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养成修改的习惯

 

要让孩子快乐地修改作文,而不要板着脸训斥孩子写的作文,那样做,只有副作用。...



很多小孩子写作文时都是这个姿势:

趴在桌上,奋笔疾书,写到最后一个字,手还没停,身体已经准备站起来了。一边忙着站起来,一边笔走龙蛇地画上句号,甚至句号也没有画,就急忙地拎起作文纸,跑去交给老师了。那急迫的心情,仿佛是从战场上骑着骏马来报捷报——胜利了!胜利了!胜利了!

其实,这是初战告捷。后边的战役还不知如何呢。后边的战役,就是修改。

喜欢写作的人都知道,初稿就是初稿,并不是最终的作品。要想让作品看起来像作品,就还要经过修改和润色。

今天在读季羡林写的《谈写作》,就谈到有那儿一批人,写作之后是不修改的,也是很不情愿修改的。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一个雕刻家拿到一块玉,会慢慢地雕琢,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慢慢地修修改改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过程,那块玉最后才会变成一个完精美的玉件。写作文也一样。

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因为很少有孩子写完初稿就不用再修改了。我确实见过一个。我发现那孩子写文章写一句算一句,写完一篇作文,几乎不用修改。因为他总是在心里完全想好了,才会写上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字词句都十分精确,让你很难找到要修改的地方。因为,他的思维就是非常缜密的。这太难得了。

绝大多数的孩子写了作文后,都需要修改。怎样让孩子养成修改的习惯呢?

首先,你要赞扬孩子写的初稿,在此基础上,再开始修改。孩子写完作文后都会有一种“终于完成了”的成就感,不管好赖总算是完成了。这个时候,我么首先要做的是赞扬孩子的“苦劳”。如果缺少这个过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那么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不仅得不到表扬,还被批评,那还写那东西干嘛?这么一想,孩子就会讨厌作文,憎恨作文,最后是害怕作文。

所以,不管孩子写的怎么样,首先要赞扬,然后再来谈修改的事。

修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让文章变得更流畅,二是让文章变得更生动。

在修改之前,不能只看一遍就立即指出需要修正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审慎地思考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指出,哪些地方可以留到以后再强调。不要期望通过修改一篇作文就让孩子过了作文这一关。

既然作文总是要写的,甚至每周都可能要写,那么,每次修改就指出一个两个问题,每次指点要到位,孩子一改,立即就看到文章改后的效果,那么孩子就会自己有信心了。另外,我通常不替孩子做较大的改动方面的修改。

我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怎么修改。但我会在需要修改的地方标出阿拉伯数字,1、2、3,然后,在文后的空格里,对应地写出需要修改的原因。比如,此处句子不通顺;比如,此处句子多余;比如,此处能否更换个别的词语;比如,段落连接得不恰当;等等。

越是指点得具体,孩子修改起来越是有的放矢,进步就越快。

好了,如此下来,文章修改得更加流畅了。之后,跟孩子一起读一读。这么一读,发现修改后的文章比先前更好了,孩子就感到很开心。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拔高一级,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了。因为这时他很开心,很高兴呀!愿意听你的意见,也愿意让自己那个作品变得更完美呀!追求完美的心是人人都有的。

要想让文章生动,当然是要加入细节了。孩子们写作文,经常写得大而化之,急急忙忙地要写完,所以就把具体的细节给省略了。这第二次的修改,往往就是增添细节。这个活儿是要让孩子继续写更多的字的。如果你一开始就跟孩子说,这篇作文不够流畅,不够生动,不够具体,请改得具体一点,孩子就摸不着头脑,而且一想到还要写,就会抗拒。

可是此时,他知道他的文章大体还是不错的,就心甘情愿地去再改改,去雕琢一个更加完美的作品。等他完成了这一项工作,你要大大地夸奖他,把二次修改后的文章再读一读。这时,孩子就更有成就感了。

孩子会觉得,这文章可是我自己改出来的,老师只是说了一说,可没动手指头。“你看,我是可以自己动手写出好作文的哦!”

当孩子有了这种感觉,这件事就算是做好了。每次帮孩子改作文,如果他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这孩子就不会讨厌改作文。他不仅愿意写作文,而且也愿意修改。他知道修改之后是有效果的。

写作文只是万千事中的一件,这个孩子不讨厌繁琐地改作文了,耐心慢慢地增加,做别的事情也会有更多耐心。因为我们的心只有一个嘛!

改完了文章,你还可以跟他说说,把标题再提炼提炼?再看看错别字什么的?他都乐意接受。因为在他看来,那都是小节了。既然我都能把大文章做出来,这些小问题还搞不定吗?小孩乐颠颠地改了错别字,语文基础是不是也高高兴兴地得到训练了呢?

所以,要让孩子快乐地修改作文,而不要板着脸训斥孩子写的作文,那样做,只有副作用。



其他文章:

作文课上的讨论:人类为什么要表达感情

读书道理:为什么要读好书?

写作道理:印象深浅对写作的帮助

写作道理:慢慢等,不要着急


    关注 写作safari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