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家庭教师

 

一想到现在诸多语文老师几乎自己从不动笔,而在讲台上大讲作文如何写,我就觉得滑稽可笑。...

红楼梦里的教育学之一:林黛玉的家庭教师
文/匡双林

五岁的小黛玉该上学了。

爸爸林如海,前科探花,官拜兰台寺大夫,又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典型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这样的人,要请一个家庭教师,恐怕非等闲之辈可以胜任吧?

已是进士的贾雨村,托人,得了这么一个职位。

贾老师,当然没有教师资格证。在那个时候,读了书,有点学问,教师谁都可以当。但,身价可不一样。郑板桥有一首诗:

教馆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

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

而今幸作青云客,遮却当年一半羞。

貌似私塾先生很辛苦,其实郑老师的诗里,最后一句,很重要。遮却当年一半羞,那是当年的事呢。这么说吧,没功名,干教师这一行,确实比较难。就如现在,没个资格证,不大容易。但是,有了功名,可大不一样:秀才出身,相当于一级——算了,在教师队伍里随便扔一砖头就能砸死高级,这教师职称早就不值钱了。换一种说法来比拟吧,秀才相当于市级骨干;举人,自然就省级骨干,进士自然就是国家级名师了。翰林呢,那就非公共贵族甚至是皇子做学生不可的,不然可就没面子了。

贾雨村,贾老师,进士。国家级骨干。



小黛玉开学,按照她的后来的老乡,近代文化名人包笑天先生的说法,得有一个惯例。黛玉拜师,需要外婆家出面。例如外祖父家来一个佣人,挑一个担子。担子一头是小书厢,一部四书,一匣方块字。另一头,一盘定胜糕,一盘粽子。糕粽,寓意“高中”。粽子中,有一只裹成四方形,名为印粽;两只裹成笔管形,名为“笔粽”,寓意“必中”(包笑天《钊影楼回忆录》)——但是,由于小黛玉的外祖父家离得远,再加上小黛玉是女孩子,又是官宦之后,书香门第,不需要上私塾,或者不屑上私塾,一对一辅导,况且小黛玉并不打算高中状元的,自然这一套繁琐的礼仪也就没有了。只需要两个丫鬟伴着即可。

贾老师没证。上岗了。

贾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他能力如何?别看国家级名师,一对一,能教好么?第二个问题,他的教学实效到底又怎样?

当然,他有能力。

出身不一样——我不是唯出身论者,但在学问上,家学渊源实在重要得很。贾老师“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后”。文章好,书法好。当日寄居在葫芦庙内的时候,就曾“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想必润笔稿费不算太低。自身素质过硬。一想到现在诸多语文老师几乎自己从不动笔,而在讲台上大讲作文如何写,我就觉得滑稽可笑。

我看贾老师不仅文章好。写诗也有一手。出口就是诗。

譬如中秋夜,想到在甄家见过娇杏后,对月有怀,口占五言一律。并且,出口就是一副对联: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抱负不浅。到甄家喝酒,也是“口占一绝”。

更重要的,贾老师是一个有识见的人。当冷子兴断言宝玉“将来色鬼无疑”的时候,谈完大仁大恶之后,有一段议论就非常新奇了。一大堆的明人罗列。“居然把‘下贱’的薛涛、朝云之流,和许由、陶潜那样的高士,唐明皇、宋徽宗那样的帝王,说成‘易地则成的人物,不能不说是石破天惊之轮。’”“”这是把对宝玉的评价,提到了历史哲学的高度。”(舒芜《红楼说梦·贾雨村的识见》)

除此之外,贾老师人品也不是太差。当日赶赴神京应试,甄士隐给了他五十两银子,本来骑毛驴都到不了,后来可以坐高铁了。高中之后,贾老师并没有忘恩,送了“两封银子”——可是1000两,翻了20倍。可惜甄士隐出家了。虽然有一些“贪酷”,外加“恃才侮上”被人参了一本,官场是非,又非我等说得清楚了。

不过,话说回来。能力好,并不等于可以教得好。沈从文能写,但他上课真不咋地。章太炎学问一流,他的话学生大多数听不懂。贾老师得懂点教育学吧心理学吧?

心理学懂不懂,不知道。教育学,应该懂点。《论语》自然是背过的,《礼记·学记》自然是读过的,至于大教育家朱子文章,自然也是滚瓜烂熟的。关键还有一点,他有过做家教的经验。

当日,在金陵。也是甄家。有个叛逆的角色,叫甄宝玉。就是贾老师的学生。嗯,这家伙比较难教。算是失败的例子。失败,也是一种经验。

那小黛玉学到什么不曾?

学到了。

小黛玉上学一年,由于身体原因,经常请假。——锻炼身体,可以提高成绩,这不是吹的。一年之中,读过些什么呢?

第三回,外婆问黛玉念了何书?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

诺,她说“念了四书”。这算不算多?还有,这个“念”字怎么理解?

黛玉自然是没有春假秋假寒假暑假,得整一年,不过,上文我们说过,黛玉老请假,所以,肯定没有一年。只“念”了四本书,算多吗?对啦,这四本书,原文加起来,才5万多字呢。算上朱熹老师的注释——允许我翻一下书,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共计27万字,除掉附录,大概25万字吧。倘若只是简单看完,不多。但“念”,是“诵读”的意思。或者,直接等于说“背诵”——这是当时的通例。

五岁开始上学的小黛玉,到六岁,背了四书。一年时间。倘若,加上朱熹老师的注释,那就是20多万字。好吧,谁叫她经常请假,那就打个折吧,八折,原文也有四万字,朱熹老师的注释加进去,有可能20万字。

还有还有,既然请了国家级名师来授课,父亲又是探花,林爸爸极有可能偶尔参与授课内容的讨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贾老师一定给小黛玉开过小灶,也就是选修课——或者是,根据林爸爸和小黛玉需求,提供了“订单式教育”。比如,诗歌。

有可能吗?

从“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可以得知;从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见众人都交卷了,黛玉冷冷说一句:“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还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妙句也可以得知:贾老师的完全有可能实行了订单式教育,或者开了小灶与选修课。并且,写诗,也是贾老师的特长啊!

这种订单式教育,复活的时机,已然来临。

如果这样,除了小黛玉家学渊源,自身基因外,后来这个大观园里的才女,或许有贾老师的一份功劳呢。

这样的教育,称得上贵族教育了吧?

不过既然说到贵族教育,有一位小黛玉的前辈,在和她同样的年龄里,享受的教育,比黛玉更贵族化。比如,这位前辈的父亲为了培养的人文主义和建构他的精神家园,找到了通往这个精神家园的钥匙,那就是拉丁语。请来丝毫不懂法语的德国学者教授拉丁语,还雇佣两名学问一点也不差的帮手帮助他,并且,全家人——父亲母亲,仆人雇工全部学习拉丁语。早上起床,“为了避免强行把孩子从睡梦中唤醒造成对孩子娇嫩大脑的伤害”,于是,他的起床都是吹笛子和拉小提琴的艺术家在床边演奏,把他从梦中唤醒(茨威格《蒙田》)。

这个家伙,叫米歇尔·德·蒙田。对,就是那个写《随笔集》的蒙田。

你看,小黛玉的国家级名师和订单式教育,跟这一位比起来,还是有差距——所以,教育导致国与国之间也会形成差距


长安三秒关注我


    关注 一匡呓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