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越来越远的亲情

 

几天前,还没回家的我接到了家里的电话,问票是不是买好了,也嘱咐说阳台的衣服要记得收好。...





特别 · 话题
“越来越远的亲情”


几天前,还没回家的我接到了家里的电话,问票是不是买好了,也嘱咐说阳台的衣服要记得收好。因为还在工作,我匆匆回了几句,挂了电话。

而还在办公室的大家,都不自觉地提到了家里亲戚的二三事。印象深刻的,是某人脱口而出的那句,“感觉有些亲情已经越来越远了,虽然我们不想承认。”
今天,我和朋友们聊了聊
自己真实的感受
特区小胖说
“我在亲戚群里
却没有一个人加我”
去年过年时,表哥把我拉进了亲戚的微信群。

除了等红包,我开始担心加了亲戚之后的分组问题。毕竟,我朋友圈的腐烂生活是不能让他们看到的。

但我发现,几个月过去后,群里除了放一些乡土小视频、中年人表情包,还有一些过期的谣言文章外,就没有什么太多的交流了。两个群一共 50 多人,也没有一个人加我。

有时候见到有人发红包,我就想要不要发一个大的刷一下存在感。其实我知道,他们就算加了我,大家还是不知道说什么话。

想起最近一次见面,亲戚们问了一下我的年龄和身高,然后就是一阵欲言又止的沉默。看来,他们也并没有很想和我聊天吧。

匿名编辑说
“慢慢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事。”
两年前,我还在不断地和人分享我家过新年的特别传统:除夕那天,我们几桌亲戚会围在一起,然后按照年龄,从大到小轮流拿着麦克风分享自己一年的成绩。

而从去年开始,这个传统就终止了。期待已久的聚会,变成了自己家里的一桌子安静的年夜饭。分享后派红包的热闹环节,也成为了记忆中的事。

不过这只是表面而已。其实,从去年开始,我来到亲戚家,已经开始听到以前听不到的内容了。可能因为自己已经长大,他们开始把自己家庭里的难处以及兄弟之间的矛盾告诉我,而在这之前,我一直觉得他们关系很好。

有次,有个亲戚甚至在我面前一边哭,一边破口大骂一位我很尊敬的长辈,是怎么样过分地对她。我妈只能尴尬地把她送出了家门,让我不要完全相信她说的话。

大概以前看到的美好都是被粉饰过的吧,慢慢接触到了真实之后,新年已然没有以前那样值得期待了。
Kitty 说
“失望的是,维系亲戚关系的
有时只是利益。”


大概八九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很顺利,家里过得算是比较好的。

临近春节,大姨和二姨来吃饭。我坐在妈妈旁边一边摆弄着玩具,一边听着她们闲聊。

大姨说,快过年了,让妈妈给她一点钱他们家买车。二姨说,让妈妈给点钱给二姨夫买房子。我看着妈妈,疑惑地问:“我们家真的这么有钱吗?” 妈妈把我撵回房间,还关上了门让我不要出去。

但隔着一层门,我还是能听到妈妈在说:“无论我有没有钱,都不关你们事,这钱我不借。” 然后就是摔门的声音。我冲出去的时候,大姨和二姨已经走了。

现在我都还记得妈妈眼神的空洞,“我从小一挣到钱都往家里送,生活稍微好了一点,他们就眼红,我是免费银行吗,这到底是什么亲情?” 后来,妈妈和外婆家断绝了关系,我也有几年没有见到那些亲戚。直到外婆生病了需要妈妈出钱,他们才又联系妈妈。

他们留在我印象里的,都是和钱画上等号的形象。但即便是这样的利益关系,他们还是要在过年的时候,装作热络地维系着。

菜籽酱说
“实话说,我真的不认识
八大姑父三大姨”
每次回家过年,都是我“尴尬癌”发作的时候。几年连微信窗口都没有点开的亲戚,一见面就要表现得热情似火。

而另外一件艰难的事是,我经常不知道这些亲戚是谁。后来每次见面,我甚至都开始放弃问我妈这是谁,直接改叫叔叔阿姨了。

陪着亲戚聊天喝茶,似乎是更尴尬的事情。他们八卦着哪个人又没结婚,哪个人又找到了工作。我虽然没在认真听,但还是要努力附和他们,作出令人满意的反应:“不该啊,这怎么行!” 否则,难免会落得一些责备,“难得过个年,你怎么一点也不上心。”

