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之乐

 

转眼已是深秋,土地进入了休息期,我的父母也进入了“休息期”。爸妈退休后闲来无事,借下十几公里外亲戚家的两方菜...



转眼已是深秋,土地进入了休息期,我的父母也进入了“休息期”。爸妈退休后闲来无事,借下十几公里外亲戚家的两方菜园、半亩旱地,开启了悠然见南山的耕种生活。两方可以灌溉的菜园种下青菜、豆角、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近十种“细菜”,一片旱地播下玉米、毛豆、土豆这三种入土即生的作物。

两方菜园都在亲戚进城务工前居住的小院,长时间没人打理,土质都已硬化,其中一方菜园中间还有大石块搭砌的一个牛棚。拆除牛棚、平整土地就成了耕种前的首要工作。没有专业的破拆设备,只能靠着一把铁锹和几双手,把搭砌牛棚的大石块一块一块地拆下、搬走,光是这项工作就整整持续了一个礼拜,俩人每天早出晚归,带上简单的饭食,中午就在菜园北面的房子里休息。等到我们周末过去的时候,原来的牛棚已不见踪影,只有一拢拢平整松软的土地,爸妈还把晾晒好的牛粪、鸡粪混入土里,细细地耙匀,让这纯天然的养料和土壤充分融合。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一过清明,爸妈就在菜园里播撒下各种蔬菜的种子。定期浇水,只盼着辛勤耕耘的成果早日生根发芽。经过大约半个多月,已经有不少小白菜和菠菜的嫩苗破土而出,乍暖还寒的天气着实让人为这些稚嫩的新生命担心。为此,他们买来塑料薄膜,用树枝在田垄上支起架子,再把薄膜覆盖在架子上,用菜刀将膜边压入土中,虽简单却也用心地为这些新生命搭建一个遮风挡寒的小小温室。又过了一个礼拜,恰逢周末,我们带着孩子去菜园玩,发现这些绿叶菜已然成了气候,长得有些密实了。儿子开心地要自己拔菜,无奈力量太弱,用尽全身力量也只是拔下一两片菜叶,有几次还因为用力过猛把自己摔个跟头。看着他憋红了脸认真拔菜的样子,大人们都忍不住笑了。“宝贝,要从根上拔,把手贴着地。”我一边教他一边做示范,小家伙很快就掌握了要领,终于拔出了一颗完整的青菜,很是兴奋。满载而归后,回家把这些鲜嫩的青菜简单冲洗,或是蘸着豆瓣酱生吃,或是蒜蓉清炒,都是难得的美味。

再过一段时间,绿叶菜都已经有些长老了,其他的菜却最多只长了个小苗。也许是肥料不够,或是浇水不勤?爸妈也有些着急,又洒下剩下的天然肥料,加密了浇水的频率,过了半个多月我们再去看,发现架起的枝头已经挂上了绿绿的西红柿,还有一些不大的青椒、辣椒。虽然长势不错,但距离能够采摘还要些时日。没办法,只有耐心等待,耕种的过程更是等待的过程,这些果实不但是阳光、肥料和水的产物,更是所付出的时间、劳作的结晶。

再去看时,西红柿已经隐约可见红色,迫不及待地摘下几个洗净,果肉的绵甜侵入心脾,不辜负这些时日的等待。青椒、辣椒也可以采摘了,让人惊喜的是种在墙角的小冬瓜不知啥时候已经有碗口大小了,毛绒绒的、绿嘟嘟的,惹人喜爱。摘了些西红柿回去当水果,做一味青椒炒肉或是辣椒炒土豆丝,脆的爽口、辣的够味。进入八月份,大地里的土豆、毛豆都成了气候,土豆虽然有些“袖珍”,但味道甘糯,几个小土豆蒸一碗土豆泥,便是孩子挚爱的美味。

收成最好的便是玉米。院子里种了几颗,大地里种了一片,一进八月,这些玉米便渐渐地成了气候。有白籽的、花籽的黏玉米,有金黄的老玉米,摘下玉米回来下锅就煮,香香甜甜。丰收的果实亟待分享,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凡是能送到的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了糯甜的玉米。天气也渐渐凉爽,听爸妈说地里的玉米很多还没来得及摘就要变老,于是带着孩子来到玉米地,想着亲身体会一次掰玉米的乐趣。天色已经接近傍晚,热气慢慢散去,一条蜿蜒狭窄的村路旁最下面的坡里就是我们的玉米地。因为没经验,我穿着一条露胳膊露腿的长裙就来了,从坡上下来要穿过好几片别家的玉米地,密密实实的玉米叶子不时滑过皮肤,有些痒但并不疼。下了两个陡坡终于到了我们的玉米地,每棵玉米杆上都至少挂着两个玉米,我们挑着长得壮实的摘,不一会就摘了满满的两大袋子,实在提不动了,这才算计着往回走。回来的路上,我才感觉着胳膊上的皮肤火辣辣的又疼又痒,赶快停下来用清水冲洗,发现胳膊上尽是一条条发红的细小伤痕。原来听人说掰玉米是个苦差事,一直觉得没法理解,不就是掰个玉米吗,有什么难?现在才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在玉米地里跋涉,如果不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那每一片玉米叶子都像一把锋利的小刃,一不小心就会被割的体无完肤,而没有可用的交通工具,只能靠手提肩扛沉重的果实上山爬坡,这日复一日的艰辛也并不是我们这些偶尔过来体验生活的人所能感受得到的。

天气渐渐变凉,今年的耕作收获也已接近尾声,奉献了半年的土地也要经过一冬的收藏养精蓄锐,待到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再给予人们欢乐和喜悦。耕种之乐,在于希望中等待,在于收获中品味。(小型轧钢厂  闫蕊蕊)


    关注 河钢宣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