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移动的灯火【佳作有约】

 

一柱强烈的灯光刺破了夜空,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忽隐忽现。x0a姐弟俩又迈着艰难的步伐,穿过茫茫雪地,朝着学校的方向赶去。...





沈洋老师近照

作者简介:沈洋,70后,出生于云南昭通大山包。

在《中国作家》《中国校园文学》《文艺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

已出版小说集《红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阳光》、长篇小说《大救驾》《万物生》、长篇纪实文学《彝良大地震》《遥远的洛泽河》《他乡是故乡》(与沈力合著)。中篇小说《包裹》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编剧之一),入围第35届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金像奖”、第四届奥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获评为国家教育部和广电总局第30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十部优秀影片之一。

央视八套、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电视剧《锻刀》文学原创作者之一。

移动的灯火
沈洋
风,劲得像一柄利剑。

大山包的山山岭岭,都被漫天大雪覆盖,白茫茫一片。

这些天,我的学生经常迟到,这是我到大山包教书以来学生迟到最为频繁的一段时间,让我很是恼火。我明白,这是天冷雪大的缘故。但我还是在班上很严肃地告诫同学们要早睡早起、路上不要贪玩等,每次和同学们说起这些,我都看到我的学生们一个个神情专注,一副“下定决心,永不迟到”的样子。同学们的认真劲儿给了我信心,让我一下子得到了无限的安慰。


图片来自网络可就在这时,教室门响了,响声十分微弱,游丝一般,这声音我太熟悉了,肯定又是林希和林望两姐弟。

林希和林望家庭困难,衣着十分单薄,只见他俩各披着一丛破烂的羊毛披毡,缩着头站在教室门外,两人的头发都凝上了一层厚厚的雪凌,白得像圣诞老人的胡子。两姐弟都冷得发抖,嘴唇乌紫,让人心疼。但他们迟到的次数真的太多了。

“咋又迟到?这是第几次了?”我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姐弟俩像是遭遇了一个炸雷,头有力地扬了一下,脚尖也像是听到了口令一样,向上踮了一下。尤其弟弟林望,牙齿抖得咯咯响。

第——六——次——了。

弟弟林望的声音小得像是一只病蚊子的呼吸。

林希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后又低下去,盯着地板看,像要用目光把水泥地板剜个洞似的。披毡上的雪粒抖落了一地,不一会儿就融化成水,流到了教室内。

我不忍心让姐弟俩再站在门外了。我伸手拍拍姐弟俩的肩,让姐弟俩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站在讲台上,我看到林希和林望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那之后,姐弟俩就再也没有迟到过了。



转眼已进入了昼短夜长的深冬。

应朋友之约,我们选择了一个大雪封山的凌晨,打着手电筒在黑夜中走了十几里山路,早早地守候在跳墩河边。我们是专程来看黑颈鹤的。夜黑得像刷了黑漆。此时已进入黑暗的黎明时分。天更黑了,夜更沉了,风更大了,我冷得像乌龟那样把头缩进壳里。

看,那是什么?

一个朋友猛然惊叫一声,我们随即转过头去。

一团火光,像萤火虫。

不可能,萤火虫要在夏天才有的。

那是什么,“鬼火”?

朋友的一句话让我一下子毛骨悚然。我从没有见过什么“鬼火”,但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起,说得神乎其神。

我和几个朋友都感到奇怪。目光紧盯着那团缓缓移动的火光。那火光时隐时现,像要熄灭,马上又亮了。

我在心里做了种种猜测,眼睛紧紧地盯着那团火光,生怕一眨眼它就会消失似的。

近了,近了。透过微弱的火光,我还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两个移动的黑影。奇怪,这荒天野坝的,我们已经在黑夜中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遇见一个人呢!这雪原上根本就不像有人的样子。

清晰了,渐渐地清晰了。当我和几位朋友都以一双怪异的眼睛紧盯着前方、想破解那移动的灯火之谜时,眼前的事实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那确实是两个正在赶路的小孩。

“沈老师。”

在这静寂得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见的暗夜里,竟然还有人在叫我,而且这声音是那样熟悉。我像是进入了梦境一般。

我揉了揉朦胧的双眼,看到了一个让我始料未及的事实——眼前站着的两个小孩竟然是我的学生,就是曾经迟到了五次、被我罚站了四次的林希和林望。竟然是他们,我的目光一下子直了,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我紧紧地把两个小孩揽在怀里,心中涌起无限感慨。我对姐弟俩说:“对不起,以前是老师不了解你们上学的艰难,冤枉了你们。你们家住哪儿,指给老师看看。”

林希伸出小手朝跳墩河水库坝尾指了指,“就在那座小山脚下。”

借助东方微微泛白的天光,我依稀知道林希家的方向,但她所居住的村庄,还在山的脚下,远远没有进入我的视野。

天啊!就是这条路,我们都走了一个多小时,何况是两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他们每天来回得走两趟,凌晨五点钟就要出门,至少要走两个小时的黑路。而中午,他们只吃一点从家里带来的冷洋芋或荞粑粑充饥。我的心灵一下子受到震撼,为他们求学的艰难而心疼,更为他们的坚韧而感动。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拎在弟弟林望手上的那盏在黑暗中照亮姐弟俩前进道路的煤油灯,那火苗正以弱不禁风的姿态在风中飘摇不定,我的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我二话没说,把自己用的那把手电筒递给了林希,姐弟俩坚决不要。我说:“听老师的话,拿着吧,老师平时用不着,你们可是天天要用的,好好读书。”听了我的话后,姐弟俩才勉强收下了那把手电筒。

姐弟俩又迈着艰难的步伐,穿过茫茫雪地,朝着学校的方向赶去。一柱比先前更强烈的灯光刺破了夜空,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忽隐忽现。

当第一缕阳光翻过山头洒在白茫茫的山野间时,眼前的雪原光芒四射、无比温暖,我一下子想起了姐弟俩的名字,把林希、林望与“希望”二字联系起来的话……

我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好沉、好重。

原载《中国校园文学》小学读本2017/2

你可能感兴趣

第五届“小作家杯”全国中小学生征文启事

《中国校园文学》第三届教师文学作品征文启事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一键购买中国校园文学


    关注 校园文学小学读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