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为什么纪录片将是未来VR应用的重要领域?

 

作为纪录片人,我把VR首先看作一个用于影像记录的利器,而今天我要着重说的就是这个重要的领域,在VR前、中、后期,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在崛起,即:用于还原物质世界的VR纪录片。...



作者介绍

原文标题为《VR正在召唤纪录片人》,经作者同意,文字略有改动。

原创作者:谭菩提,曾就职于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从事纪录片的教学、拍摄、剪辑和编导等工作。

为什么纪录片将是未来VR应用的重要领域?

有人说2016年是VR的元年,我认为这可能只是设备研发的元年。VR的内容制作,是制约VR发展的重要问题。

现阶段VR的实践很象电影发明的初期,给人一种魔术感。电影刚出现的那个年代,人们是即新奇又恐惧的。世界上第一部影片《火车进站》在电影院放映的时候,观众被影片中开来的火车吓得到处逃窜;在放映《水浇园丁》时,前排的观众害怕水喷到自己,纷纷打起了雨伞。而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1861年-1938年),看到了电影的魔术效果,创作了《快速画家》、《魔术表演》等魔术短剧,可当时的人们没有把梅里爱看作电影导演,却把他选为了法国魔术师工会的主席,所以我说电影的初期很像今天的VR内容,往往都是娱乐性的小片段。如今,人们拿起VR设备,要么“走入”一个恐怖的场景、要么“进入”一个魔幻世界,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我们可以这么理解:VR正处于娱乐阶段。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
敏感的剧情片导演发现, VR将传统的电影进行了画幅上深度和广度的延伸,人们可以无死角的观察眼前的世界。而交互则带来了新的视听语言,未来VR电影也许会有多种的发展方向,其中互动性很强的剧情片迟早要井喷般的到来,VR剧情片的故事结局不再是单一的,不再是导演决定的,结局呈现多样性,由观众自己去决定,影片甚至有了游戏的特质。

作为纪录片人,我把VR首先看作一个用于影像记录的利器,而今天我要着重说的就是这个重要的领域,在VR前、中、后期,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在崛起, 即:用于还原物质世界的VR纪录片。


BBC在录制真人秀节目Strictly Come Dancing时采用了VR技术,此举为日后制作VR纪录片做准备。
由于视角是360°的,VR纪录片观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选择权。传统电影中,观众看不到拍摄者,可以理解为屏幕四边框的遮蔽,VR的出现,让拍摄者在镜头中无处藏身,观众不再可以任意操控,迫使纪录片人要重新思考拍摄者与现实的关系:VR纪录片的拍摄者是访谈者?聆听者?是操纵现实的导演?还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拍摄者还需不需要故意回避摄像机?

VR和纪录片极大契合的原因是都讲求完整性、真实性,而电影的本性就是复原可见世界的照相性。VR电影的本性没有变,它只是扩展了视觉和听觉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物质现实不再任人去肢解,VR电影维护了物质世界的完整性,大大增强了真实感和临场感,让影像与物质世界无缝对接。


VR纪录片拍摄现场
将来的VR纪录片里,拍摄者不必掩耳盗铃式地把自己隐藏起来,拍摄者存在于360°的视域之内,可以在观者的侧面或后面。看不看拍摄者,观者可以自由选择,这样既不会让拍摄者喧宾夺主,又维护了物质世界的真实性,纪录片作者本来就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元素,但是在传统的反射式纪录片里,拍摄者的进入,观众没有选择余地,以至于观众常常抱怨:是看拍摄者,还是让我们看自己想看的。VR的纪录片解决了这个难题。

VR纪录片的探索,必将催生一种新的视听语言。

由于VR是全视角,单个镜头一般都超过20秒,镜头不能切得太碎,高剪辑率的手法不适合,这种全篇的长镜头,很容易让人感觉拖沓,这是纪录片人该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录音的问题,过去只是将话筒对准拍摄对象(与镜头所指方向一致),VR的录音则不同,录音需要有多方位、多层次的配备,声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沉浸感。目前还没有办法将现场的声音还原到极致,但是诺基亚OZO全景摄像机配备的声学技术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了,体验时我发现,如果用户转动了身体,声音也会随着用户的关注点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用户听到背后的声音,扭头,声音随即从正前方传来。除了诺基亚这样的企业外,还有很多声音工作室早就开始了对VR声音录制的探索。


