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自信

 

....



自卑者用“我很自信,我很自信,我很自信”來不斷麻痺自己。

(一)提到“Dang”,想到什麼?

政Dang之間本應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係,而非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不同政Dang應有各自的政治主張,如果不同政Dang都把思想高度集中到一個政Dang,那又怎麼算多Dang,撐死是同一Dang派的不同支部。當代中國大陸的民主Dang派(如中國國民Dang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農工民主Dang、中國致公Dang、九三學社等)的政治綱領,千篇一律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中國共產Dang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而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一旦提到“Dang”,便默認為GCD,這不得不讓人對於宣傳中出現的所謂民主產生某些聯想與懷疑,畢竟民主政治的應有之義是政Dang政治。

在中國大陸,每個人都必須對ZG表現出不抗拒的態度,否則極有可能失去說話的權利。八千萬Dang員中有多少是因為精神信仰而不是因為現實利益誘惑,真的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畢竟腐敗分子多數為ZGDang員。這也就不難理解,犬儒為何如此之多,謊言為何成性:只有說謊,才能換取利益和機會,換言之,社會機制鼓勵說謊。當然了,ZG也未必要Dang員真的忠誠,只要不公開反對,有沒有信仰實無所謂。

也有不願意入Dang的,想保持獨立的心,但現實擺在這裏,不入Dang不享受優先條件,甚至不入Dang就是去工作機會,很多人選擇精神妥協,成為“曾經痛恨的那種人”。想讓自己乾淨,在一個追功逐利的社會裏,幾乎是不太可能,每個人都會和體制保持某種曖昧的關係。

(二)建議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遮罩詞大全》

儘管有些事不盡如人意,但相對獨立的作者,應該還是有的,但他們必須在種種限制之下。這種相對而言的言論自由,在這種鼓勵謊言的機制中,簡直是一種施捨,這種被控制的言論自由,如提線木偶,不能逾越的是上層制定的邊線,而不是憲法所規定的界限,人治下施捨的自由,自然不是自由本身,被允許的自由是虛假的自由。

當今網路盛行,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對於某事的看法,相伴而生的是網路平臺遮罩詞詞庫的詞越來越多。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提到了“文化自信”,我相信是有依據的,遮罩詞裏的詞,足以表明中國是文化大國,漢語辭彙過於豐富,為社會和諧計,不得不將一部分詞遮罩掉,反正漢語辭彙那麼多,禁幾個也不影響語言的表達,我們還有拼音縮寫,還有同音字。這便是我們的文化自信。即便如此,遮罩詞仍然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存在。所以我建議國家應當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遮罩詞大全》,但仔細想了想,雖然《遮罩詞大全》市場需求量廣,但遮罩詞庫的詞更新太快,出版社要不斷再版才能滿足需求,這必然會使舊版書滯銷,得不償失,最好的辦法是辦一個遮罩詞查詢網站,更新快,成本低,查詢便捷。

(三)自由不是你可以有這樣三種選擇:A或者A或者A

寫作者的武器是文字,用以對輿論產生影響。不同人的觀點也不是一致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你的不是我的。所以不同立場的寫作者,對於輿論而言,只是提供不同的觀點,讓民眾知道,哦,原來選擇可以是多樣的,原來世界不是判斷題,並非非對即錯,還有第三種、第四種甚至第一百種可能。寫作者的不同觀點裸露在民眾眼前,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思想市場,誰覺得哪種觀點合理,就認同它,輿論自然會形成。這形成的輿論就是社會的共識,再依靠這共識推動當權者改革。

當然,這都是美好的想像。第一步得是保障言論自由。前文說,被允許的自由是虛假的自由。虛假的自由又是受威脅的自由、癱瘓的自由,你有同意的自由,你也有在做選擇題時選擇A的自由,但沒有反對的自由,沒有選擇B的自由,甚至不允許你知道世界上除了A竟還會有B。築一堵高牆,讓人與世隔絕,並宣傳說世界就這麼大,高牆之外無他,受蠱惑的人民信以為真,自以為幸福快樂——人民沒有感到不幸的自由。

沒有言論自由,就只能聽一家之言,在一個專制封閉的環境中,如何養成獨立的人格?現階段我們還是可以說很多話——但卻不被允許說更多話——我們還需要堅持,一點一滴的突破。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裏看到不同的觀點並不是難事,但人們更傾向於接觸讓自己感到愉悅的資訊,而反對那些與自己立場不符的觀點,即便對方提供合理的解釋,也只會以“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作為回應。這是拒絕發現世界的多元,人們只有接受不同方面的資訊,才有足夠的理性做出較為合理的選擇,當面對選擇題時,也不會因為有選項B而感到詫異,甚至還會為自己爭取選項CDE。最可怕的是,人們抱守殘缺,只認識A,排斥任何A意外的選擇,距井底之蛙不遠矣。

(四)蚍蜉不可笑,人人是潛在受害者

很多人是鄙視別人談政治的,總是一副看透一切、超然於物外的樣子,覺得你談政治有用嗎?你就算知道了什麼什麼,不還是這樣嗎?甚至還有冷嘲熱諷者雲:“不自由,毋寧死,你老覺得不自由,怎麼不去死?”聽到這種話,或許有人要被氣炸,但我覺得大可不必動氣,畢竟童言無忌。很多人年紀輕輕,卻暮氣沉沉;很多人雖過垂暮之年,但依然朝氣蓬勃,保持積極的心態;有的人活了半輩子,也不如一個小學生的覺悟。智識不是根據吃米飯的多少來決定的,也不是能從生理年齡反映出來的。

當然,不談政治也是一種選擇,不關心政治也不該被人嘲笑,畢竟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但問題是,當別人做一件事時,為什麼要去嘲笑他呢?他侵犯過誰的權利嗎?他所主張的是有害社會的嗎?你要說他“蚍蜉撼大樹”,那其實潛意識裏是認同了自己是蚍蜉。把這種自卑強化,深信自己是蚍蜉,還要把別人都當做蚍蜉,這才是可笑不自知吧。然而,蚍蜉還願意做出自己一點努力去撼大樹,而有些人卻去嘲笑別人的努力,豈不是尚且不如蚍蜉?在有著所謂四個自信的國家裏,人們必須在現實中尋找依據,才可以相信,但顯然這很難,政治宣傳中的自信,全都是泡沫,泡沫易碎,人人都是潛在受害者。

(五)中國夢、四個自信與高牆

我們現在有被強制做的中國夢、被動接受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將來可能還有遮罩詞自信,以及高牆自信,都是夢中的自信。我們好像離做一個自信大國越來越近。但細思之,自信的人會將自信掛在口頭來說服自己很自信嗎?只有饑餓的窮人才會畫餅充饑。

2015.11.16初稿

2016.08.16修訂




    关注 万木2011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