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厉行节俭是个伪命题

 

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欲望的过程。所以说,厉行节俭其实是个伪命题。...

这真的只是一个引子


早上公司清洁的阿姨进来打扫办公室,看我好像有点时间,就跟我抱怨一件事。用这句话开的头:“你说现在的小孩子,真是。……”这语气,我想你懂得。细节我就不挨着复述了,一是我也记不全,二是我们不浪费篇幅。简短解说,他亲戚家一个小孩,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一点都不知道节约,工资不是很高,买的手机很好。看着就很揪心,也很担心,言外之意,品行不行。

我看着她,脑子转着飞快,怎么回答呢?蓦的,我问她:“你知道我们身边的东西,什么对人最重要?”不等她回答,接着说:“应该是空气,都说水重要,但是人可以一周不喝水的,空气可是离开一会就憋死了。但是”接着话锋就开始转了:“我从小到大,还没有听谁跟我说,节约一下空气给其它人——我们每天抽一段时间憋憋气,以便少呼吸一点。从来没有人提倡过。你说这是为什么?”

我看着她狐疑的表情,不知道她有没有被我的思维带到沟里去,(^_^),反正估计她是有点“蒙圈”了。我接着说:“因为空气是极大丰富的,是不花钱的。”我瞄了她一眼——她还在沟里。“你看,节约不是什么优秀品质。我们这些节约的人,在极大丰富的空气面前,不也不节约吗?——不但不节约,还不时地搞深呼吸。节约不节约跟人品无关,跟东西的多寡却有很大的关系。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这些90后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不贫乏的年代,而且将来也不大可能不贫乏,是不是也要强行要求节俭呢?”
“不放心”是一个大环
这其实变成了一个狗血的逻辑,就是每个年代的人都“看不上”、“不放心”下一个年代的年轻人。比如60后不放心70后,因为70后没有挨过饿,没尝过挨饿的滋味怎么叫成熟。70后看不上80后,因为这帮孩子出生的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没吃过什么苦,是垮掉的一代。当然80后看不惯90后,因为这帮孩子太追求个性,不知收敛,是脑残的一代。在这个狗血的“不放心”逻辑里面,隐隐然,不节俭一直被拿来说事儿。但是,但是后面你得看下一节。(^_^)
无欲望,不经济
我们的消费几乎100%出于我们的欲望。我们整个社会所有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底层基础就是我们欲望的满足,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整个现代文明就崩塌了。每每大家发祝福语的时候,顺祝商祺啊,恭喜发财啊,说的可不只是精神层面的富裕,都是跟一系列的物质满足和消费关联的。罗振宇曾经举过这样一个栗子,人要是有尾巴就好了,可以为我们增加非常大量的一个GDP,贡献很多就业机会。比如给尾巴按摩啊,梳毛啊,染毛色啊,修剪尾巴啊等等。你想想看,这个社会的经济行为有多少不是满足人的需求,而是只是满足人的节俭品格而运行的?

吴晓波曾经有一期节目讲中国人到日本买马桶盖的事件,里面讲日本也一度是一个山寨大国,生产的产品就是低端的代名词,不受他过待见。那后来什么时候日本开始建立全球的品牌呢?是日本的中产阶级崛起之后。什么叫中产阶级,就是愿意为你的品质买单的人。(我们中国现在也开始这个阶段,所以各位先不要对国内品牌痛心疾首)这句话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将来买东西不是能用就行了,还要更奢侈的追求品牌,追求品质。

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欲望的过程。所以说,厉行节俭其实是个伪命题。(这个也不是我瞎编的,政治课本上就有这么一句“现阶段我们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都是道德评判惹的祸
人们都说,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泛道德的文化,什么东西都以道德为大,比如民意(道德的代言)可以左右法律最后的判决。这种泛道德的统治跟我们的“家国文化”有关,家国文化核心就是——在家是孝子,出仕是忠臣。至于为什么我们诞生了出这样一套家国文化,在《我是来跳大神儿的》里面有一点点叙述(点击蓝字可转到),以后有机会单独展开讲。

今天我们说这种泛道德的做法,我们往往对什么东西都贴一个道德的标签,然后树立标杆,大肆宣传。美其名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倒也适用某种历史时期。但是,世事变迁的时候就不灵了,我们就要用很长的时间再回来与这个被道德绑架的本意作斗争,号称移风易俗。

其实,在节俭这个概念上,我们完全可以去掉这件道德的外衣,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并且直面。它的本来面目就是“量入为出”。这个量入为出也跟道德没有关系,是我们跟贪欲的一个妥协。如果我们随了贪欲,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困境。多少血淋淋的事实不断提醒人们要克制。你说这个跟道德有几毛钱关系呢?
谁说民智未开
可能有人会说:“嘘~,道理你懂就行了,不要嚷嚷。你懂不见得别人懂啊。这个就像让设定目标,你设定个100分,最后能得到90分,你设定90分,说不定最后之后80分。如果你设定60分,满心想着能及格,不一定的。大众可不是个人,对大众的标准还是要高一点儿。没有这个道德的标杆,谁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说不定奢靡成风也未尝可知啊”

这可不是我瞎编,这样的想法大有人在。举个栗子,梁启超大家知道吧,一代文化巨匠,少年中国说就是他写的,戊戌变法也是他,更难能可贵的是生了九个孩子,都是大家,朋友圈里有这个帖子,大家可以去搜,如果需要我可以转过来。梁启超在1896年就写过一篇《古议院考》里并不主张马上开设议院,因为中国民智尚未开化:“凡国必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今日而开议院,取乱之道也。故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

民智未开这个词跟着我们很久。但是时隔一百多年,我们还说民智未开,这样不好吧。去掉节约的道德外衣,坦率量入为出才是王道。

“量入为出”其实也是一个强者的逻辑,这个逻辑的内涵是,我的行为我负责。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活出一个完整的

人。

最后的问题是,你会因为不放心年轻人的节俭品质而“不放心”下去吗?



如果你觉得投票内容不过瘾,可以点击右下角留言给我。

前期原创精选:

《原创|女权时代的来临》|社会的发展对男女关系的影响

《原创|来,干了这杯屌丝逆袭的酒》|为你深度解析抱怨癌的深度原因

《原创|其实,你从未爱过一个人》|为你深度解析恋情博弈的本质,赤果果

《原创|我是来跳大神儿的》|我们有多少认知是煞有介事的理性


    关注 诗话悟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