如果我心里有弹幕的话,大概五颜六色飘过去的都是:“关我啥事?(黑人问号脸)” 而同样的场景,每年的春节都会经历一次。

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挺虚伪的,很心累。
Echo 说
“我没有太悲观
因为过年其实也是一个机会”
虽然前面那几个一直在吐槽过年,但他们几个抢票回去的时候,都是很积极的。

我算是离家很远的人了,广州到呼和浩特,就是从最南到最北跨越了一个中国。所以大学来了广州之后,我就只有长假才能回家了。

今年更是特殊,远在南方的大姨二姨也来内蒙陪外公外婆过年了,三四年都难见一面的亲戚也因为春节有了团圆的契机。

前几天,外婆 84 岁大寿,一大家子难得坐在一起。现在想想,最近的一次和姨姨们见面已经是高二的事了。亲戚是越来越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认真坐下来聊聊天。

当然很多时候,我也要听一些并不感冒的话题,什么老叶家的儿子今年去当兵了、老张家的姑娘到北京工作了之类的。但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可以围着一台电视聊聊天,那种难得的家的感觉,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吧。

而在最期待的年夜饭,爷爷都会准备“蛋角”这道拿手好菜。同样是一勺蛋液,一筷子肉馅,全家没有一个人能像爷爷一样,能一下子包出一个胖嘟嘟的小蛋角。啊,我又想吃了。

 马拉拉说
“我们早过了‘吃糖’的年纪了,
为什么不做多点事。”
去年,我们家发生了很多事。

简单来说,就是姑父生活不检点,欠了很多钱,也在外面养了私生子。后来拿了家里的一笔钱之后就杳无音讯了。

去年的年夜饭,姑姑因为这件事没有出现。可大家还是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喝酒吃肉,面对姑姑遭遇的事,并没有人想过问太多。

我刚把筷子提起来想夹菜,爷爷的电话又响了。姑爷用爷爷的信息担保,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天至少要接五六个催款电话。看着儿子们都低着头吃饭,奶奶叹了口气,让爷爷按掉。

我很心疼,想让爸妈管一下。但他们说了一句“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就没了下文。

那天晚上,我没有和他们一起打牌看电视。咨询了学法律的朋友后,第二天我就给姑姑打了长途电话,让她尽早向法院申请离婚。一吃完午饭,我就拉着爷爷去营业厅重新办了卡,销了原来的号。

妈妈责怪我多管闲事,但我还挺庆幸的。因为爷爷再也不会收到骚扰电话了,而姑姑今年也重新结了婚,过得开心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姑姑又能和我们聚在一起过年了。

每个家里都需要有一个人,不那么要脸地把所有人缝合起来。大人们累了,也许该我们来了吧。

最 后
小时候,我希望家里人越多越好,这样在大家前面舞跳得再蹩脚,也有很多人鼓掌。更别说长得水灵灵的表妹们,跟着我上山下地,能把秋天剩下来的苍耳,全卷毛衣上往家里跑。

那时候,小孩子都还没长大,爸爸还没有啤酒肚,而大家都穷,买不起一件五百块的大衣。但要是有谁需要一个人帮手,亲戚们还是很愿意马上从城南赶到城北。

也不知道是这十几年里发生了什么,感觉大家都改变了很多。以前妈妈喜欢买一罐瓜子和花生回家,对着春晚就能聊一整晚。

但现在,张口闭口的都是这个小品不那么好笑了,微信里不断的红包刷着屏,大家都拿起了手机。

现实就是这样,改变之前,从不会事先通知你。而逐渐长大的我们,也终于不得不面对这个重要的新命题:离开了家之后,距离或许正在让亲情越来越远,我们到底要怎么面对呢?

还有几天就要吃年夜饭了,吃饭的时候,别忘了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哦。
听到一首特别又开心的歌
今晚也分享给你
图片 / 《小森林之冬春篇》
音乐  / 《陈小熊-八十岁的歌》
来源/ WHATYOUNEED



    关注 青年观察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