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亲历北纬30度线Le Sud - est de 30 degrés de latitude nord

 

按说今天应该是接续昨天的图文的却又另立了一个新的标题:北纬30度线不是故意想这样做的可能是自己的思路仍然对3...



按说今天应该是接续昨天的图文的

却在不知不觉中又另立了一个新的标题:北纬30度线

不是故意想这样做的

此刻笔者的思路牢牢地像被什么固定住了一样

。。。

可能是自己的思路仍然对30度线情有独钟、仍有未尽欲言的事情吧

不妨干脆浪费掉十二分钟放思绪一路脱缰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十分有趣

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地球上北纬30度线附近的生物具有特殊性

就像处在同样环境里的人与人之间会有差异是正常的道理一样

只不过地球上唯有北纬30度线附近的生物更加的特殊

相对来说

仿佛即使是这里的人

也有了明显的有别于其它地方的人的思维习惯(貌似是这样的)

比如按照通常的一般的大数人的习惯性思维习惯

往往会对自己常见的一些东西不再会去注意

转而对出现在自己眼前不熟悉的事物生产注意或是兴趣

对艺术家而言这种现象多被形容为是一种“求新求异”

就普通人来说则多被叫做“见惯不怪”或是不再“稀罕”

但无论是把求新求异当成自己的一种理想、事业、渴望、去刻意的追求

还是因为早已经见惯了、没有了必要、不再稀罕了的一种习惯性认为

总还是可以从这些现象当中看出一些意识上的差别的

在许多时候、许多地区、这种差别还会体现的十分的明显

比如:

南方的绿色植被的物种通常是会比北方的绿色植被更丰富、更多样

按常理——这里的人们应该不会“稀罕”这些野草才对吧?

可结果不是的

结果是南方的多数城镇对于野生的绿色植被仍然具有明显的“爱意”

而我们

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北方的一些城镇里的人对于自己身边常见的一些野草通常不会感兴趣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城镇里的人就不喜欢绿色

只不过

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只对异地的绿色充满偏爱、或着说“更”有兴趣

换句话说

南方大部分地区里的人们

对自己身边的大部分的绿色植被是不会有意的进行排斥的

而北方的一些区域里

人们则往往不是很喜欢身边的那些常见的绿色植被

不仅如此——还会有意的进行排斥

这种现象的确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这就不可避免的必然会出现一个悖论:

——越是缺少绿色的地方水土就越是流失的严重

其展现出来的特征就是秃山多、禿岭多

二是原生植被种类越来越少

三是土壤成分、结构、越来越单一、贫瘠

加上人类对于肉质类的崇尚以及追求——例如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当然是无可指责的

但也正因为是“无可指责的:

——个人因饲养出现的对放牧的需要在一些区域里就形成了现实中的问题

这些现实中存在着的问题还在无序的扩大过程中

却并无任何的限制以及策略上的应对

这也是造成当地的可饲用野草资源遭受到的另一种直接的打击

何况

饲用类的野草生长的原始土地本来就已经日渐减少的不多了

加上人们普遍的又不怎么待见这些本地的野草

在这些许多的综合因素的影响下

本地原生的野草的生存状况并不理想

(盲目追风的一些人就是因为考虑不周上马了饲养场不到半年就倒闭

直接原因就是无法解决饲料的问题)

野草长期的受着来自人类的多方面的影响

尤其是来自人的意识形态上的抑制

比如人工拔除、施以药剂清除、大面积使用异地花草来置换掉本地野草等

本地的野草资源可供做优良畜牧业需要的资源品种已经大面积畏缩

而外来的大多数的花花草草又因为可能是水土不服的原因

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药剂的施养、药剂的除虫等等

土壤已经失去了可以自己正常循环的过程了

生态建设的大门早已经被迫打开了

但是生态建设的思维却在一些地方因为思维的僵化

——锈死了



。。。

一个个时髦的以生态的名义很快的建设完成了

但是对植被的管理方法

却仍旧是按照昔日的陈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习惯去管理

土壤本身的营养物质来源也因为土地长时间的裸露

得不到腐殖酯的涵养

——不怕

——因为他们可以施用现代化肥

尽管这样做对土地非常的并不友好

对环境也不十分的友善

——没关系

——我的地盘我做主

如此

土地因为长期的裸露

土地的水土的流失也就一年比一年的严重、土地的营养物质日渐衰落贫瘠

无序的放牧者为了自己的利益

则只能是偷偷选择去一些人工的旅游区里进行放牧

一个本不该出现场景

就这样不避免的出现了

一个不可能不时时充满着因各种利益而出现的矛盾的“循环”

就这样正式的开始了

2017年1月16号凌晨



图文第20期


    关注 山西临汾爱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