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国教】 中德人文交流“高峰会”在孔子学院内举行

 

中德人文交流“高峰会”在孔子学院内举行30 2016年11月25日,德国多位顶尖汉学家和全德各孔子学院院长齐...



中德人文交流“高峰会”在孔子学院内举行
30




2016年11月25日,德国多位顶尖汉学家和全德各孔子学院院长齐聚德国最早成立的孔子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内,同中国主管教育和文化的最高官员畅谈自己对两国人文交流、汉语教育进展与未来的宝贵意见。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托马斯·海贝勒(王海)身兼鲁尔都市孔子学院德方院长,他向当天到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介绍,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杜伊斯堡又是“一带一路”在欧洲的终点站,而这所孔院在担任着介绍中国的文化和语言以外,还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国际关系也有推动介绍与分析。

“我们认为要想充分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情况,必须了解以上几方面的发展。”今年9月鲁尔都市孔院成功承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中欧合作国际论坛,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欧洲经济学会主席法布里齐奥·齐立波蒂等150余位中欧政经界人士在此对话中国发展与“一带一路”

与此同时,西方某些媒体也不怀好意的对孔子学院进行不实指责,对此,朗宓榭曾公开在报纸上撰文表达对孔院的支持,“因为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增进理解,而孔子学院正是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不莱梅孔子学院德方院长谢妮建议,应加强德国本土汉语教师和孔院核心教师团队的建设,以利于将汉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学和高中毕业考试科目。

汉学家培多德结合自己参加世界汉学大会的体会,建议加强各国汉学家的沟通联系,在欧美国家提升汉学影响力,加强相互联系。

在各位汉学家发表完他们的看法后,刘延东表示,通过讲座等形式更全面地介绍当代中国,让德国人民了解中国在想什么很有必要。她亦认同孔子学院要派出熟练掌握德语的优秀教师,并加强培养本土汉语教师,“这些建议都很好。”
今年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其“政治故乡”施特拉尔松德为德国第17所孔子学院揭牌。这在西方国家领导人中尚属首次。

“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德国孔子学院事业不断壮大,构筑了中德两国人民互联互通的‘心灵高铁’。”刘延东说,随着两国人民往来日益频繁,孔子学院的作用将日益突出,为中德两国人民的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撰文:高昊乐
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手指吧
点击右上角分享朋友圈
微信账号:XISU汉风窗
长按二维码关注
原创或推荐投稿:
hanfengchuang2014@163.com


    关注 XISU汉风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