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风 系列四:克己正身,直道而行--包拯家训话廉洁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府合肥,北宋名臣,官至枢密副使。他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府合肥,北宋名臣,官至枢密副使。他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在众多小说、戏剧之中,都把他描写成刚正不阿、清正廉明、不畏强权的清官,世称“包青天”。

包拯一生坚持“清心治本、直道处世”的为官标准,这个核心思想是取自于他创作的《清心》一诗:
清心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诗句中“清心”,指心地恬静、居心清正、少生贪欲;“直道”,意为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他严于修己,树立了清正廉洁的个人形象;他还着意开创崇廉尚实的家风,注重约束宗室子弟。
包氏家族长期坚持耕读传家,信奉“以耕养儒,以儒兴族”的理念,形成了以忠孝为本,突出廉洁的家风家训,对后世影响甚大。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后代子孙如果有做官者贪赃枉法,活着不准迈进老家的门槛。死后不准归葬于祖坟。他的家训字数不多却严厉冷峻,令人振聋发聩;短短37个字,是包氏家族的神圣戒律和重要的精神遗产。同时他还要求“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以物化形态向世代家人彰显和提醒家族的集体记忆。

文化自觉赋予了包拯永恒的生命力,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但文化的精神却能长久存在。对于包拯的子孙而言,一生都被打上了包氏家族特有的文化烙印,从此包拯的仕宦后代,严格遵守这条家训,克己正身,直道而行。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