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穿在身上的一部苗族史诗

 

关于苗绣的起源,有一个优美的传说x0a苗绣技法、图案-——x0a苗绣,她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诗...


苗绣,好像一副移动着的春天图景


苗绣是指苗族地区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就名列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笔者生长在苗区农村,从小就耳濡目染周围女性做女红,为做客或赶场着盛装的妈妈或者漂亮的姑娘们感叹不已。她们的衣服、裤子、鞋甚至用作揩汗抹嘴的手帕都绣着花朵,配上银饰,一路叮咚作响,好象一幅移动着的春天图景……那美呀,一直储存在脑海深处。最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苗族歌唱家宋祖英着苗族盛装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演唱,倾倒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心想,那都是些西方人啊,为什么会为一个东方歌者如痴如醉?宋祖英的歌声的确甜美,富有穿透力,她身上的苗族盛装繁花锦簇,富丽堂煌,尽管对东方文化不甚了了的人也会观之而心灵震撼。有人说,苗族服装就是一部苗族文化史,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厚重了。这话我信。我还坚信,让苗族服装(盛装)富于璀灿的便是在苗族地区流传不衰的传统技艺——苗族剌绣艺术。



一、苗绣的起源
苗绣起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所谓雕题,就是用野刺刺破皮肤,涂以朱砂或其它色彩;文身就是在人的身上刺仿某些动、植物的花纹,以便与周围环境融合,从而更多地获得生存的主动权。上古时期,人们深处深山密林之中,对自然认识不足,许多有生物、无生物都是他们的崇拜对像,模仿龙、夔的花纹雕题文身,吓唬百兽;模仿凤的文身,则让自己美丽,百鸟拱卫。三苗国时期,发明了蚕桑术,雕题文身开始从残酷的护身艺术逐渐形成美的装饰艺术,人们开始热衷于一种称着“描”的艺术方式,就是用朱砂等色彩仿生物色彩在蚕帛上描绘花纹。到了骨针、铜针、骨织板、铜织板出现后,雕题文身艺术又进一步演变成挑花和织花。周代有了铁针,濮人后裔的挑花技艺发展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在蚕帛经纬线上垂直交叉,挑出物体的象征图案的艺术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化生活的要求,凿花、绣花的艺术方式便一步步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技艺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普及,形成两大派别——湘绣、蛮绣。湘绣以居住在湘江流域的一支濮人后裔为主体,绣花技艺追求的是写实逼真的艺术境界。蛮绣以居住在沅江流域、乌江流域的六蛮、七戎的蛮氏为主体,其凿花、绣花、织花技艺向幻想的艺术境界发展,保持濮人后裔挑花、绣花、织花的对称图案格局,形成现在的苗绣、苗锦风格。

苗族是驩兜部与南蛮部、三苗部与西戎结合组成的。因为组成苗族的氏族部落大多居住分散,不相同属,部落间便形成了各自的文身装饰艺术。元、明、清时期,一些汉人典籍为了便于他们的叙述,按服装色彩将苗族划分为:红、黑、花、白、青五种。红苗以七戎、六蛮为主体,以龙、凤为图腾;黑苗崇拜盘瓠神;花苗以凿齿民为主体,以蝶为民族徽;白苗、青苗则视狮子、麒麟为神圣。这种图腾崇拜极大地影响了民族绣品装饰纹样风格的形成。不过,苗族各支在长时间、远距离的历史迁徙过程中不时交往,装饰纹样也随之相互借鉴、补充和渗透,形成了现代苗绣总格局之下的地方差异性。



二、苗绣的风格技巧
苗族历史上缺乏统一的文字,亦如对自己悠久的历史没有典籍记载一样,对于苗绣的文字介绍也就只能借助汉文化典籍颇有偏见的点滴描述,人们知道得更多的是湘绣、苏绣、蜀绣、粤绣,并尊奉为中国四大名绣。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得知湘绣、苏绣、蜀绣、粤绣是特定地域内的一种工艺,因地域不同各具特色、风格与技巧,但都属于汉文化商品范畴。苗绣则不同,苗绣是苗族妇女的手工技巧,长久以来只属于民间手工艺术产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近年来,也有一些人适用缝纫机绣花,虽然速度快、产品多,美则美矣,但人们总觉得机器弄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如手工刺绣的效果好,价值也就不能同日而语。这是为啥呢?原因反映在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苗绣的制作者是人而不是机械。苗族人长期的生活环境构成他们自由酒脱不受拘束的性格,借以美化生活的刺绣艺术来自生活却高于生活,自由想象的成分比较多,就颜色搭配和构图而言,同一真实物体的表现会因为不同的绣女出现多种效果,这是无论如何精密的机器都难能达到的。

