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馆儿童展厅的科学表演

 

科学表演是一种有效的科学传播方式,在历史上曾有过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著名的科学表演。...

点击标题下「晋江科协」可快速关注
科学表演是一种有效的科学传播方式,在历史上曾有过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著名的科学表演。近年来,科学表演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在国内外科技馆中广泛开展,然而不同场馆、不同人员开展科学表演的效果差异较大。本文总结提炼笔者在中国科技馆儿童科学乐园展厅一线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探讨在科技馆儿童展厅做好科学表演需要注意的主要因素,以抛砖引玉。
一、科学表演的一般规律
科学表演是借助于令人惊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开展的科学传播活动,旨在传播科学知识、方法和情感,并根据观众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二者平衡统一。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理解科学表演需要从“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做(how)”三个维度予以展开。

(一)科学表演“是什么”

科学表演作为一种科学传播活动,追求一定的传播效果,所借助的传播手段是科学现象、科学原理及应用,其核心是演示内容的可视性,即演示的科学现象令人惊奇、有趣。实践证明,科学表演的传播效果,与演示科学现象的惊奇、趣味程度正相关。可以说,科学现象是科学表演赖以存在的基础,科学表演是借助令人惊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开展的科学传播活动。

(二)科学表演“为什么”

科学表演作为科学传播活动,表演的内容是为了传播科学,其传播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方法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际操作中,很多表演者注重具体科学知识的传播,常忽视其他层面。此外,表演时由于面对观众的不同,三个层次应有所侧重。如针对学生的表演,应侧重知识层面的传播;针对儿童的表演,由于儿童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应侧重第三个层次,注重激发其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简言之,科学表演的目的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方法和情感,并根据观众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三)科学表演“怎么做”

科学表演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首先,表演的内容需具有科学“营养”,且“营养”越丰富越好。其次,科学表演作为舞台艺术,需遵循舞台表演的规律,追求舞台表演的效果。表演规律很多,包括设置悬念、讲求脉络、注意互动等。某种程度上,魔术也是一种科学表演,它充分利用了舞台悬念,其背后是某种科学原理,不过表演结束后不会揭开谜底。舞台表演的效果通常由观众人数、观众掌声等体现,科学表演的效果评价也与此类似,可从观众觉得是否“好看、看得懂、得到启发与感悟”三个方面去评价。总的来说,好的科学表演应是科学与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二者平衡统一。

科学表演可分为科学实验、科学秀、科普剧和其他科学表演。其中,科学实验和科学秀的一大区别是,科学实验表演结束后需要解释科学原理,科学秀不用解释原理。
二、儿童展厅科学表演的特殊性
纵观世界科技馆的发展,建设专门的儿童科技馆,或者在科技馆中扩充或增设儿童展厅,已经成为近年来科技馆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随着我国科技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科技馆在数量、规模方面发展迅猛,很多科技馆都设立了儿童展厅。根据科技馆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儿童展厅(又称儿童乐园、儿童科技乐园、儿童科学乐园、儿童天地等,本文统称为儿童展厅)人流量最大,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从观众群体的角度来看,儿童展厅观众群体结构单一;核心受众群体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弱。在儿童展厅开展科学表演,要顺应观众结构的这些特点而展开。

(一)观众群体结构单一

科技馆儿童展厅的观众以亲子家庭为主,儿童是参观群体的核心,整个家庭围绕儿童的诉求而展开,满足了儿童的参观需求即基本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需求。这与科技馆常设展厅的观众群体大为不同,那里老年、青年、儿童混杂,观众的诉求差异大。观众结构的不同,要求科学表演的内容设计和演出方式都要做出调整,降低表演内容的难度和专业性,以适应儿童的需求。

(二)核心受众群体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弱

在短短的15-20分钟的时间内,能传播的科学知识有限,要注意激发小朋友对科学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为提高传播效果,应尽量少用专业名词,要使用儿童便于理解的表达方式。有的表演者为了追求表演的流畅性和舞台效果,甚至舍弃了知识点的解释环节,将重点放在激发科学兴趣上。

总之,科技馆儿童展厅的科学表演要围绕儿童展开,内容设计和表演风格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特点,要降低知识难度,以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为主。
三、做好儿童展厅科学表演的关键因素
中国科技馆新馆儿童科学乐园自2009年开放以来,开展的科学表演超过2000次,观众超过60万人次。演出内容绝大部分是科学实验,科学秀较少,基本没有科普剧。从实践效果来看,科普剧需要的演职人员较多,演出效果一般。科学秀效果好,但对于演出人员的要求高。根据7年来的科学表演实践,儿童展厅较为适合开展科学实验和科学秀,可偶尔开展科普剧。做好科技馆儿童展厅的科学表演,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现象明显、惊奇,易于操作,富有趣味,互动良好,注重细节,效果导向,知识拓展,确保安全等,其中前三项最为重要。

