没有在外漂泊的痛苦。为什么人们还那么忌惮呢,不过是两种孤独:从你的亲戚朋友里剥离出来,画上不一样的符号,所谓一辈子的污点,陷入孤独Ⅰ;然后15年不能跟亲戚朋友团聚,丧失随意驱除孤独的自由,陷入孤独Ⅱ。孤独的惩罚是多么的常用,很多国家的监狱都不够用。

还有一种孤独的惩罚隐藏的很深,其实伤害却很大,叫家庭冷暴力。婚姻既然是孤独的产物,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夫妻双方是受法律保护的相互慰藉者。彼此有相互驱除孤独的责任和义务,是婚姻的本质。但是冷暴力,尤其是长期的冷暴力直接崩溃这个根本。想想长期的家庭冷暴力是多么残忍吧,古时犯罪轻者,打二十大板,犯罪重者才会流放、关大牢。从某种角度上来讲,长期的家庭的冷暴力比家暴还要残忍。所以下次,你如果正想冷脸以对,随意的应用这种家庭冷暴力,你可要考虑好,几月不理对方的冷暴力,非常非常的残忍。

或许你会说,用孤独惩罚对方都是成人的把戏。实际上,我观察下来,用孤独惩罚别人似乎是人的本性。一个4岁的小女孩,会生气的对一个5岁的小顽皮说:“我不跟你玩儿了”。我一直搞不懂,这到底有什么威慑力?原来是陷对方于孤独的境地啊,于是对方挤了一脸笑:“我就是开个玩笑”。

能够消除孤独的人是有品位的人,能够直面孤独的人是牛人。两者都不能说孰优孰劣。一个朋友的微博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两个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丽江,一个年薪十万,买不起房,租住十几平的的小房间,朝九晚五,每天挤公交,呼吸汽车尾气,想着出人头地。一个无固定收入,住在湖边破旧的四合院,每天睡到自然醒,以摄影为生,到处溜达,没事喝茶晒太阳,看雪山浮云。一个说对方不上进,一个说对方不懂生活。”这简直是个完美的诠释,就在我不断酝酿这篇文章的时候,闯入我的眼帘。

我还曾经一度迷茫过,以为一个奋斗不止的人,一个懂得品味的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从孤独的角度去看,二者取其一,已经非常的好。看看《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坚持的音乐梦,看看“刀锋战士”的皮斯托瑞斯,看看无手无脚的力克胡哲,……无数的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的确让人感慨,热血沸腾。

但是反过来去看,“采取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时”难道就是万恶的不思进取吗?生活毕竟是生活,关键看你追求什么罢了。这两类人,前者直面孤独,正如《美丽心灵》里面的纳什,面对着精神世界的影子一样,我知道你在,但我并不恐慌在意,敢于直面你的存在,即便如此仍然以饱满的热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诚如一个很好的朋友说“女人因为优秀而孤独,男人因为孤独而优秀”;而后者恰恰相反,能在在生活中找到情趣,找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去享受,阳光,空气,感情的流动,你也不得不感慨,跟他在一起真的很有意思,这真是个有品位的人。

据说关注的人
都会找到幸福
前期原创精选:
|打开喜剧之门的钥匙|
|大骗局|恶的必然|别拿发泄当教育|
|一个订阅号的诞生、幻灭和重生|人生什么最重要?|
|厉行节俭是个伪命题|女权时代的来临|
   |干了这杯屌丝逆袭的酒|其实,你从未爱过一个人|


    关注 诗话悟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