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那么多高校,为何留不住自己培养的人才?

 

武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位列全国城市第三,为什么这样一个不缺高校的大型省会城市,却面临着人才严重流失的窘迫?...



近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与龙头企业家召开座谈会时提出要力争在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根据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该年,武汉共有82所高校,包括7所211大学,100多万在校生,而且仍在逐年递增中。

武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位列全国城市第三,为什么这样一个不缺高校的大型省会城市,却面临着人才严重流失的窘迫?

武汉人才流失有多严重
武汉市人社局发布的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从2007年开始,毕业生留汉就业比例逐年递减,2007年为55.3%,2008年为52.19%,2010年为 50.7%,2011年首次跌破50%,仅为47.04%。

武汉地区“211院校”毕业生留汉比例也呈下降趋势。2010年,“211院校”留汉就业比例为38.4%;2011年,仅为26.45%。

而同是教育大省的广东和浙江,其毕业生留在本省的比例分别高达85%和80%。(2015年数据)

2013年留在武汉的大学生为10.4万人,2016年为15万人,武汉的毕业生“出走”人数虽有下降,但仍是人才输出地。

2015年,蚂蚁金服通过对全国2325所高校近5年的毕业生进行分析,发布了《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报告显示,在最爱远距离迁移的学生中,湖北的大学毕业生首当其冲。前五大热门的跨省远距离迁移路线中,就有三条从武汉出发,分别是武汉到深圳(第一),武汉到北京(第二),武汉到广州(第五)。
资料来源:武汉晚报


外流人才的学历高、范围广、年轻化趋势明显。根据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数据表明,在武汉高校毕业生中,每年有99%的博士,96%的硕士和89%的本科生流向市属以外的单位。

那么武汉为什么留不住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呢?
人才流失的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一般

2016年武汉的GDP总额排到全国第8,而GDP增速则在逐年递减。
2015全国城市GDP排名(资料来源:新华网)
资料来源: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武汉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也会受到影响。据前程无忧《2013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武汉应届高校毕业生薪资水平在全国12个大中型城市中位列第11位,仅高于西安。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地区薪资水平偏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受经济增速下行影响,武汉市2015年的工资收入增幅比2014年继续收窄,职工薪酬调查综合满意度还不到50%,特别是大学生、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工人薪酬满意度偏低。

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互联网、汽车制造、金融是毕业生就业的前三大行业,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却在一直降低。

资料来源: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而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资料,16 年互联网百强企业的区域分布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等七个东部省份共有 88 家互联网百强企业,占全国百强互联网业务收入比重98.36%,而整个湖北省只有2家百强企业。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协会


软实力不足

除了硬件上的不足,武汉在软环境上也有不足。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6十大创新城市排行榜(包括经济创新指数,科教创新指数,文化创新指数,生态环保创新指数等),武汉仅排到第九。

而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武汉仅排到第8。在独角兽指数(考察了城市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专利数量,和具有全国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行业的数量)这项上,更是排到了第11。
就业竞争激烈

由于武汉高校众多,每年都有大量应届毕业生,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好的情况下,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就更加激烈了。

根据智联招聘的统计,武汉地区的应届生竞争指数(以简历投递数除以岗位数),从2011年2013年数值分别为:69、49、58。2013年,每个岗位平均有58名应届生争抢,竞争指数排名第11位,但平均薪酬却为2740元,排名第18位。

根据《2017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武汉的人才竞争激烈程度仅次于北上广,甚至超过了深圳。

与此同时,武汉地区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却并不弱。招聘网站BOSS直聘的《2016年应届生就业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就业竞争力前100的高校中,武汉的大学占了7席,分别是武汉大学(6),华中科技大学(18),武汉理工大学(48),中国地质大学(6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0),华中农业大学(77),湖北大学(95)。

沿海发达地区抛来的橄榄枝

和内陆城市相比,沿海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一些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集聚,工资薪酬待遇更高,更容易吸引高校毕业生。这几年,上海、深圳等地在人才政策上不断创新,显现出更强的竞争态势。

以深圳为例,2016年3月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详细设计的81条措施178个政策点。其中就包括轰动一时的房补:向符合条件的深圳新引进入户的人才,发放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

为了留住人才,武汉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旨在为鼓励和支持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而量身定做的“青桐计划”,对大学生在孵化器创业给予场所房租补贴、天使投资基金引导、风投基金风险补偿等一系列扶持。

还有“城市合伙人”和“创谷计划”:瞄准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产业领域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

这一系列计划目前看来已经有一定的收效,但是要真正改变“人才输出地”这一属性,恐怕还是任重而道远。武汉市政协委员夏里峰表示,优秀年轻人才是武汉的未来,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必要但并不容易,考验武汉的诚意和智慧。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澎湃新闻,《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2017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湖北日报,楚天金报,长江商报,长江日报,南方日报等
财经网ID:

caijingwangwx



   ღ   用财经思维勾搭一切  


    关注 财经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