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峰:以开放促改革,继续参与和推进全球化

 

12月18日,复旦发展研究院沪港联合发展研究所举办2016年年会暨“一带一路与金融合作:沪港视角”学术研讨会,原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黄峰做了题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创新与引领”的主旨演讲。本期特此刊载精彩演讲节选,以飨读者。...



计划协调人:蒋昌建

 编者按

12月18日,复旦发展研究院沪港联合发展研究所举办2016年年会暨“一带一路与金融合作:沪港视角”学术研讨会,原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黄峰做了题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创新与引领”的主旨演讲。本期“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特此刊载精彩演讲节选,以飨读者。



 本期嘉宾

黄峰

原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世界不确定性更加加剧。但尽管外在环境不断变化,中国的整个战略选择应该是坚定不移的。大家都非常清楚,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经济增长动力,除了来自于国内的主动改革之外,还有对外开放。特别是中国入世15年,整个经济增长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就中国的经济规模而言,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全球第一;吸收外资全球第二;对外投资全球第三。外界一直认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益良多。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战略选择确定无疑,即要继续参与和推动全球化。继续推动全球化,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大幅度开放,但还是有相当多的领域没有对外完全放开。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还是不够高,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中美投资谈判,美国(至少在奥巴马任期内)有那么大的动力跟中国谈。进一步对外开放符合中国的利益,回想我们入世的时候谈判过程很长,国内决策过程也很长,当时的背景就是狼来了。结果是现在中国企业不仅变成狼,还变成老虎,甚至变成了狮子,在国际市场有相当竞争力。所以中国还是要坚定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二就是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订。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参与度还是不够高。改革开放前30多年,我们主要还是局限于“参与全球化”。在现在整个世界政治格局下,尤其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趋势下,在引领和制定国际规则的方面,中国理应、也有条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既是国际社会的一种期待,同时也是我们应该主动做的一件事情。但我们要认识到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就需要有更大的投入;要掌握国际规则的主导权,就意味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再次是注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尤其是国际机构、国际组织人才。举例而言,美国的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负责多边和双边经贸谈判。该机构70%以上的人员都有法律教育背景,是精通国际规则的专业人员。与他们打交道,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来在各个国际组织里面所缴纳的份额会越来越多,要承担的角色和任务越来越重,我们必须要相应地向国际组织派出更多的中国的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



特朗普在其新政一百天执政计划里表示,会在上任第一天发布总统行政令,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我的看法是:

第一,特朗普的新政演讲并不可能完全会施行。TPP是12个国家花费了大量的成本谈判出来的,其成本非常高。TPP协议有利于美国企业的发展,美国的企业依旧希望能够继续推动TPP。美国的企业或者资本家,和支持特朗普的选民,尤其是那些中下层的白人选民,实质上是劳资双方的关系,他们之间还会继续博弈。TPP的存废与否,可能还需要静待观察。

第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一个非常高水准的协议,不少原则与中国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我们也必须要思考,如何继续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创造一个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比如TPP中的竞争中立、环境、劳工、条款,这些都是21世纪国际规则的新议题,不少是和我们深化改革的方向一致的。以环境条款为例,环境条款最大的要求就是一个国家不能通过降低环境保护的标准,和降低对损坏环境的执法标准来吸引投资。这都是我们现在碰到的切实问题。换言之,TPP里的原则是高标准的。这样的标准若能生效并实施,对中国来讲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中国国内的改革,需要外部的压力,外部压力可以转变为内部改革的强大动力,入世已经充分反映了这个道理。

整理撰稿:赵信敏

微信编辑:朱汉斌

*图源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版权归“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出处。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该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和精英讲坛的联动运作方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学术权威分析中美关系的热点问题。


    关注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