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妈创新阅读十课——第一课 敏感点阅读法(2)

 

芬兰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打破 ”学科“制的国家,他们的课程按照”主题“汇集,综合了多门学科。我把...



芬兰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打破 ”学科“制的国家,他们的课程按照”主题“汇集,综合了多门学科。我把这些内容充分借鉴到亲子大阅读中来,创新利用。以下是孩子在图形敏感期的时候,我所搭建的主题阅读。我管它叫——视觉之旅。(本文修改错字和漏字后重发)

豆豆的敏感点和其他的孩子不同。也许是因为使用左手的原因,豆豆的右脑的发育似乎更早。主要表现在对节奏、图形、色彩、想象力、创造力方面的敏感点的来临比其他的孩子要早。所以在这些敏感点来临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大量富有创意的书籍,不仅有童书,而且包括专业设计书籍,比如《中央美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选》、《优秀插画1000例》、《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建筑艺术选编》、《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专辑》、《大地的表情》、Life in
Colour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graphs )等等。这些书籍图片优美,所配的文字也十分优美。即使某些是专业书籍,孩子仍旧时常翻阅,爱不释手。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出品的摄影系列。很适合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

在这段图形的敏感期,我和豆豆一起阅读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些书我巧妙地开个头,后面就是孩子自主阅读了。图书的角度各有相同,但图形却是联系它们的唯一纽带。孩子在“图形”中快乐地汲取着来自各种学科的营养。



这是一套关于世界艺术欣赏的系列,纯粹从艺术角度出发,一幅幅作品去解读,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不同年龄的孩子们。



确切地讲,这是一本关于狗狗主题的博物馆藏品的书籍,将大英博物馆及其他世界藏品中和狗有关的部分串在一起讲述着一个关于人类最忠实朋友的故事。

这本书是讲历史的,但是所不同的是结合大英博物馆的藏品讲述历史,里面搜藏了大量藏品的照片,十分精美。



很显然,这是一本关于化学元素的书籍,这个系列一共三本,实在是因为它将各种元素从最美的角度呈现,所以令豆豆爱不释手。



这套书,我和豆豆一起阅读,是日本科学家讲解人类视觉错觉的书籍,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剖析,并列举大量的图片,实在令人惊叹!



这套书,是一套关于世界名画欣赏的书籍。但是里面交错了很多游戏,例如迷宫等等。孩子在游戏中业同时领略了世界名画的风采!和大童时期的《I SPY》系列比较类似,照片很美,色彩丰富,寻找隐藏在画面的细节,锻炼眼力。很适合亲子阅读。



这套是名家小人书,在读故事之余,也顺便欣赏一下白描的手法。类似的名家小人书有很多可以搜寻。



这套是丰子恺绘画,弘一大师配文的关于慈悲不杀生的书籍。里面的绘画为丰子恺先生根据主旨所配的插画,配文有弘一大师亲自撰写的,也有选自宋代的,多为短小浅显的古文,适合亲子阅读。

也许是亲子阅读引领的时机比较适时,豆豆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早于其他的孩子。然而,豆豆的逻辑推理的敏感点的到来是比较晚的。我感觉到她逻辑敏感点到来的时候是在四年级的下学期,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她突然开始持续几周翻看《推理故事》这样的书籍,包括《啊哈,灵机一动》的数学逻辑主题的阅读,继而又喜欢小人书《狄仁杰破案》系列,小说《刘罗锅判案》,甚至阿加莎的英文原版系列,这种热情一直延续到五年级,我最终确定她的逻辑敏感期终于来临了!

我和她的爸爸合计了一下,我们认为从五年级开始可以正式认真地学习奥数了,于是便和豆豆一起谈了想法,得到了她的赞同。此前一年级的豆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参加过一些所谓的思维训练的课程,可是缺乏系统性,再者孩子不敏感,也常常表现出不喜欢,不理解。所以那段时间的学习没有给孩子任何压力,那段时间孩子去学习奥数纯粹是为了见到她喜欢的几个好朋友,出于这个“交友”的需求,我们也默许了这种无效的数学学习课程。再后来我们就中断了奥数的学习。

然而,从五年级开始豆豆表现出了对逻辑与推理和数字本身的热情,表现出了一种科学解决问题的需求,在这个敏感期,豆爸亲自上阵,系统性地规划了整体的学习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我最欣赏并觉得有必要写出来的就是:“玩中学”。