苗绣的材料是布和线。布的种类有麻布、棉布、丝绸布、化纤布等,有工厂生产的布,也有苗族家庭的家织布。采用工厂生产的布料作剌绣的底布是现代工业兴起以后的事,此前的苗族妇女刺绣所用的底布基本上是自纺自织的棉布或绸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苗绣则要求不同的针法适用不同质的布料。绣花、插花最好采用细薄的丝绸布或化纤布;家织棉布、麻布或工厂生产的经纬纹路较明显的布适于挑花或串花;至于捆花、洒花、点花、贴花、粘花、堆花等适用的布料就没有严格的要求。绣线的种类也不少,主要有丝线、棉线、麻线、金线、锡线、铜线等。麻线主要用于比较粗犷的绣品;毛线用在网丝格较明显的粗麻布或毛线织的锦布上;金钱、锡线、铜线除少部分单独串花剌绣外,主要是辅佐大面积的绣花、插花中的捆花、洒花之用;棉线、丝线用于大面积的绣花、插花,有时也用作贴花、堆花、补花钉牢等方面。

苗绣的针法多变,除了一般的平绣、十字绣、打子绣、布贴绣外,还保留了汉唐时期的辫绣(锁子绣)、卷绣、盘绣、叠绣、补绣和纳纱绣等。辫绣时,首先是纺织辫带,然后刻刺花样。花样刻刺好后,贴缀在裱衬好的面料上,再罩上一层薄皮纸,就可以进行刺绣了。辫绣的剌绣操作技巧不复杂,只要将编好的各色辫带根据图案各部纹饰的需要,由外向里,挨次循环盘绕、填缀、锁扣即可。绉绣、卷绣(亦称凸绣)却是以编好的辫带在绣样上来回折叠锁扣或扭曲锁扣。绉绣做工讲究平、整、均、齐,卷绣则往往是和辫绣或绉绣在一块绣片上面配合使用,绣品纹样浑厚粗犷,稚拙壮丽,呈现一种浮雕美。盘绣工艺则是以粗线在绣样上保持一定间隔依次循环盘缀填充,然后在两线之间用丝线来回进行交织编绣,绣出的纹样古朴典雅,有着浅浮雕的韵味。纳纱绣,也叫数纱绣,受织物经纬线的制约,绣品纹样基本呈几何结构,纹饰规则划一,色彩对比强烈,应用满针剌绣方法,效果酷似织锦。破线绣承袭了我国传统“顾绣”的劈丝绝技,一根丝线破成数丝,用皂角仁加工打光后,按平绣的针法进行刺绣,以绞针锁边,绣出的纹饰针脚整齐,绣面平滑光亮,工艺精湛,分外华贵。松桃苗族地区现在较为普遍的剌绣手法是平绣和十字挑花。前一种绣法重于图案布局的美观匀称,用天然丝线照图以平针刺绣法将丝线均匀平整地绣在布面,色彩闪亮,针法细腻,绣品立体感强。后一种绣法也叫十字绣,有素线、彩线两类。素线挑花是苗族剌绣的最早形成。针法十分简单,即按照底布的经纬定向,将同等大小的斜十字型线迹排成理想的图案。由于其针法富有特点(十字针法、长短针法、回复针法),绣品纹样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具有浓郁的民间装饰风格。



