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故事:赵执信轶事

 

颜神赵执信,出身于宦官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五六岁能作诗,出口成章,人称为"神童"。成年后,官至翰林...





颜神赵执信,出身于宦官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五六岁能作诗,出口成章,人称为"神童"。成年后,官至翰林院赞善,人称赵翰林。  有一天,先生在校园里散步,忽然看见碧绿茂盛的蓖麻叶很像人的手掌,于是诗兴大发,信口吟道:"堰头蓖麻伸手要啥?"正恰,这时赵执信也在院里玩耍,听到先生之言,便望了望水池里盛开的荷花,略一思索,马上说道:"池中荷花攥拳打谁?"先生听了,见是小学生赵执信,心中暗暗高兴。

赵执信上学的书房附近,住着一家贫女,孤苦伶丁,度日艰难。赵执信是富家,便偷偷地周济她点吃食、衣物等。这事,传到先生的耳朵里。先生生怕发生意外,坏了赵家的名声,影响赵执信的前途。就借一联语来警告他。先生出的上联是:"钻狗洞、偷樱桃,不知是谁?"赵执信心中早已明白,便理志气壮对曰:"跳龙门,折桂枝,那就是我。"先生听了之后,觉得此子不凡,前途不可限量,不能等闲视之。

有一年,赵府大兴土木,扩建宅院。很短的时间,赵执信与工匠们混熟了。他一有空便跑去和工匠师傅们啦呱。大家早就听说赵府的少爷,聪明伶俐,对答如流,能诗善文,有意想考考他,试试他的才学。一天,师傅们把赵执信叫来说:"少爷,我出个题考考你行不行?"赵执信毫不犹豫地答道:"行啊!请师傅出题"。一位老师傅说:"我就以盖房子为题,出个上联,你对下联吧!"于是说道:"俯瓦、仰瓦、瓦对瓦。"赵执信聚精会神地听了后,连说:"好上联,好上联。"于是就立刻答道:"横砖、竖砖、砖顶砖。"工匠师傅们见他对答如流,很有才学,便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他。

清康熙三年,吏部尚书孙廷铨辞官不做,回颜神为民。因为孙廷铨是康熙皇帝的老师,颜神人称他为孙阁老。赵执信在上学读书的时候,孙阁老已回乡数年了。一天,孙阁老晚饭后到孝妇河边去散步,偶然发现河里有一少年正在摸鱼。这少年身穿绿裤绿褂,两手乱抓乱摸,溅起的水花将全身湿透了,很有意思。孙阁老越看越爱,就和他开玩笑道:"出水青蛙着绿衣。"这少年忽听岸上有人奚若他是青蛙,抬头见是一位身穿红袍的长者,他回敬道:"落汤螃蟹穿红袍。"孙阁老听罢,看了看自己的一身红衣,不禁哈哈大笑,连声说对得好。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少年就是城里赵府上的公子赵执信,心里想:这小子才思这样敏捷,又长得天庭饱满,地阔方园,气宇轩昂,他日必是国家栋梁。于是,孙阁老亲自倒提媒,将他的侄孙女许配给赵执信为妻。

某年,孙阁老被康熙皇帝召见,康熙皇帝为了多叫孙阁老在京住几日,便想了一条妙计:在宴会上康熙对他说道:"联,现在撰一上联,孙爱卿来对下联,爱卿啥时对上,就啥时回府。"孙阁老听了,赶紧离座参拜道:"请赐上联,容老臣来对。"于是康熙便指着洒在龙案上的点点滴滴的琼浆玉液道:"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这上联,猛一听并不难,但仔细一琢磨,很难以工对。于是,孙阁老便耐着性子住下来,成天里苦思冥想,来揣磨对对,但始终也没有找出确切的下联。每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一个老家人,知道这事后,就走近孙阁老附耳小声道:"奴才想来想去,要想对得好,阁老可派人回家去问贵孙婿……"阁老一听,顿开茅塞,立即派一个得力家人,忽忽返回颜神,向太夫人告之此事。太夫人一听,马上到赵府将赵执信叫来,如此这般讲了一遍,赵执信听了,神态自若道:"不必着急,这有何难。"说着提笔立即写了下联,密封好交给来人。家人连夜赶路进京面交阁老,孙阁老打开一看,高兴地合不上嘴了。

这日皇帝宴请孙阁老,见了面就问道:"爱聊,下联对上了没有"孙阁老答道:"老臣已思得一联,恭呈万岁御览"。康熙帝接过去一看,下联是:“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康熙帝连声称妙,赞不绝口,龙颜大悦,厚赏阁老。

清初,翰林院中有一翰林名叫黄六鸿,为人阴险奸诈,尖酸刻薄,他的才学是很平常的。据传,他是一个尼姑的私生子。某日,他穿着一双名贵的新靴子,故意在赵翰林面前卖弄。赵执信看了看,冷笑着说:"靴子是好靴子,可惜底不正。"正戳到了黄六鸿的疼处,黄面红耳赤,无言可答,从此记恨在心,埋下了以后借故弹劾赵翰林的祸根。



有偿征稿启事

《孝妇河畔》有偿向公众征稿,一经采用,即有5至100元的红包送上,关注《孝妇河畔》,回复:征稿,查看详情。


    关注 孝妇河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