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教育“以问题为中心”——论理工院校社科学报栏目的选题策划

 

摘 要 在中国的高校学报系列中,有一类理工院校主办的社科学报,他们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理工院校的社科学报...



 摘 要

在中国的高校学报系列中,有一类理工院校主办的社科学报,他们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理工院校的社科学报应该以特色化的选题策划来突破困境。结合理工院校社科学报的实际,特色化的选题策划应建立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可以从3 个方面提炼“问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会通;社会科学的数理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文化研究。

 关键词

理工院校;社科学报;特色化;栏目;选题策划



1  理工院校社科学报的现实困境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大批原来以理工农医专业为主的院校( 以下简称“理工院校”) 纷纷设立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与此同时,这些院校也开始创办社科学报。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理工院校的社科学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毋庸讳言,这些学报就整体学术影响力而言,与综合类、师范类大学的社科学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目录高校综合性学报来源期刊目录(70 种)中,名称中含有“理工”“农林”“地质”的社科学报仅8 种,不及师范类学报的17 种,更遑论综合性大学的社科学报,这和理工院校社科学报的现实困境有关。困境主要由以下2 个方面造成的。

1.1[b] 理工院校社科学报“ 先天不足”

理工院校社科学报“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刊物的发展历史较短,刊物定位不清,受制于现实情况,往往徘徊在以展示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平台为主还是以提升刊物质量为根本的十字路口,在校内、校外稿件的采用比例上也有较大争议;二是办刊模式陈旧,“全、散、小、弱”的特征表现尤其明显;三是所在院校的社科成果较为薄弱;四是栏目的设置选题缺乏特色,规模较小。种种原因造成的“先天不足”,让理工院校社科学报整体发展陷入困境之中。

1.2[b]学术期刊专业化趋势的挑战

近几十年来的期刊发展一再表明,学术期刊的专业化趋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专业化的期刊,无论在内容呈现,还是在选题策划、专业研究的特色和深度、刊物发行量和学术影响力方面,都有着综合性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无法比拟的优点。仲伟民先生指出,从科研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术期刊的专业化比一味综合化更符合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更适应科研发展的内在需要。[1] 但是高校学报的主管和主办方即理工院校,出于校内各学科的利益平衡,未必会同意学报转为专业刊物。学术期刊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与理工院校社科学报的现实掣肘,成了刊物发展的障碍。

当然,理工院校社科学报的现实困境,也不是绝对的。例如,和大多数的刊物一样,理工院校社科学报还面临着数字化浪潮的挑战,但如果应对得力,挑战也是机遇。首先,数字出版使得期刊突破原来发行量小的限制,真正有价值有特色的内容将在数字检索中被发现和放大;其次,数字化时代交流便捷,为约稿与审稿提供便利;第三,科技信息获取的便利,有利于学报编辑全面迅速地把握学术发展趋势和学术热点,有利于选题策划。因此,充分认识理工院校社科学报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定位刊物自身的发展现状,理清发展的总体思路。


2  突破困境:特色化的选题策划
教育部于2003年推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又于2004年推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名刊”“名栏”工程建设,对于提高高校社科学报办刊质量,改变“全、散、小、弱”的状况发挥了巨大作用。[2] 理工院校的社科学报,也应当以“名栏”“名刊”为建设目标,“树立特色化的发展理念,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3],进一步实现“特色化”办刊,以摆脱现实的困境。特色化办刊,不仅有利于集中力量,避免资源分散,也有助于应对数字化的浪潮。特色化办刊,还能有效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增强刊物的生存能力。而且,理工院校的社科学报,其所立足的理工院校,其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受到理工农医学科的深刻影响,研究风格具有明显特色,可以说,理工院校的社科学报有基础、有条件走特色化的办刊道路。

刊物的特色化,必然是内容的特色化。要追求内容的特色化,选题策划是关键。理工院校社科学报在以特色化办刊突破现实困境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选题策划。好的选题策划,有助于整合、优化各类学术资源,变劣势为优势。那么,什么是好的选题策划呢?好的选题策划,既立足于所在院校自身的地域、文化、人才和学科优势,又符合学术发展的大方向,还能由此塑造期刊的学术特色,从而增强比较优势,提升办刊层次。基于理工院校社科学报的现实情况,好的选题策划应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选题策划。


3 “以问题为中心”—

特色化的选题策划思路
3.1[b]“以问题为中心” 的选题策划

对处于困境中的理工院校社科学报来说,要走特色化办刊的道路,“以问题为中心”的选题策划是关键。首先,“以问题为中心”,有利于刊物在选题策划上大胆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所依托院校社科成果较为薄弱、社科专业设置零星不完整的劣势,转化为办有特色、有倾向性的特色学报优势。其次,“以问题为中心”有利于发挥综合性学术刊物的长处,会通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合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形成专业性学术刊物所缺乏的综合性视野,从而打破专业壁垒,多方向多角度地实现“问题”的解决,推动学术的发展。第三,“以问题为中心”,增强了刊物栏目内部各篇论文的关联和呼应,这样在各类数字期刊平台上,刊物栏目就不易被肢解,反而可以帮助读者借助栏目来追踪“问题”的研究进展。