(一)需要把握的主要因素

1.现象明显、惊奇。科学表演的魅力在于演示的科学现象令人惊奇,像魔术一样“违反常理”。这要求演示的科学现象要明显、易于观察,不但要让后排的观众也可以看到,还要令人震惊,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激发起观众的兴趣和探索欲。在周末和节假日观众多时,演示的科学现象更要“大”。科学表演要想吸引人,就得在演示的现象上下功夫。

2.易于操作。科学表演最好操作简单,易于观众回去后模仿、学习。如果操作繁琐,出错的概率就大,表演的“剧情”会显得拖沓,工作人员也会觉得麻烦而不愿意演出。为便于观众模仿,宜采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活用品或易于购置的器具开展科学表演。

3.富有趣味。科学表演的一大目的是激发观众的兴趣,让小朋友觉得“科学有意思”,从而激发其进一步的探索精神。因此,演出道具和科学现象的趣味性,以及语言风格和表演过程的轻松、幽默至关重要。为此有人甚至直接将科学表演称为“趣味科学实验”。

4.互动良好。科学表演有别于课堂教学,忌讳照本宣科,宜台上台下气氛热烈,互动良好。互动分为浅层次互动和深层次互动两种。前者包括简单的提问、鼓掌、参与表演等,需注重互动的时机和次数。深层次的心理层面互动也非常重要。要求表演按照某种逻辑线索串联在一起,表演人员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众的心理一步步往前走,一环扣一环,像魔术一样处处设置悬念,不断制造惊奇。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也需要注意,如要注重表演的细节和效果,注意表演内容的知识拓展,通过常见的生活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

(二)特殊表演者的特殊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同龄人做科学表演和机器人表演非常适合儿童展厅。
1.同龄人做科学表演。中国科技馆儿童科学乐园,在周末和节假日有8-12岁的“小小志愿者”进行科学表演,尽管“小小志愿者”的表演技巧略显稚嫩,但因为是同龄人讲解,易于沟通、理解,深受小朋友的欢迎。此外,科学表演活动也受到了小志愿者的热烈欢迎,因为科学表演比普通的展项讲解要求更高,更能锻炼人,小志愿者都将被选拔参加科学表演视为对其能力的肯定和崇高的荣誉,很多家长在小朋友做科学表演时全程录像珍藏。有的小志愿者还回到学校开展科学表演,受到学校师生的高度赞扬。有的小志愿者还和家长联袂演出,促进了亲子互动。

2.机器人表演。机器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科学传播载体,机器人对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科技馆儿童展厅非常适合举行机器人表演活动。中国科技馆儿童科学乐园的实践表明,机器人表演的效果非常好,在节假日开展的机器人表演,每场观众达到两三百人,接近甚至超过科学乐园表演观众最多的科学实验表演。
四、科学表演团队的拓展
科技馆有淡旺季,在参观淡季,科技馆儿童展厅的科学表演团队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走出去”,即科技馆儿童展厅的科学表演团队,在参观淡季走进科技馆周边乃至更远地区的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开展科学表演活动。这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体验科普教育,同时能宣传科技馆、吸引潜在观众,还能锻炼科学表演队伍,一举多得。需要指出的是,学校和社区对于科学表演活动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很多学校和社区渴望科技馆能上门开展科学表演活动,为此中国科技馆开展的一些“科学表演进校园”活动,常常是供不应求。此外,有的学校甚至愿意为科学表演进校园付一定的费用。因此,有条件的科技馆可成立专门的科学表演团队,经常性开展“科技馆进校园”科学表演活动。另外,科技馆一般都是周一闭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应允许和鼓励员工在业余时间以适当的身份进学校和社区开展有偿科学表演服务,这不仅能给员工带来一定收入,更能利用市场的力量敦促员工更好地锤炼科学表演技巧,锻炼队伍。

“请进来”,即在参观淡季举办科学表演培训班,培训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师,培训交流如何开展科学表演。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师,大多由师范、幼教、艺术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任,科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少,非常渴望能接受科学表演方面的培训。事实上,扩大科技馆的科普服务辐射功能,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科普中国)


    关注 晋江科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