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营地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它还原了一个真实、自由、健康、挑战并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新社区,在安全...





营地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它还原了一个真实、自由、健康、挑战并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新社区,在安全并富有创造性的环境中为孩子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成长体验。

学校里总是在灌输“是什么”,学习的内容以知识为主,以考试为目的,模式是听讲、背诵、再现。家庭教育则进了一步,负责任的家长会花时间去跟孩子探讨“为什么”,希望可以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与好奇心



而在营地里,孩子们碰到更多的是“怎么办”:背包怎么打?帐篷怎么搭?思维导图怎么画?游戏怎么配合?不同意见怎么表达?……没有了家长的包办代替,孩子们往往会展示出让人惊喜的能力与突破。

   “老师,我又不投诉你们了”
午休时瑞瑞所在的团队要提前去到码头做帆船课程,下面集合的时候男孩子们在营房下喧哗嬉闹,老师走过去告诉他们请保持安静,楼上的孩子们要休息,瑞瑞情绪上来了跟老师大吼:“老师我要投诉你们,不给我们玩!我就是来这玩儿的! ”

听到这里,老师没有说话,但旁边的孩子说话了,“这里也是学校,我们是来学习的,我们都不投诉,你干嘛要投诉啊!我们要站队去上帆船课了。”



瑞瑞一个人红着脸跟在队伍后面上了大巴,老师刚好坐在瑞瑞旁边,瑞瑞说:“老师,我又不投诉你们了。我想好好学习怎么开帆船。”





营地教育会带给孩子除学校与家庭以外更多的成长体验,通过寓教于乐且富于创造性的活动,让青少年“有目的地玩”和“深度探索自己”。孩子们通过营地体验,将体验的过程逐渐内化,变成一种可转移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用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成功就是不断地试错
在TED演讲课程中,小文所在的小组决定要用戏剧的形式呈现成果。她很快找到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导演,用饱满的激情给小组成员排练节目。在排练过程中,她在给组员们安排角色、分工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组员的不配合、散慢怠工使她几乎接近崩溃,老师提醒小文“你要了解他擅长什么”。在得到老师的提示和鼓励之后,小文又恢复了热情,继续投入到导演的工作当中。经过5次排练后,他们终于把节目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孩子们在完成项目的时候会犯错,然后解决,在反复的试错和解决问题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营地给了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和宽容允许孩子们犯错,接着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孩子们多种能力的目的。

  “老师,你的额头刮破了”
老师在组织大家活动的时候,小善拿着一张面巾纸冲到老师面前。正当老师疑惑不解的时候,小善说:“老师,你的额头刮破了,我帮你擦一擦,然后贴上创口贴。”所有老师看到这一幕,心都融化了。





孩子的纯真善良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能触碰到老师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不需要老师们去教,老师们要做的只是呵护好孩子美好的本性。

   “如果没人愿意的话,我来试试吧”
希希是一名有点内向的孩子,第一天的活动参与度不太高。在TED演讲时,小组需要进行主题演讲和纸质的画报或者戏剧演出。分工时,害羞的大家一开始互相推脱,并没有人愿意去演讲。导师多次鼓励,希望大家突破自己,参与演讲。令人意外的是,这时内向的希希举手说,“如果没人愿意的话,我来试试吧。”结果希希完成的非常好,突破恐惧勇敢挑战自己。





在后面几天的活动中,希希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多次挑战自己从没体验过的事情,这种变化让她更加认识自己,愿意参与更多的尝试,体验改变。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营地的老师希望的是能够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因而在结营晚会那天,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策划准备。有一个组的小朋友真的给了老师们巨大的惊喜,在没有老师协助和指导的情况下,这群孩子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编排出了一个集体舞、一个独舞和一个情景剧,并且节目质量非常高,完全超出老师们的预期。





相信成长来自内在,老师需要做的只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自己去创造发挥无限的可能。



营地不同于传统的学校,它对于每个孩子而言都有不同的意义:享受课堂的乐趣,结交新的伙伴,在兴趣中学会主动学习,尽情玩耍,释放天性,这些直接、简单的目的正是孩子们的诉求,也是他们爱上营地的原因。营地的老师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在营地得到真正的成长,这也许和多数家长的想法大相径庭,但只有在一个轻松乐活氛围的驱动下,成长与收获才会更加显著。




    关注 锐教于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