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期】冬至到 吃饺子

 

【编者的话】有句谚语说得好:“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12月21日,迎来了第22个节气——冬至。...



【编者的话】有句谚语说得好:“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12月21日,迎来了第22个节气——冬至。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每逢此日,一家老少团聚一堂,分享丰富的菜肴、美味的饺子。而依旧坚守在中铁上海工程局蒙华铁路16标施工现场的他们是怎样过冬至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冬至包饺子 温情暖寒冬

——蒙华铁路一工区集体欢度冬至



冬至寒,饺子暖。在冬至来临之际,为营造良好的传统节日氛围,蒙华铁路16标一工区工会组织员工“迎冬至、包饺子”活动。

当日下午,项目部食堂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大家各显身手、分工合作,忙的不亦乐乎。来自五湖四海同事,包出来的饺子也各种各样,有弯弯的“月亮饺”,有圆圆的“元宝饺”,还有扁扁的“太阳饺”。看着满桌子的劳动成果,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晚饭时刻,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大家品尝着自己包的饺子,感受着项目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此时此刻整个项目部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家增强了互助合作的意识,加深了彼此的感情,而且还让远离家乡的同事体验了项目部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充分展示了项目部“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项目文化。

一工区:杜红梅)
“迎冬至,包饺子”

——蒙华铁路二工区幸福的“职工小家”



冬至是我国农历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冬至吃饺子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为了使员工感受“家”的温暖,工区工会联合团支部,组织工区各部门员工齐聚食堂包饺子。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笑容。有和面的、有擀皮儿的、还有调馅包饺子的,食堂一片其乐融融,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当晚饭饺子下锅后,大家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饺子出锅,都想尝尝自己的手艺。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那浓浓的饺子香,使大家忘掉了冬日的寒意,感受“家”的温暖。

通过这次冬至包饺子活动,不仅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更加增进了同事之间的友情,让大家感受到了在工区的温暖,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职工小家”的幸福,同时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

二工区:牛振波)
蒙华铁路三工区开展

“冬至包饺子”活动
为让员工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12月21日,蒙华铁路16标三工区在食堂举办了“冬至包饺子”活动,召集员工安排好自身工作后亲手包饺子。

为使员工吃上新鲜的饺子,三工区提前购买食材,有香菇猪肉馅、韭菜鸡蛋馅、牛肉白菜馅等,材质种类丰富、大家分工明确、大展拳脚,包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在食堂里忙得不亦乐乎,中午就餐时,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通过节日里一份普普通通的饺子,让广大员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进一步促进了大家的沟通交流,增进感情,增强凝聚力。

三工区:刘露露)

读者

  冬至为啥要吃饺子呢?小编能给大家讲讲吗!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关注 中铁上海局蒙华铁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