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见证瑞士小镇的工匠精神

 

今年两会采访中,首次听到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待我搞明白克强总理所说的工匠精神含义时,脑海里便浮现出12年前在瑞士一个小镇遇到的钻石工匠。...



敬请点击“摄影师大卫”  一键订阅↑

今年两会采访中,首次听到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立刻百度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脑海里便回忆起12年前在瑞士小镇遇到的一个钻石工匠。

当年的《华商报》正处在发展启动阶段,报社从上至下齐心协力,员工真是以报社为家,白班记者到了晚上9、10点钟还在单位要么写稿、要么聊天。报社的领导或部门干部也没有架子,记者就稿件的认识不同甚至直接和总编展开争论,领导也随时会推门而入加入到记者聊天的行列。

当时报社的经营状况虽说已经稳坐陕西老大,但数字上远不如现在那么高,可在采访投入和员工福利待遇上并不抠门。2003年初,我和胡国庆老师去采访伊拉克战争出发前,副总编辑拿出3万美金交到我手里:“这些钱你们拿去随便用,不要考虑太多,不够了我们想办法再给你们汇。”当年的汇率是1:8.27,3万美金就是25万人民币。

背着那么多的现金我俩并不觉得富裕,在曼谷机场转机需要停留12小时,好似机场里的宾馆每小时24美金,我们愣是舍不得花钱,坐在机场大厅,和一群马来西亚出国打工的女佣比划着聊了半夜。后来不辱使命,我们俩采访伊拉克战争博得读者认可,还在凤凰卫视出镜报道。原本接到归国调令时,可以去约旦游玩,但还是舍不得花公款旅游便回到香港,包括后来香港采访张国荣跳楼、金像奖颁奖等,总共花费12万元。

跑题了,继续说“工匠精神”:

当年华商报给骨干的福利是公款欧洲游,旅行社的报价是14000元,这在2004年对于西安工薪阶层的年轻人来说,真的是很令人羡慕。

其实我不喜欢“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式的旅游,在欧洲游的14天里,我坐在大巴车上愣是把50多集的《大宅门》看完了,而且还把落地接待的导游小张拍了一个专题回来发在《华商报》。

行程接近尾声时,导游小张带我们进入到瑞士一个小镇,具体名字记不太清,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工艺品店里,大家都去看钻石和手表。我发现一个玻璃橱窗里面一位白眉毛老者在研磨钻石,他那认真的模样吸引了我,正好我手里拿着一台EOS-1V胶片相机和50/1.4标头,便对准他一阵猛拍。这位老哥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专心致志地打磨、测量。

欧洲人不提“工匠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做到一丝不苟。






















    关注 摄影师大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