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我一样,想看书却·········

 

爱读不读...



现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每天看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作为一个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刷上百来个公众号,阅读大量科技互联网网站的人,我已经得了一种“病”。

这其实是一种伤害,有的时候少了执着和坚持并不是现在的人变了什么,而是环境变了,让人面临的选择和诱惑大大增加了,输入的信息变多了。

如今,我们赞成或者支持一个观点,点个赞,转发一下到朋友圈,足够让外界知道自己的观点。但是这是一种输出么?我想并不是。现在这种快速的表达,其实只是左手到右手,并没有动脑走心的过程。

(有时候,还挺佩服那些自媒体的他们输出的高质量内容分享出来,但是讨厌那种追热点、违背原则、做人性营销的自媒体)

我认为:

一个认真的人,应该认真寻找适合自己的“固定的输入输出方式”,做一些输出,不考虑太多,只简单的为了自己能找到这种平衡的感觉,就算你有目的,我也觉得这很正常,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就是要分享。哪怕就是写日记、写博客。

1

将个人微信公众号当做一个输出通道

注册微信公众号快一年啦,翻了下以前的文章,真是让人苦笑不得。这个就好比翻朋友圈、翻QQ空间一样,看到以前发的那些状态,就会觉得,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的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傻逼”。

其实,2015年、2016年是自媒体爆发的几年。包括说看到这里面的红利、运营套路、营销技巧。所以那时候开始想学着那些专业做这块的公众号。那时候因为自己输出还不够,所以就邀请别人来分享输出。现在想想,还是挺自豪的。一个大四的学生居然能邀请到获得腾讯、软银中国3300万投资的朋友印象CEO魏志成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做分享。具体内容可以点击这篇文章。

朋友印象创始人魏志成,2周0成本获取百万用户!

后来中途各种原因,也就停止了。

总是会被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挤掉,最后还是什么都没写。

现在这个账号,就当做自己一个“输出”让内心平衡的通道,而我自己也越来越相信这种“输出”的重要性。想往这个账号里面丢一点什么,就丢一点什么,看看最后会是怎样。

2

阅读和思考输出

现在上班,其实工作之外的时间还挺多的。所以有比较多的时间去看书。偶尔也会去参加一些小型的沙龙圈子交流,除了知识和资源上的收获,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彼此输出状态。

在长沙相对资源匮乏、学习机会也比较少,所以我前阵子也参加了许多北上广深的一线学习活动,一般是社群、语音、图文直播的方式。

知乎LIVE、鸟哥学院、馒头商学院、三节课、PMCAFF社区、混沌研习社、虎嗅(怒马),等等这样的线上学习方式。

在得到APP上也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文章。

以及各类互联网行业、新商业、知识等方面的大V公众号、APP等

我的微信读书清单




3

用这样的方式阅读

我已经开始准备做这样的交流,通过微信群互助监督打卡学习。

就叫“干货享月度互助会”,以月为单位,不做任何期待的,也不当实际项目,只是为了试试看是不是能让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一起内心更平和而强大。

群的规则如下:

1、在微信读书上,每人必须选择一本新书作为目标,一天完成XX页(xx分钟),然后或拍照或截图发群,且输出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或者思考(可输出在群里,也可输出在微信读书直接评论)。通过接力的形式,来实现监督和激励。

2、连续3天没有完成任务的直接退出学习群。

3、当天没有完成读书和思考任务的,第二天发10元红包发到群里)。

4、一周更新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笔记(简书、微信公众号、有道云笔记均可)

5、每周评选优质的读书笔记,通过群内成员自由投票,第一名50元,第二名30元,第三名20元。

6、读书基金费每人99元。(坚持一周并完成任务认为没有收获的可以选择退群并返还费用,若连续三天没有完成每日任务的被视为自动退出且不返还费用,每日完成任务并坚持一个月的返还费用)

接力形式如下图:



4

适合和不适合

本群适合谁?不适合谁?

本群适合非常渴望改变自己、对移动互联网、创业、商业、有想法的在校大学生,适合想大量阅读书籍却又很难坚持的职场人,适合那些有了大量的市场经验执行能力,却始终缺乏核心知识体系的从业者,适合那些很难静下心来阅读的人。

本群不适合那些没有一点经验、啥都不懂、可能连基础概念、基础执行都做不好的小白,也不适合那些每天都能保持深度阅读不受外界干扰的人,更不适合那些忙的很的创业者CEO,不适合那些已经带团队带部门的公司高管和职业经理人。
参与方式:回复 读书
放心,不是诱导分享。

但我希望让更多想改变的人知道

共同进步

做一个尝试者

Be a tryer


    关注 嘉博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