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自然观

 

(l)效法自然  道家以老子“道”的本体说作为认识论的基础,认为万事万物皆生于“道”,认为人、天、地、道的关...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星瑞太极关注我们

一效法自然:道家以老子“道”的本体说作为认识论的基础,认为万事万物皆生于“道”,认为人、天、地、道的关系是: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则是顺乎自然规律而自成法规的,这就是老子说的“道法自然”。太极拳功在“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强调自然,且强调“效法自然”,也就是说拳功视效法自然与否作为区别其它拳派的本质特征之一。

拳功的每一进程,都与模仿生物、非生物的结构、形态、性情、能力发生着密切关系。远在战国时期,以“摇筋骨”、“动肢体”和调节呼吸来锻炼身体的导引术,就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模仿鸟兽动作而达到延年益寿功效的。东汉末年华陀的“五禽戏”,是模仿虎的前扑、鹿的伸颈、熊的卧身、猿的纵跃、鸟的飞翔等形象编成。六朝、唐时,导引气功有了重大发展,一些文人、道徒根据前人经验又创造了“八段锦”、“十二段锦”,从导引术-五禽戏-易经筋-八段锦-内功图说-太极拳的整个体系来看,自然界各种生命现象特点的模仿是发挥其健身效能的奥妙。

拳功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远取诸生,近取诸物,像其形,取其意,学其长,利其用。这种对生物、非生物从动作、器械、名称、方法、特点等全方位的仿效,正是返朴归真的和谐现象,天指自然,“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活动只是顺乎自然。顺乎自然之运行规律者才能生存和发展。练习生物和非生物得以延伸的合理动作,求得与自然的同步和谐统一,使人这个因子,溶于大宇宙众多因子的运行之中,才能获得永恒的存在。

太极拳“拳名为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而合也。”中国的《易传》把天地未分的原始统一体称为太极,太极即是宇宙的本根,天地万物的根源。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指出:“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太极的一动一静而产生了天地万物,描绘了一个以太极为中心观念的宇宙发生图式。拳名太极,就是以拳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合一。所谓“拳为小道,而太极大道存焉”。即拳为道,道在拳中。练拳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求和谐统一的过程。

二拳术整体:拳术之奥妙,在于重视身心合修之效果,这是“宇宙整体”观在拳术整体中的具体运用。太极拳极重净化精神,认为先以心使身,再为身从心。练拳功首先要心灵净化,排除杂念,具有超脱世俗纷争的意境,这叫做收心,也叫入静。只有收心、入静,才能在练拳中精神贯注,意识集中,从形体活动中去贯勤肢体和改变气质、充实心府,达到端庄品格操行、增强体质的效果。太极、形意、八卦等诸种拳套更强调“内功外修”,认为人体是武功的载体,武功的强弱与武功载体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载体又分内外两方面,外部强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内部强壮——内壮。内功外修的实质,就是要达到内壮并从而达到整体强壮的目的。

拳术整体还表现在构建技术要领的各种要素和环节上,从动作看,均需丹田带动,由腰而胸、而背、肩、臂、手,可以说是以腰为轴的运动方法,腰是上下肢的总枢纽,身体依据技击特点变化时,固然要以动作的技击要求来动形体,但不管千变万化到何种程度,总是以“大轴带劲”,以髋、胸、头、四肢为表现来完成的,这是拳功饱满流畅,自然协调,完整合一的基础。

太极拳既强调形体活动的程序性,亦重视韵律的合理性,韵律不同于武术动作的节奏,但又寓在其中,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太极拳动作中含在神里形间,神的韵昧,形的格律,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韵实质为内在感情,形指身体运动的规律,“无韵则僵化”,“少律则无准则”。具体来讲,律是针对动作的起伏、幅度、范围、时间及相互关系而言的,如逢开必合、动中有势、动中求静、身法迂回及塑形有线的规律等等都是律的体现,违背了这些规律就失去了拳术的整体性。

韵是实现律的内在感情,就是意念活动,是律的先导。没有对动作整体实质的深刻理解,要使念动的感觉准确无误是不可能的。例如刺剑,劈刀的动作,都应有触到实物的实感。“刺者伸、劈者够”;“伸”、“够”就是身体触到实物的要求,这种触物感就是意境。

总之,腰为轴心,韵律合理,进一步体现了拳术的内外、上下、攻防、整体合一,“效法自然”的特点。

欢迎关注星瑞太极!
精彩内容稍后推送!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星瑞太极




恭喜你订阅微信公众帐号:星瑞太极公众平台,这里有众多关注太极与养生的朋友,希望你能在这里获得健康与快乐!


    关注 星瑞太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