三、苗绣的图案纹饰
由于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组成这一民族的氏族部落较多,在长期的战乱迁徙中,形成了居住分散、互不同属的状况。为了铭记、崇拜自己的保护神,区别族内的各氏族,便以某种动、植物作为自己氏族的代表装饰自己,所以各氏族的装饰纹样都有不同的主体内容。一般情况是:蛮氏族以凤为主体,戎氏族以龙为主体,蛮氏族以麒麟、狮子为主体,僚氏族以花果为主体,莱氏族以鱼虾、水草为主体,樊氏族以蝶为主体……近山者多配花、乌、走兽,近水者多配龙、虾、鱼、藻。当然,随着历史发展及文化艺术的交流,氏族间的装饰纹样便不可避免地相互渗透,图案纹样的含盖面更加广阔。自然界的许多物象,如动物类的龙、麒麟、狮子、鹿、猴子、狗、猫、喜鹊、锦鸡、鸳鸯、画眉等,植物类的松、柏、枫、桃李、牡丹、玫瑰、芙蓉、金瓜、石榴、葵花等,都成了他们借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反映内心美好憧憬的对象。有的则直接采用福、禄、寿、喜、康、日等中文字样来表达。鱼虾、花草,象征虾生鱼养、子孙繁衍,花开草绿、欣欣向荣,表现人们向往自由繁荣的幻想境界。如配以一些几何图案,象征性的地图,就显示着一些氏族祖先迁徙的路线,起着记叙历史的特效,既有装饰的美感,又有铭记祖先的意义。由于图腾崇拜的影响,以图腾为主的构图内容还比较多。例如:龙锦纹样,就是敬仰祖先“仡戎”的心理意识的表现手法,均衡构图的“母子龙”象征祖孙温存团聚,“对偶龙”象征生活的美好欢乐。

图案纹样的组成,大致分为枝纹、坨纹、角纹、边纹、方纹五种。枝纹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花样,用于点补图案中的空缺部位,使绣面平稳紧凑活跃。坨纹,是用几种枝纹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圆形、四方形、五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等规则和其它不规划形式。规则形式的坨纹包括向内或向外的辐射式,上下或左右对称的横立式,上下左右互相调换方向的转换式,绕一基点周围转向的回旋式。坨纹的用途比较广,小的可组成花边,大的可用于大幅装饰品中间或单独应用,如被面、枕头、门帘等。角纹是一种能单独应用或和坨纹等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装饰品的图案,包括两边对称、两角对称、三面对称和自由式几种形式。如在背裙、扇形围裙中作单用角纹,在手巾、被面上作配合角纹。边纹是依照一定的边周两向延长的图纹,可分为直线、非直线两向延长,对称、非对称连续以及对称不连续等几种。可以单独应用,也可用来作衬托。方纹是由一个基本纹样向周围循环连续组成大的纹图,有散点式、点缀式、在花段上构图刺绣而成特殊的重叠式。一般用在白衣绣花、衣背花、动物图纹身子的“填心”等方面,使饰品大面积或局部显出整齐划一的效果。

苗绣的图案纹锦内容广泛,如果从功用角度来划分,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装饰图案、仿物图案、寓意图案、汉字图案。装饰图案多用作花边或条状绣品,如滚肩、衣袖和裤管的装饰,传统纹样有“八字格”“褡字格”“回形边”“马”“山岭”等。仿物图案一般多用于服饰、褡裢、枕头、手帕、围腰等,常见的纹样是石榴、牡丹、桐子花、鸟、蝴蝶、鱼、宫灯、龙、凤、日、月等。寓意图案一般用于大型的绣面,如床檐、门帘、包布、床单等,传统的纹样有龙舟、舞蹈、舞狮、打猎、二龙抢宝、双凤朝阳等。汉字图案主要杂绣在其它图案中间,常见的有“五”字,福禄寿喜和长命百岁等字样。苗族剌绣图案纹样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上古原始思维的审美特征,令人吃惊地看到苗家人原始图腾思维创造性地自由表达——拙野恣意、古朴无华的造型特点,或浓重沉稳或艳丽泼辣的色彩配置,敢取敢舍、夸张局部特征的写意手法。



四、苗绣的艺术特色
苗绣与苏、蜀、湘、粤等绣品不同,不是工艺品,而是日用品,不是专业绣女的杰作,而是一个个苗家女的心血。苗族姑娘从小就跟着大人学习刺绣,熟悉绷架、针、剪刀、顶针、针夹等刺绣工具,懂得如何制花样,如何上绷架,如何配置色彩不同的丝线。五彩丝线凝聚着她们对生活的全部理想和憧憬,用母亲口传身授的刺绣技法和传统纹样不自觉地延续着苗族的历史和文明。说句内心话,苗绣的本质便是苗族女性的心灵之花。因为她们刺绣不打底稿,也很少描画草图,大都是凭着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着底布的经纬线或挑或刺。她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谋篇布局,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进行巧妙的组合,使之形成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

