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历纪年从大年除夕到正月初六

 

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共度中国春节(China Year),中华文化文明基因就找到传承的载体。...

我的农历纪年从大年除夕到正月初六
不知从几时起,春节七天假期从初一到初七,改为除夕到初六,假期还是那个七天,天数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对于不少办公室文员来说,总是感觉凭空了少了一天。因为除了户外作业者,不管除夕算不算法定假期,这一天就算是强制坐班,大都身在曹营心在汉。管理者心知肚明,在不把除夕作为法定假日的那些年代,除夕基本等同于假期了。而现在,据说所谓的专家尊重民意,将除夕列为法定假期。沿袭多年的节后初八上班,也就提前到了初七上班。除夕这个隐形福利荡然无存。

专家算的这笔春节假期账,展示较高的管理者智慧,既呼应了户外作业者和生产企业工作者群体的民意,又保证了假期福利的一致性。独独对于延长春节假期的民意,选择性失明了。

不过,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强大的中华文化为依归,假期放还是不放,长还是短,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春运大幕从开启到落幕持续一个多月左右(40天),足见春节强大的向心力。

说到春节,就不能不提历法。自从中国国门打开以后,开明人士倡导公历纪年以来,在主流或者上层群体中,公历成为对接先进文明的标志。中国农耕文明形成的计量计时标准慢慢式微。比如计量上的十六两等于一公斤,已不复存在。“半斤八两”这个成语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由来。相反,二进制、十进制等计数方法大行其道。更不消说,农历纪年了。

以我的经历看,自从我洗脚进城后,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是不知道农历几月几的。只有每当头顶一轮圆月回家时,方知今天可能是这个月十五的前后。公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水电气等生活类消费都是以公历的每月1号为交费时间,学校开学、公司年生产计划制定、各项工作总结检查,很难寻觅到农历的踪影。

在目前公历裹挟下,能让我想到农历的,只有春节了。以前,我的农历纪年,从祭灶(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这个期间基本不看公历是哪一天。因为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在生产经营不忙的情况下,公司各部门安排轮流值班,大家分开回家打扫卫生,置备年货,筹备春节期间的吃穿住行、迎来送往、祭祖扫墓等事宜,以期干干净净迎新年。

如今物质极度丰盛,当冬贮大白菜不知不觉中退出官府历史舞台的时候,人们已不再需要贮藏年货以备过年之需。一年365天,天天都能在市场随时购买到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很多饭店春节期间照常营业。一个连一家人团圆的年夜饭都快要退出家庭厨房的今天,筹备春节变得冗余。人们需要的不再是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采购新衣和年货,自制食物吃吃喝喝,而是轻松度假,享受家庭天伦之乐。

从此时起,祭灶也变成了一年中平凡的一天,一个节日的符号而已,农历的祭灶也就褪出了小年的纪年。所以,我的农历纪年,也从祭灶(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变成了从大年除夕到正月初六。这一年中农历最闪耀的纪年光泽仍然自带光芒,带着农耕文明的印记,固守最后一抹即将消逝的图腾。

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每一类文明的强大崛起,都是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为支撑。公历代替农历的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侵袭。对于现在的80后以降来说,可能只会在春节这个特定的节日里,知道农历的存在。朋友圈在春节期间狂刷农历初一到初五各类民俗就是最好的例证。相反,当中国的国力日渐强盛时,春节的影响力也开始辐射世界。尤其在鸡年春节,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共度中国春节(China Year),中华文化文明基因就找到传承的载体。

      PS:“温柔毒药”致力于打造会生活、懂情趣、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关注和转发。投稿信箱:hnjzsylt@163.com。


    关注 摩托骡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