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明传统•当代•多元化——宋玉明山水画的艺术追寻

 

《故乡行——宋玉明中国画作品展》展览将于2016年12月28日至2017年2月19日在宋文治...



《故乡行——宋玉明中国画作品展》展览将于2016年12月28日至2017年2月19日在宋文治艺术馆展出。展览由嘉定区文联、安亭镇人民政府和太仓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并且由陆俨少艺术院、宋文治艺术馆、深圳美术馆承办,将为观众带来宋玉明艺术生涯各阶段创作的中国画作品。

前不久, “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系列专业展之一的 “2016艺术深圳”开幕之际,在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场中西当代艺术的盛宴——“2016 艺术深圳”如期上演。全国乃至全球的收藏家、专业观众、顶级画廊蜂拥而至,场面壮观,展览现场当中的各个通道与画廊展位人头攒动,观众观展热情极高,对当代艺术表明了很高的认可度。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在展馆中释放,其影响力,宛若情感上的迸发,因向往许久,一触即发。

一场纯粹的当代展,影响之大、范围之广,理所当然应该被载入深圳绘画展览史;参展画家个体的茁壮,似乎更应被世人所关注。因为展览可能存在一时的效应,但画家作为绘画的主体,更应被长久地关注。究其本质,绘画艺术生命力的真正延续依靠的是他们。作为开拓进取型的山水画家,宋玉明的个案具有十分突出的代表性,传统方面的素养在他身上已然成为“基因遗传”,但是倾听时代脉搏跳动的强音似乎未曾停歇。

《归烟》 宋玉明 31.5×40.5cm 2016年
八十年代初,美术界“新潮”高涨之时,画家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普遍的强化。现代理念对传统中国画的精髓“笔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面对西方艺术的冲击,画家们对既往的创作模式和传统艺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这过程中,一度出现了三种流向:一股是“全盘西化”;另一股是“以不变应万变”;再一种则是“冷静总结、广取博收,扎实开拓”。宋玉明选择了第三者,其反思变革的路径与手段主要是将其父宋文治的画风进行演变,技法上选择契合自己的宋人遗风,形式上大胆创新,将玄妙灵透融于博大雄浑。然而宋玉明本身并不急于可以寻求某种固定的程式和风格,而是将创作与心性的修养融于一体,逐步将传统山水画以现代的方式呈现。

20 世纪的青绿山水画家中,有张大千、陆俨少、谢稚柳、刘海粟等杰出的大师级人物。从师承关系上,宋玉明最接近的是陆俨少、宋文治的“求变”一脉,无论是在泼彩画法,还是笔墨构图形式的效仿,都给予宋玉明以最直接有力的影响。“创新型”大师的言传身教,使得准确探索新山水画的线索成为可能,并能够在“传承和突破”之间找到平衡。随后,宋玉明开始自我的艺术征程。

宋玉明于 1954 年出生在上海安亭,成长在江苏南京,自幼成长于书画世家,直接受教于 20 世纪 60 年代形成的“新金陵画派”,尤其是在其父、著名中国山水画家宋文治的指导下习画,深得传统艺术精髓,又富于创新精神。文化环境和家学氛围的熏陶使得宋玉明冥冥中注定要汲取“传统”的精华。20世纪 90 年代, 抑或是个人性情、 生活与工作环境发生变化, 因缘际会来到深圳,将“宋家山水”大胆变法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在踏入深圳地域的开始,“将传统再发现”成为他艺术生活中的必修课,读画、临摹、沉淀、思考,转化。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对艺术语言的追求表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秋山夕照》 宋玉明 50×60cm 2006年


具体看,传统对宋玉明而言,意味着根基。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画的发展必须是在传统脉络之下的延续与传承,传统是中国画发展的根基。宋玉明深得其理,亦是全面贯彻。他早年将阅读传统的目光上溯投向宋元经典:赵伯驹、赵孟頫、米友仁,而下至张大千、谢稚柳、黄宾虹、宋文治等现代青绿山水大师的经典范式。然而,将传统笔墨语言娴熟运用绝非易事,这需要反复研磨,品味,融会贯通,用自身的心境去感悟和理解。青绿山水画的经典之作所以成为范本,其实质是源于自身的生命和说服力。然而能够面对面的观赏、临摹传统的机会少之又少,现当代的中国美术馆和各地方艺术馆均鲜有能力支持此类画作的长期陈列,各种精良画册的出版也无法真正意义上的代替原作。宋玉明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父宋文治喜好收藏,更是收藏了包括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傅抱石等众多大师的精品画作,宋玉明耳濡目染,可以想见,真迹与画册是他的“好友”,是他汲取传统的源泉。以至于到如今,宋玉明仍在沉淀这份传统当中,长此以往,工整细致、清丽婉约的笔墨语言已经成为他山水画的内在表达和保持他创作的精神动力。
20 世纪 80 年代的宋玉明,游历于祖国的名山大川、行走在异国他乡,伴以多种题材入画,既有江南水乡,又有现代都市,以一个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对传统的笔墨丘壑进行重新审视。有着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他实质是在“行走”的路上给自己营造一个空间,一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其作立足传统,却以当代人的思维在新时代社会中探索,借用他自己的话:“从艺术创作的本质上看,不管是传统还是当代,都脱离不了在社会大背景下对艺术的思考和借鉴;从观念和创新的角度上来说,传统艺术未必不可‘当代’”,由此确立了自身创作的主要类型:重彩山水和都市水墨。

