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桂红:一个人的秋天 成长那些事儿

 

在我落泪想家或遭遇挫伤时,远方的她,又何尝不在时时牵挂和担心?!...





一个人的秋天
方桂红


我是立秋那天离开村庄的。那年我十五岁。

那是我第一次走出村庄。从此,再回到村庄,我便成了客人。尽管乡邻们依然用熟悉的乡音招呼着我,可我知道,因为户籍的迁出,我与村庄终究是有了生分。

离开村庄,我是被动的。习惯了那个闭塞的环境,外面世界的精彩,对于年少的我,并没什么诱惑。

“乡下读书,不如城里听(人说)话。”与生俱来的胆小,让我对即将面临的产生恐慌,但妈妈这句话,总是增添了我跃跃欲试的信心。

第一次坐车,第一次见到楼房,第一次喝自来水,第一次吹电风扇,第一次看电视,第一次坐在电影院里……太多的“第一次”,让我明白:城里与村庄确实不同。

送我进城的大姐回去了,在城里上班的二姐忙着夜班中班三班倒。一个人时,我总爱傻傻地坐在窗前,望天,看飘浮的云。身边没有妈妈的声音,没有了伙伴,我开始感觉心像浮云,有些飘忽不定。

原以为,开学将改变一切,不再孤单。但我还是忽视了城乡的差别。开学第一天的前四册英语测试,对于来自尚未开设这门学科学校的我来说,差不多是致命一击。白卷,成绩曾经名列前茅树立起的信心,遭遇坍塌。接下来,是语言的障碍,即便我努力地回避乡音,努力用读课本的“普通话”和同学说话,他们仍一脸茫然,明白不了我的表达。那一刻,我才明白:在课堂上,上海腔老师普通话与乡村方言老师普通话的迥然不同。我还知道,自己做的课间操依然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的,知道体育课上,除了跑步、自由活动,还有其他项目……那个九月的每一天,我几乎都能看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甚至每一天,自己对这种差距都有着新的发现。

我被自己的这一发现挫败,试图做只驼鸟,将头埋进沙堆。

那年中秋,我是独自在异乡度过的。那夜月亮很圆,月光透过纱窗,落在我写字的桌上,轻易地将我的心掳走。我开始想家,想妈妈,想她临行前的那句话,“要好好的。”想妈妈说的“好好的”该是怎样的好,该是哪方面的好,想着想着,泪就流了出来,不能停止。

第一次留意自己生日。记得生日那天,曾在一本本上写过:十五岁的秋天,我长大了,一个人走,我要好好的。那本本子我保存了很久,却还是不知后来弄到哪去了。

那之后的日子,我没再掉泪,即便是遇到秋风扫落叶。

“要好好的”,那个秋天,我知道是妈妈这句话帮了我。现在,我也喜欢对自己所爱的人说“你要好好的”,尽管我依然难以明白当年妈妈说“好好”的范畴和程度,我却还是愿意将它理解为:把自己好好照顾,让自己好好成长、好好生活,让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继续,平平安安地,不出现任何差错。

曾经,我以为,那个秋天我是独自一人走过的。时隔多年,当自己做了母亲,自己的孩子也在十五岁开始身处异乡独自行走,自己对孩子说“要好好的”时,我方才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孩子都将不会是一人,不会孤立无援。正如我当年,那个秋天,不单只属于我,也属于妈妈,在我落泪想家或遭遇挫伤时,远方的她,又何尝不在时时牵挂和担心?!




    关注 原乡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