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买的书比读的书多呢?

 

坚持就一定会让梦想照进现实!今年的研究生英语考试的大作文题目:一个人守着一堆书,说看我有这么多的书;另一个人...

坚持就一定会让梦想照进现实!


今年的研究生英语考试的大作文题目:一个人守着一堆书,说看我有这么多的书;另一个人守着几本书说,我决定今年读20本书。这是个很接地气的题目,说明当下一个很有意思的现实状况,很多人喜欢买书,但是往往买来之后却把书束之高阁。


[b]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买书。买来了却不看了?


有几份有意思的答案整理如下:

为了撑门面: 撑门面是对那些从小到大没读过几天书的暴发户而言的。有些孩子小时候缺乏读书的家庭条件,只读了几年书,甚至没读过书,或者是比别人晚读书。过早踏入社会的他们,不甘于穷苦生活而富起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一定的成就。这样,曾经别人眼里的穷小子就会吸引更多的眼睛注视着他。在这样的目光和社会条件下,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会有更多的苛求。如果想真正摆脱固有的标签,财富之外,还需跟上个人修养。

装逼专用: 喜欢装逼的大都是年轻人。读书不多却想像大学问家一样得到别人赞许的眼光。特别是书架上摆一排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村上春树、昆德拉……外国文学更是装逼神器。

忙碌又怠惰的书虫: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是从小读书长大的,把读书当做一种认真也正经的消遣。于是每次逛书店都会挑几本喜欢的书,以为总有一天可以拿出来读一读。而且每次网上搞促销,他们都觉得是个屯书的好机会。

盲目追随崇拜: 当下有很多推荐读书的微博、微信平台,他们会定期或者不定期推荐书单,有的会冠上权威的名号,加上“必读”之类的字眼;有的会借明星、名家之名,“XXX推荐”之类,明星效应本来就是不可估量的营销手段,粉丝们买下那些书并非是崇尚里面的知识,而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对偶像的忠诚,实则这只是盲目追随。

http://www.timetimetime.net/yuedu/71492.html
[/b]


以上说法很有道理,但是个人觉得还是没有切入要害。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一个人购买行为也许会更贴切。这个角度是从对人类习惯的研究切入,用于回答这个问题,很有说服力。

这个领域中的一个著名的研究案例:一只猴子,被绑在椅子上,它面前有个电脑屏幕,头戴脑电仪,只要它能够触碰电脑屏幕上的横杠一次,就会从天花板垂下来带蓝莓汁的饮料。经过几轮刺激,猴子慢慢建立了一个习惯圈(解释一下habit loop:它分为三个部分:cue刺激,rountine 例行程序 and, reward奖励,),也就是只要点击横杠Cue,就有蓝莓饮料Reward。养成习惯之后,猴子的大脑脑电波也从开始见到蓝莓饮料开始剧烈波动,到只要点击了横杠就开始剧烈波动。这个大脑电波的变化被解释为,在它的习惯圈里有了Crave(渴望,属于routine中的一部分),就像抽烟的人见到烟盒就开始渴望尼古丁刺激是一样的道理。也就说猴子认为,喝果汁的快乐是与点击电脑屏幕的横杠是成线性联系的。

如果用这个实验来解释我们买书行为就是:我们见到打折促销或者别人推荐书,就开始产生Crave(渴望),我们开始预期买完之后,那种读书的美妙感觉,如掌握一定知识,了解一个故事,欣赏一份文艺心情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先从想象中得到快感或者满足感。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的,满足感得到之后。是这个习惯圈(habit loop)已经完结了。

实际上,坐下来读书是下一个习惯圈的事情,这就要找到新的刺激或奖励才能开始一份新的循环,比如老师让你写作业,然后给你分数。作业就是刺激,分数就是奖励,这样一个新的习惯圈才能养成。当然,如果不需要交作业,自己就要想办法刺激自己,就像我在书为什么要一起读写到是一样的。共读是为了获取刺激,而奖励就是大家的相互鼓励。

以上材料来自于阅读书目:The Power of Habit
读点书,让自己更好的看世界!
资源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使用,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微信@我:ttdottt,一起读书


    关注 小芳老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