同时,理工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一般同理工农医专业有较多的联系,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征,在研究方向、方法和成果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而“以问题为中心”选题策划,围绕“问题”关注学术动态和社会现实,侧重的也是学术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两者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因此,理工院校的社科学报,可以充分利用所在院校学术研究的专长及特色,凝练“问题”、组织稿源、聘请审稿专家、约请相关专家担任栏目主持人等,发表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并由此形成栏目特色和刊物特色。

3.2[b]“以问题为中心”的办刊实践

近年来,部分高校学报在栏目的选题策划上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导向,取得了显著的办刊成绩。如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三农问题研究”栏目,即是突出问题意识,打破按学科设置栏目的传统方式,从问题出发,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重点基地为依托,广泛吸纳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研究力量,对我国“三农”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许多研究成果被农业部、民政部等部门采用。又如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资源环境研究”栏目,主要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3个学科视角研究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再如黑龙江大学主办的《求是学刊》“文化哲学研究”栏目,入选了首批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从1992年创办以来,坚持从哲学、文学、科学、法学等大视角对人类精神做回顾与前瞻,做广义的文化哲学的透视,力图揭示世纪之交人类精神演化的新态势、新发展和新突破,以迎接人类精神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取得了突出的学术贡献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在“以问题为中心”导向下,集合不同的学科开展研究,是这些栏目选题策划的共同特点,也是这些刊物特色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值得理工院校社科学报学习和借鉴。

3.3[b] “以问题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选题策划中,要注重“问题”的选择。“问题”既要有学术性和理论价值,能反映学术发展的趋势,又要有现实针对性,但也不宜盲目跟风,为追求热点选题而忽略学术品质。“问题”不能太狭隘,要有包容性,最好能够吸引和争取各个学科的参与;但也不宜漫无涯际,要有一点的边界和范围,使得栏目下的论文有相对统一的主题,以便引起学术界的注意。“问题”最好能以清晰醒目、贴切精练的语言突出出来,形成栏目的名称,由“招牌”而成“品牌”。


4 “问题”的选择—选题策划的路径
具体到理工院校社科学报的选题策划,应当以怎样的“问题”为中心?这个“问题”,应是编辑在把握学科发展的大趋势下,结合理工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实际,提炼总结出来的研究重点。具体而言,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富有特色,值得关注。

4.1[b]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会通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人类科学体系中的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相对独立。但当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传统的学科分界逐渐模糊。首先,不仅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内部相互交叉渗透,而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开始出现一定的融合与渗透趋势,用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从事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已成为新的学术趋势。其次,当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习惯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和灵感的来源。第三,当代学术研究发展的一大特点,即倾向采用多学科方法研究某一问题,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往往是由众多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的。最后,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与结合也产生了大量的边缘学科,并成为学术研究的趋势和主流,如经济伦理学、生物经济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美学等。

理工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有的是为了服务本校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而设置的,有的是本校自然科学专业向哲学社会学科研究领域的衍生渗透,有的则是因为长期同处一个院校、同自然科学学科有较多的合作与联系,等等。以上种种,造就了理工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鲜明的学术个性,却又顺应了21世纪学术发展的主潮流。理工院校的社科学报,在选题策划时应当遵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会通的思路,合理设置“问题”,并以此“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

4.2[b]社会科学的数理方法研究

传统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较多应用定性分析方法,但近年来,随着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研究内容上不断从单一化走向综合化,开始较多地采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科学实验、系统科学、数学方法等。自然科学的许多定量分析方法和理论建构方法,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摆脱单纯的经验描述、主观思辨、模糊定性等提供了方法支持,使得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新的发展变化,整体呈现出严谨务实的学术风格。

理工院校的自然科学学科基础一般较为雄厚,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哲学社会学科,对数理逻辑方法的应用较为稔熟,其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较强。理工院校社科学报在选题时应当关注到这个特征,并努力将这种特征凝练为选题策划的特色。

4.3[b]科学文化研究

当代科学的发展表明,自然科学不仅是一种实证的、逻辑的知识体系,也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工具性”和“功利性”的存在,自然科学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意蕴。而且,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危机,使得受到冲击的现代社会,不仅关注科学管理体制的探讨,反思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战略的制订,也重新呼唤起失落的人文精神。探讨自然科学的文化意义和人文精神,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话题。

理工院校的社科学报,应主动积极参与科学文化和科学人文精神的讨论和探讨。依托于理工院校,有约稿的便利,不仅可以约请哲学社会科学的学者参与讨论,也可以约请自然科学方面的学者加以讨论。这样在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部分理工院校社科学报在选题策划上也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如“建筑与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气象与人类社会”“生命伦理• 工程伦理”“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医文化”“自然、科学、技术、工程跨学科研究”等栏目,从名称设置上即可看出选题策划的特色和策划的用心。

选题策划的成功,有助于栏目的建设,扩大栏目的影响力。随着栏目影响的扩大和读者作者的关注,能有效地稳定稿源,并容易吸引到优质的稿件。有了稳定且优质的稿源之后,理工院校的社科学报可以在特色栏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走专题化的办刊之路,由特色栏目走向特色刊物,彻底摆脱发展的困境,最终实现办刊质量的提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仲伟民. 缘于体制:社科期刊十个被颠倒的关系

[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23-40.

[2] 朱剑. 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5-27.

[3] 袁贵仁. 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社科学报的形势和任务—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6-13.
作者简介
陈未鹏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350002,福州
基金项目

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联络中心2014年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LGNY14A3)。



    关注 科技与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