摄影师正在使用诺基亚OZO VR摄像机
VR纪录片强烈的真实感是可以想象的,举例来说,我们以前拍摄交代某个环境时,经常使用摇镜头,而VR则不需要;我们拍摄一个话剧,会切入观众的反应镜头来衬托“笑果”,VR则不需要,且这样避免了纪录片的造假。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镜头都需要拍摄360°的视角,也不是所有的纪录片段落都要采用VR的拍摄;前者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后者可能会导致叙事出现问题。纪录片中的内容在很多情境下只会发生在两三个人之间,这时候180°、120°的视角就足够了,不过,选择用多大的视角拍摄,始终还要考虑到未来与之适配的设备是什么,能不能播放等问题。

公认的是,VR电影是无法取代现有电影形态的。不过,是否有人想过:“去加工现有的影片呢?”我们可以在2D的基础上,加入一个VR的段落,摇身一变,创造出一种特殊形式的纪录片:2D+VR。就拿张尧的系列纪录片《一个人的一天》去想象如下的情景,我们在拍摄流浪歌手工作的段落中,采用全景360度的表现手法,这样会更好地还原现场,人们可以自主的选择,去观看歌手还是围观的群众,又或是一条狗、一把吉他、一个路过的城管,于是片中的故事讲得很精彩,“抒情写意”也会更到位。

巧合的是,我听说VR行业的领头羊-联络互动有意利用他们产品的特点,去尝试制作这种类型的纪录片。


联络互动虚拟现实眼镜Glyph
首先,这个名叫Glyph的设备,给人的体验像是在观看一个巨大的全景电影,这提示着我里面的内容不是人为创造,当然也不是我所处的环境,而是作者实拍的;其次,它是市面上画质最清晰的VR设备,可以说唯一一个偏重于观影的设备(其他都偏重于游戏),由于采用视网膜投射的技术,我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曾感觉晕眩,这也进一步支持了我的设想:用它来看一部20至30分钟的短纪录片或者长达数小时的长纪录片;最重要的一点,这个产品带有2D/3D切换的功能(未来也许还能做到自适应内容切换),这给纪录片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让我惊喜地看到拍摄2D+VR纪录片的可能及巨大潜力。我们可以在叙事和交代背景时采用2D的手法,在表达环境、人物状态时采用VR的拍摄,观众将在这个过程中,既看懂了故事,又体会了别样人生,同时加深了对纪录片人物、环境的真实体验和印象。如此一来,纪录片拥有者不但二次营销了纪录片,有的甚至能挽救一部无法盈利的纪录片。


Glyph还可以完美的应用到无人机拍摄中
说到这里,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现有的纪录片加拍几个VR段落了,试想一下,置身于《棉花》(周浩)中的棉花地里,沉浸在《雨》(伊文思)中的雨里,我们的内心会受到多么强烈的震撼。VR技术全面带动纪录片发展的那一天还会远吗?


周浩纪录片《棉花》
总体来看,目前VR内容的创意甚至会左右设备的进步及发展方向。严格说来,市面上还没有一款体验完美的VR设备,因为只有集合了沉浸感、超高画质、高音质和交互功能为一身,才能让人产生现实与虚拟“傻傻分不清”的错觉,不过这些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内容制作者的推动。

VR的进步是非常迅速的,就在发稿时,就听说了联络互动未来将发售多个版本的Glyph,其中一款就将在高画质的基础上同时扩大视场角。我自信地说,VR的出现不同于IMAX和3D,它必将引发一场内容端的技术革命。

硬件不成问题,现在该是纪录片人行动的时候了!

原创声明

原创作者:谭菩提,曾就职于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从事纪录片的教学、拍摄、剪辑和编导等工作。

本文为作者授权“极AR”(expar.cn)首先刊登发布,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及文章出处!

更多深度内容

  • VRGate田效禹:VR头显的镜片背后有什么秘密
  • 极AR现场直击:小派4K头显发布会,现场上手亲测
  • 专访VRTouch陈林:如何做一场顶级的VR直播
  • 上手体验:Glyph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VR头显?
招贤纳士
加入expar.cn,成为一位资深的VR/AR观察者!
招聘要求详情,请长按下面二维码查看


    关注 极A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