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容易挨骂的地方在哪里?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爱乐之城》全都是套路,让人看得昏昏欲睡吗?

毫无疑问,它是一部经典构思的电影,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人喊闷是正常的——男女主角之外,连个情敌都没有,太不戏剧化了,不但没有三角恋、没有反派,就连一个像样的配角都没有(爱情片里配角通常承担起更多喜剧戏份),光剩下两人叨叨了,而这两人的爱情,情节依然几乎都是套路:从意外邂逅到相恋,到分离、重逢、再重逢,典型的模式,就连干扰男女主角在一起的元素,都显得那么套路,两人频繁的纠缠,都在意料之中,无非就是吵架啦分歧啦。另外,男主塞巴斯汀过于完美,除了急躁之外没什么大毛病,女主角米亚比他更完美。

太简单了,一部短片可以这么干,但这是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人质疑它单薄、俗套是无可厚非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另外,对于那些睡眠不足的观众,它缺乏振奋人心的大招,或者说,娱乐观众最爱的“场面”——虽然现在片中呈现的浪漫化歌舞,蒙太奇技巧之娴熟、情绪渲染之到位,声画关系之丰富,简直是教科书级别。正如开场曲给予了男女主角平行的展示,剩余的情节里也严格遵守这一原则,包括两人各自的生活,两次放鸽子,两次酒吧相遇,很多平行的结构非常美妙,足以成为蒙太奇技巧教科书。

但是,在耳朵不敏感的人看来,它的吸引力还是不如《极限特工》的丛林滑板秀来得过瘾。何况,相比第一个小时的欢快,电影的第二个小时里,情绪是忧郁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听塞巴斯汀在码头低声吟唱一首《繁星之城》。

当然,不同的电影类型,不能这么横向比较,但《爱乐之城》作为爱情片,连配角都不给一个,比如女主的室友,后来就消失了,男主的姐姐戏份也很少。通常这类配角支线会带来很多欢乐,叙事上也能意外推动主角的行动,但《爱乐之城》偏就不这么干,而是往小众的方向走去,比如,电影并没有给予男女主角明显的追求目标,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同情他们。他们一个想通过不断的面试成为真正的演员,一个想通过演出坚持严肃的爵士音乐——这算吗?放弃这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尤其在成功学盛行的中国,这样理想主义的追求更不会被广泛理解——巡回演出赚大钱不是更好吗?上杂志封面当摇滚明星不是更好吗?当然,设置这种艺术青年的身份有更深远的考虑,下面会讲到。

致敬《荣誉》的一幕
《爱乐之城》的主角太小情小爱、太关注自我了吗?以往奥斯卡级别的影片,不是深刻人性,就是文以载道,《聚焦》、《老无所依》、《百万美元宝贝》、《美国丽人》、《辛德勒的名单》。相比苦大仇深的上述电影,《爱乐之城》男女主角简直就是活在温室里,他们遭受的最大的磨难,就是失恋或者离艺术梦想越来越远而已,有什么资格要死要活?

男女主角为什么设置成艺术青年?还记得男主的一句台词“我们在电影中见吧”?电影、音乐对一个人的影响,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就像塞巴斯汀影响了米亚,让她喜欢上爵士一样,就像巴黎阿姨的热情感染了米亚,他们得以拥有一个更好的世界。在长达30分钟的结局部分,在一个平行世界,他们的爱情和理想永远存在在那个艺术世界里,一切都那么完美而浪漫。而这个幻想中的美好结局,实际上在天文台两人星空共舞时就已经开始了,他们当时已经融入了电影/幻想。现实很苦涩,我们需要幻想。虽然现实中不能在一起,但是,我会在电影里永远爱你。

怎样在当下的电影中重现电影遗产的伟大馈赠?这部貌似讲爱情、讲互相支持追求理想的电影,实际上在更深一层讲的是艺术本身的精神力量,导演不仅仅是借爵士乐去诉说歌舞片该有什么样的未来这么简单(他也没有给出一个传统爱情歌舞片的大团圆结局,那样太天真),不仅仅是模拟了宽银幕格式、向经典歌舞片致敬这么简单,而是收集了各种经典的碎片,凑成了这部影片,不仅是展示他所受到的影响,而且同时证明了电影和音乐如何给人以最大的情感安慰、最大的治愈,因为美好与传统从来都没有消逝。这就远远超越一部爱情片的范畴了。你还觉得内外兼修的《爱乐之城》太套路吗?

他们都进入了电影里


    关注 我们审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