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的潜规则是在玷污文化

 

你认为正常的,我试图反抗。...



在我上大二的时候,我曾请教我的老师,如何才能发表一篇文章。老师耐心指点过我,但我的关注点在于发表文章会不会收到稿费,老师的回答是否,不但不会收到稿费,还可能需要交版面费,尤其是本科生发表论文,通过率一般很低,所以需要在发表文章时将专业老师的名字加到作者栏中。

不仅没有稿费,还要自己搭进去版面费,这样的文章岂不是太没有尊严?但实际上,交版面费发表文章不仅自己没有损失,从个人较为长远的利益计,还会有所受益。如学生发表文章会在评奖学金时加分,大学教师也须通过发文章评职称,甚至发表论文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任务,学校会要求老师一段时期内发表文章的最少数量,所谓的研究,更多体现为号称思想者的机器重复做流水作业。

所谓论文本应是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展现方式,现在发表论文成为获利的阶梯,就不能不引人诟病。研究者或参与研究的人为了获得奖励,需要把精力投放到发表论文的数量上去,那么文章的质量即研究成果的质量,自然捉襟见肘。如今代写代发文章的机构应有尽有,简直琳琅满目,只要消费者(由研究者转型)提出要求,代发文章的机构就能满足要求,花钱找中介,这可视为一种前期投资,将来所谓“评优选先”时能够获得的奖励远远不止版面费这么多。但这种激励机制究竟对于研究有多大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学校并非不清楚发表论文的潜规则,只要肯花钱,没有发表不了的文章,最终谁获得奖学金,要看谁在前期投资大,理工科的学生,为了毕业可能还需要申请专利,也是花钱就能办得到,这样的专利简直在玷污科学。有的学生感慨自己有个好导师,自己不用写论文,因为导师愿意把学生的大名写成自己论文的第二作者,这样在投放奖励时,学生的利润自然会更大。学校也需要通过学生发表文章提高校名的曝光率,所以即便熟知发表论文并不意味着学术水平,也仍要求学生必须发表文章才能毕业。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毕业前要发表一篇论文到所谓核心期刊,把实在不像话的刊物列进黑名单,维持表面上的尊严,但多数的文章还是需要靠买才能发表,这样的现状是公开的秘密,但人人都认为这是正常现象,遵守就行了,没必要说出来。但“没必要说出来”“说了又能怎么样”的想法持续下去,若能持续到下个世纪,文化是何物,就没人知晓了。

有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就会产生怎样的现状。既然现行的激励机制是只要肯前期投资,就有后期回报,而所谓的投资与回报也都体现在金钱上,那么必然会让文化蒙羞,真正的研究者会成为这种机制中的牺牲品,在短期利益的刺激面前,恐怕少有人会愿意放弃金钱而守住文化人的自尊。

代写论文的中介机构竞争激烈,是因为有这样繁荣市场,每个中介都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文化人,尤其是初入研究门槛的准研究者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怎能抵得住诱惑。尤其面对毕业、找工作等现实压力时,怎能放弃潜规则,去坚守自身的高洁?当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利益奔波而粗制滥造所谓研究成果时,文化人的尊严也一点点消磨殆尽。有的人口头坚守底线,但面临实际问题却背叛自己,这又不免成为笑柄,这样的笑柄却是文化领域中的潜规则造成的,个人在大环境中的确过于卑微。但这也并不能成为微小的个人适应现状、对问题闭口不谈的理由,反思和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反抗,在任何环境中都“适者生存”,那么人就会就像机器一样度过余生。

打击代写市场,本不应成为一件难事,但打击它,意味着垃圾文章投稿无门,大量的中介和杂志也会面临倒闭危机。最重要的是,如果文化领域中,人们获益靠的不是文章数量而是质量,那么知识人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和创新上,对于当局而言,思想控制的成本也会加大。

2016.09.05

你认为正常的,我试图反抗


    关注 万木2011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