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羡慕别人的成就,可看到别人的背后?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问曾问他的学生:“如果你掉进了水里,能保证你不沉下去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2017,机(鸡)会与目标同在!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选对方向,坚定目标,脱颖而出!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问曾问他的学生:“如果你掉进了水里,能保证你不沉下去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只听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漂浮?”、“踩水?”“把头抬起来,拼命踢脚?”

“都不对!”皮亚杰大发雷霆,“你必须要游起来,而且要朝着一个方向游,必须将整个身体向前移动,逐步向前,不要试图停留在某个地方。这样不仅使你身体保持稳定,还能把你带到一个让你不用再挣扎的地方。”

这里皮亚杰强调了目标感和朝着目标行动是一个人脱离当下困境和走向新天地的唯一方案。
在当今这样一个碎片化的世界里,年轻人被明显地区分为几个独立的群体,各自以自己的速度沿着独特的发展轨道运行......

一些有目标感、优秀技能和决心的人驾驶着骏马的正在一条方向清晰的轨道上挥鞭驱赶着那些轨道上迟疑地、缓慢地挪动着,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目的地在哪里的没有方向感的人。

有方向感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指挥那些没有方向感的人;而那些没有目标感的人在埋头为哪些为数不多的有目标感的人干活。

所以最后你能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你的目标有多清晰,你想达到的的愿望有多强烈。

1953年,耶鲁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对耶鲁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项“目标”研究:

研究人员采访了耶鲁大学的毕业生,问他们是否曾写下了此生想要达到的目标。

20年后,研究团队跟踪采访了同样那一批人,结果发现当年曾写下人生目标的那仅占总人数3%的人所积累的财富,比剩余没有写下人生目标的97%的人的总数还要多。
有目标感的那一小撮人,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他们想要努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并愿意献身于此。他们勇于坚持、敢于行动。每天付出努力,并形成了一个连贯一致的关于未来的日程计划。

他们以低调而坚定的自信过着生活,并且能够自我驱动。尽管他们在做着很多事情,但却极少流露出焦虑或令人抓狂的压力感。

他们抱着对“反思过去经历”和“审视未来目标”的热切渴望,他们很坚决并带有自主性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对于身处的世界现行的运作方式的批判也是毫不犹豫的。

在工作和生活上目标感强的人大多在青春期就形成“自信”“务实”“乐观”“坚持”的早期性格优势以及自我认同和清晰的目标。这些宝贵的品质促进了一个人的成功,成功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品质。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父母来说,及早培养孩子的这些性格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是不是有些孩子天生就有目标感?还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去学习?”

“父母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获得目标感呢?”

“要怎么跟孩子谈论关于人生目标,才不会流于说教或令人厌烦?”

这是一些为人父母的经常问到的问题。

所有的父母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一定程度的智慧,关键问题是父母在引导孩子走向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目标时,用的是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如果方法正确,毫无疑问,子女可以从父母的阅历和智慧中获益。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对于父母的说教或者是命令通常是听不进去的,特别是在寻找真实的目标感方面,是极具个人化色彩的。

孩子必须有一种感觉:在探寻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是自己做出来的选择,父母是不能代替他们选择的。因此父母不需要控制欲太强,或过于武断。

父母应该做的,是把孩子引向前景看好的一些选择上,帮助孩子做筛选,思考孩子的天赋潜能以及兴趣是如何与周围世界所提供的机会和需求相匹配的。

父母可以支持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有目标感的人生方向,并开放更多潜在的、可供发现和探索有关目标的可能性的资源。

这里面更多是扮演支持的角色,而非领导的角色,因为这场剧的中心舞台是属于子女的。尽管父母所能提供的最有效的帮助都是间接而非直接的,但也会是非常有价值的。
以下是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威廉·戴蒙通过大量研究得出的有目标感的人“迈上目标之路”的一系列步骤,父母们可做参考,引导孩子做下列实践,逐渐培养目标感:

1.和直系亲属之外的人进行有启发性的沟通。

2.观察有目标感的人是如何工作的。

3. 第一次启示性时刻:世界上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是可以被修正或改进的。

4. 第二次启示性时刻:我可以为此做出一些贡献,让世界有所改变。

5.对目标的认同,同时初步尝试去完成一些事情。

6.获得家人的支持。

7.以独创性和具有影响力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所追求目标的付出。

8.获取追求目标所需要的技能。

9.不断从实践中获取真知。

10.乐观和自信不断提升。

11.对目标的长期承诺。

12.把在目标追寻中所获取的技能和人格优势迁移到人生其他领域。


    关注 宁声响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