即使五年级了,所谓的“小升初”白热化的阶段的来临,我们仍旧坚持和豆豆一起玩玩具。逻辑敏感点来临的比较晚,所以在此前购买的一些stem的玩具她并不感兴趣,然而当敏感期来临时,情况就大大不同了。那些8岁孩子就可以开始玩的玩具,我们现在才开始恶补,比如: gravity maze 这款重力球玩具有60多种设计,每设计一次都是对逻辑和推理能力的锻炼。还有每晚饭后,豆爸就会带着豆一起玩魔方,对六面,看谁的速度快。用周末大半天的时间设计调试“毕达哥拉斯装置”。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豆豆终于入围了“小机灵杯”的决赛。也许这对于数学“牛蛙”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她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她而言,这是在五年级发起的一次自我挑战,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萌发了一定的兴趣,虽然是一次小小的入围,却激发了自己的热忱与自信,激发了继续探索未知领域的愿望和建立自我挑战的决心。

我属于那种仔细观察孩子的家长,孩子和我很亲密,经常会和我讲述班级发生的事情,她的某些烦恼,她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有些问题,我也不能马上回应,我会告诉她:需要她自己继续探索;有些问题,我会告诉她:需要在我们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结论。

当孩子着迷“六面体小行星”的时候,我就趁机推荐运用数学方法诞生的绘画作品,那些作品深深吸引了她,原来数学也可以这样美!她开始逐步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







在孩子对“破案”高度热情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观看了新版的福尔摩斯系列,“卷福”对细节明察秋毫的能力也令我们惊叹。我们还选择了根据阿加莎原著改编的系列话剧,这个系列的话剧大多在安福路小剧场演出,由吕梁担纲艺术总监,由众多话剧界配音届的前辈联袂演出。我们先后观看了《蛛网》、《捕鼠器》、《原告证人》、《破镜》以及《谋杀正在进行》等多部作品,扣人心弦的情节,铺垫暗示的细节,以及演员们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的语言魅力都令我们惊叹,每每中场休息,小豆就会和我或者和一起同去的同龄朋友互相讨论。我仔细地听着孩子们的分析,发现他们小小的脑袋中留意了更多的细节,有时候他们推理和想象的结局甚至比阿婆设计的更为离奇。我们又找来老的影片波洛系列,什么《尼罗河惨案》,什么《东方列车谋杀案》等等。后来,豆豆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又阅读了阿婆的英文原版,选择了一些阿婆的短篇小说系列和马普尔小姐系列。特别是阿婆的一本经典《无人生还》,这本书我们采取了快速阅读的方法,边读边整理线索和思路,通过思维导图寻找规律。在速读的过程中,豆豆和我发现阿婆用了近半的篇章来描述铺垫这十个人物的心理状态,直到第三个人物的死亡,书已经过了大半。然而这些铺垫,包括预言,小瓷人,甚至包括众人寻找逃离岛屿一次次地失败,阿婆都十分细致地描摹了出来。直到第四个人开始死亡,阿婆对故事节奏的把握开始加速,由于情节紧凑,气氛渲染得当,那种恐怖的气氛是逐渐弥漫的。因为我们的是速读,所以自然降低了这样的一种恐怖气氛,小豆在读至第四人时按照已经列出的思维导图的部分规律进行了推测,1)基本可以确定这些人物之间没有什么特殊的联系,这和阿婆《东方列车谋杀案》的设计不同;2)这些人物或多或少都导致了某些人的死亡,特别是阿婆使用的词语,有的是用“be guilty of murder of” ,有的使用“be guilty of the death of”,有的使用“be responsible for death of”,有的直接使用“killed”,这些说明在阿婆的心中这些人的罪行的轻重不同;3)书中有一个人很奇怪,阿婆对这个人一直使用“judge”法官而不是直呼其名,而其他人是直呼其名的,而这个法官也曾经在第三个死亡后作出大胆的推论说这些人不是事故也不是自杀,而是谋杀,并且凶手一定在他们这群人中。也许这是阿婆的巧妙设计可能是在暗示读者。4)发现死亡状态也比较有暗示性,这些人看似正常的死亡都和他们当年有意无意害死其他人的时候很相似,比如那个roger的太太是睡在床上死的,表面像心脏病发作,但其实当年她怠慢援救她的老主人,而老主人就是这样因为拖延而死在了床上。5)这些人罪行的前后年代跨度不大,前后不超过30年,这说明“凶手”对这些事情了如指掌,而且应该是同时代的人。什么样的人能够对犯罪的事实了解如此透彻呢?应该类似警察的工作。结合她认为阿婆“judge”的暗示,于是她大胆推理“凶手”是法官,到这里,我们直接阅读了最后的大结局和“法官的自白书”,果然印证了她的推测。

我之所以披露这些详细的阅读过程,是因为这个过程对孩子而言十分重要。孩子的阅读的兴趣,阅读的自信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豆豆经过自己的分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会是怎样的兴奋,这种热情会为继续探索、继续阅读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于是她自己又开始给自己提问:法官是怎么实现他的这些预谋的呢?为什么vera是被安排在最后死去,而且是自己上吊了?vera其实应该可以逃脱的,但最后为什么没有呢?阿婆想表达些什么?(未完待续)



(关注我们从二维码开始)


    关注 阿黛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