刺绣是一种长时间坐着操作的安静的劳动,又是一种艺术性的劳动,成果多表现出民族或地域性色彩。湘绣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发展中吸取了苏绣、粤绣的许多优点,其艺术特色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一种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风格。山水能分远近之趣,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名满天下。蜀绣的艺术风格表现为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可谓传绘画之神韵,灭针线之痕迹,具有一些呵成、气韵连贯的审美效果。粤绣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图案工整、富于夸张,色彩艳丽、对比强列,针法多样、善于变化。尤其是运用“水路”的独特技法,使绣出的图案层次分明,和谐统一,特别醒目。上述四大名绣,不仅可以手工制作,而且还可以运用现代机器规模化产出商品。苗绣是苗族女性的心灵产品,一般都是手工制作的,机器制作无法实现苗绣本来的艺术高度。虽说随着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会有些突破,但绝对不会超越传统苗绣固有的艺术特色。这些艺术特色表现为:一是色彩鲜艳明快。苗绣中多以红、绿色为主,辅以其它颜色,而且花纹稠密,色彩更显艳丽浓烈、富丽堂皇,使人有爽朗炽热之感;二是纹样造型夸张生动。苗绣图案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苗族女性在对自然物象仔细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抽象,大胆地进行夸张变形,表现创造者的审美感受和理想。如绣一条鱼,头圆、身肥、嘴小、眼大,形象生动可爱;如采用龙的纹样,就有鸟龙、鱼龙、牛龙、蛇龙、蜈松龙、鸡龙、蛙龙、象龙甚至双身龙、双首龙、长脚的蜈蚣龙、无脚的蛇身龙等数十种不同的文样,正如某位名人说的:“中国龙的躯体真正得到随意舒展的地域是在偏僻而自由的苗疆。”(参见徐炼《中国民间美术》P27);三是构图对称和谐,形态自然。无论龙凤、花草、虫鱼都要求对称排列,挑花尤其如此;四是不同形态的物象自由组合,情趣盎然。她们将自然之物或图腾物重叠变形和变异,鱼可以和花辫组合,蝴蝶身上有果子,石榴表现为蝶身,触须可能是枝条或花草叶子,植物绘成人脸,龙加上一条花卉的尾巴……丰富的寓意和意念非现代人所能臆解。苗绣不受自然形态和时空的约束,而注重情趣的表现。每一个画面完全凭创作者的想象和情感的自由倾泻,能让桃花、梅花、菊花共存,让天地中的动物、植物同生,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正如一位大学教授所说:这种特殊的审美经验,既不是现在人们的感性生活经验,也不是远古社会原封不动的原始艺术经验,而是大跨度跳跃式的古今共同运行的复合体验。尤其是苗绣中反映的史诗般的神话,蕴涵着遥远的中华上古文化,只有我们用心琢磨透了苗族审美文化与中华上古文化的联系,才能真正理解苗族的绣绘。从而获得艺术大师刘海粟“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的高度评价。



苗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关于苗绣有一个优美的传说,说是远古时候,有一个叫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徙跋涉的艰难历程,用彩线记事的方法,过黄河就绣条黄线,过长江就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作标记,抵达最后的落脚地时,从衣领到裤脚都绣得满满的。现在,苗族女性喜欢在喜庆场合着盛装,为的是缅怀故土,纪念勇敢智慧的前辈,同时也为了传承前辈们传下的这份美丽,继往开来,创造更为美丽的生活前景。作为一项艺术,我们期待苗绣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吸取更多的养份,进入国人称颂的名绣之列。

原题《苗绣浅谈》

作者:龙玉良
链接阅读
通过点击本微信公众平台“往期回顾”:

(一)苗族婚礼上头条,全国人民见证他们的幸福

(二)接龙,苗族古老的祭祀活动

(三)古老是还傩愿,戏剧的活化石

(四)一场跨省的苗家婚礼,幸福在高速路上奔跑

(五)神秘的苗族丧葬习俗(1—4)


苗乡故事 ❤传播苗岭好声音

故事热线:15185821172

编辑邮箱:mxgs619@163.com

微信号:mxgs619



手机扫一扫     即可关注


    关注 苗乡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