观赏宋玉明此次展览的作品《春晓》、《独钓》、《早春烟雨》等,山水旷达幽远、城市气象万千,画风博众家之长,气势绵延,泼墨技法重在没骨,结合皴擦效果,习春夏之秀润,表秋冬之苍茫,画面极尽动人,若逐幅细观,乃叹画家视角新颖、灵性天成。通观其 90 年代后的泼墨山水,更是强化了传统绘画的色彩表现力,浓艳却不张扬,继往开来,已然形成工整细腻、清新秀润而不失沉厚大气、富丽华美的画风。同时,构图上讲究整体关系协调,改变了传统青绿山水依据“图谱”进行创作的狭隘思维,使用大胆新颖的布局,真实的表达出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思考。完美的表达以上要求,实质上依赖于他扎实的笔墨功夫,巧妙的将墨、水、色等因素融和一体,宋玉明凭借对山水画经典和西方现实主义的活学活用,让我们明白了画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
《翠岭春烟》 宋玉明 70×80cm 2013年
不同的艺术家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与态度有所差别,但经过一个世纪的追寻与探索,中国山水画领域的各种创作语言、艺术形式逐步产生,多元化的格局变成当代中国艺术的总体特征。当代中国画的大体格局有三种趋势:其一是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忠诚追随;其二是延续新水墨画的创作思想道路,形成“笔墨当随时代”;其三便是与传统山水画拉开相当大的距离,从而实现创新一派。此三类画者是继传统后崛起的新一代。宋玉明是属于第二类,他的创作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将山水画的视角转向现代城市,注重山水画题材适应时代,其笔墨程式与山水构图都已实现了明确的个人风貌。可以说,宋玉明是当代创新型山水画成功的代表人物之一。

当传统山水画萌芽的封建社会逐步瓦解,中西方文化开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个性解放、文化多元的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传统山水画理所当然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以文人水墨画为主导的作品形态和表现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这就促使宋玉明这位创新型的山水画家,如何在继承古典道路的基础上,把握他的时代性呢?我想答案是对色彩的突破。关于色彩他曾经这样说道:“在以往的绘画创作中,长期以来忽视了对色彩的研究和思考”“虽然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很早就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但从总体来看仍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也不过是石青、石绿、赫石、土黄等等,几乎没有人用过鲜艳的颜色。”我不认为宋玉明摒弃传统,一味创新。他充满时代气息,却依然是传统中人。他的绘画并非照搬传统艺术模式,也非某种玄妙观念,而是立足当代真实生活,寄希望与现实中的气脉紧密相连,调动空间内的人文因素,呈现出新时代的绘画意蕴。如果从他在山水画的开拓性去认识,“色彩”与“现代性”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他所挪用的是当代艺术的观念,以及墨、色的高度结合,却实践着改造传统的青绿山水的艺术程式。以真实的生活表达传统的文化主题,应该说宋玉明身上所具备的时代性是体现在较深思想本体层面上的。
《倬俏》 宋玉明 31.5×40.5cm 2016年


宋玉明的此番尝试暗合了绘画历史的趋势。在强劲的现代山水画多元发展的潮流下,宋玉明立足传统,深入生活,创作出具备强烈时代气息的和个性的当代山水画新风貌,在不同的展览中,以鲜明的风格特征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宋玉明选择了青绿山水画的开拓维系个体的艺术生命。那么,青绿山水是否会选择宋玉明作为支脉的延续。现在或许难有定论,但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一切终会有答案。

宋文治艺术馆研究员
宋文治艺术研究会公众号旨在推送宋文治及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研究相关信息、资料及高质量文章,欢迎大家投稿及荐稿!

联系信箱:songwzresearch@outlook.com



    关注 宋文治艺术研究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