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品读]古代戏曲名句赏析(一)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

再不关注炳智小微,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出处】

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

【赏析】

作者选用了春天最具相思特征的景物,衬托离妇思妇在春日里想念亲人的愁思。全曲语言浅近而诗意浓郁。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春末时分,子规鸟啼叫着:“不如归去”,叫声凄厉。子规的啼叫,引起离人心中强烈的思念之情,正是春回大地之时,鸟儿都想着要“归”,而远行之人却未归来。散曲开头连用三个“归”字,由鸟到大自然到人,由声响到心情,强化了思念之情的浓重,而语言韵律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鸟啼在耳,愁思在心,面容也随心境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黄瘦了。暮春时节,柳絮随风飞舞,恰似人的精神状态,漂浮不定。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心情融为一体,愁思浓郁。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这两句借用典故和移情的手法,仍紧扣“春”字,写离人的愁思和痛苦。作者巧用了鱼雁的典故,意味深长地表现了消息中断的现实给离妇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别愁本已浓重,而眼前,春燕又在双双筑巢,燕子尚且可以相亲相爱,争相建筑自己的家庭,而人却无法在春光中相聚。两相对比,使人愈发觉得无助和凄凉。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此曲最大的特点。全曲突出了春日的景象,把大自然的“子规啼”、“柳絮飞”、“双燕斗衔泥”和人的精神世界相联系,从子规写起,以双燕为结,而处处使人感到作者不只是在写景,而是在写人,写人情感的变化。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出处】

马致远[南吕·金字经]《夜里西风里》

【赏析】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在仕途上的失意与苦闷,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品言志抒怀,写得深沉悲凉,令人顿生压抑之感。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这句写得是梦境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昨夜梦里在凛凛秋风之中,大鹏鸟在极高极远的天空,驾着西风任意翱翔。这梦境是作者渴望飞翔的幻想,代表着作者鹏飞万里的远大志向。梦中的鹏鸟可以振羽高飞,而现实中的作者,中原的一个贫民百姓,却被困住了,有远大抱负却不能施展。鸟尚可高飞,而汉民族的知识分子,受过良好教育的文人却境遇不佳,可见当时汉人穷苦潦倒,处处碰壁。这样的生活处境是多么可悲呀!

“悲,故人知未知?”一个“悲”字,点出了作者和当时汉民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自己的悲苦处境,故人知否?而同是汉人的故人的理想愿望,也必然与现实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故人的处境,自己应该是感同身受了。

“登楼意,恨无上天梯。”登楼远望,只恨找不到进身的阶梯。王粲《登楼赋》中有“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希望能实现王道,天下太平,自己也可以借助帝王的力量施展才能。马致远的“登楼意”即是此意。但冷酷的现实让他无比失望,王粲所受的压抑同样降临到作者的身上,作者即借咏怀古人,发出了激烈的抗争。这抗争是为他自己而发,也是为所有汉民族的知识分子而发,因而这首散曲就具有了一定的典型意义。


炳智小微

编辑:刘二宝

审校:宋天宇

终审:刘建丰

咨询QQ:695210999


    关注 炳智小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